APP下载

如何拯救沉迷网络的孩子

2020-03-27方青

教育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辉李某老师

方青

2020年初,一则“西安中学生疑因手机被没收杀害老师”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17岁的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李某,晚自习期间玩手机,被值班老师金某发现并予以没收。之后李某两次去办公室想要回手机,因金老师不在而返回。李某第三次进入办公室后,学生们听到呼救声,发现另一位值班老师周某倒在门口,身上有大量血迹。之后,周某抢救无效死亡,而李某则翻墙逃离学校……

这场悲剧令人匪夷所思,无法想象一个手机能让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孩子抛却师生情谊,抛开道德法律,走向犯罪。

到底是什么夺去了孩子本该有的感恩与敬畏?我们又能做什么来拯救这些迷失的孩子?

是什么让孩子沉迷手机

那个让孩子拼了命也要拿回的手机里有什么?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大多数人使用手机,无非是为了社交和娱乐,而让孩子着迷的,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太难了。”移动网络时代,要让任何一个人放下手机,估计都会这么说。当下,好多成年人都沉迷于丰富的网络世界无法自控。还记得“抖音”刚出现时,身边许多年轻人一边笑说这东西“有毒”,一边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停不下来。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呢?要让沉迷手机的孩子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从六方面发力,“坚决遏制沉迷,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可见网络沉迷已是一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必须承认,当下孩子的生活太单一。他们的上一辈人,有小伙伴一起玩耍,有广阔的田间地头去撒野。现在的孩子有什么?赶不完的兴趣班,聊不完的成绩,做不完的作业……他们的童年生活在哪里,他们可以撒野的根据地在哪里?他们所缺失的,必定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弥补回来。

儿童游戏的缺失,是导致孩子网络沉迷的原因之一;大人手不离机的状态,也加大了手机对孩子的诱惑;亲子陪伴有形无实,甚至有的家长直接用手机“喂养”孩子,造就了一批把手机当奶嘴的孩子:捧上手机就安静,拿走就暴躁。

当大人无暇顾及或无法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当孩子感受到大人对他的讲话敷衍了事,他们开始关闭交流通道,便去寻求另外的情绪出口,如手机游戏,孩子本该繁茂生长的内心世界开始荒芜。在手机世界里,他们获得成就感,以此逃避现实,渐渐地就听不进别人的话,“除了游戏,一切免谈”。于是,有了那个杀害老师的学生,有了那个因手机被没收给了母亲两巴掌的孩子,有了那个没了手机就扬言跳楼的稚气面庞。虚拟的手机世界里,还有他们这个年纪或许还无法分辨轻重的杀戮。于是,孩子少了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孩子内心的杂草怎么拔

沉迷手机,缺少现实社会交际的孩子,很可能走向冷漠。

小辉是这学期我重点关注的学生之一。他每天晚上玩游戏到十一二点甚至凌晨,常常早晨刚到教室就倒头睡觉,作息时间完全紊乱,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家庭作业就更不用指望了。面对游戏,小辉已失去了基本的自控能力,随之而来的是暴脾气。在学校,如果同学的话让他感到不开心,他下一秒就可能拎起椅子砸过来;在家里,家长说不得,如果批评或拿走手机,他就如同网瘾发作一般,不顾一切地闹,离家出走、半夜不归,甚至威胁父母要跳楼。你如果找他“说教”,他或插科打诨,或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一声不吭,对外界“无所谓”。

如果给每一个这样的孩子按下“成长返回键”,你会发现,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必有一个不合格的家长。小辉的妈妈是一个麻将迷,几乎每天搓麻将到凌晨两三点,有时干脆夜不归宿,将孩子丢给老人带。小时候,孩子吵闹影响她搓麻将了,她就塞一个手机安抚,小辉对手机的依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静下心来想想,用手机喂养孩子的家长,当下真不在少数。

小辉的情况若是任其发展,后果可想而知。因此我马上开始了“拯救”行动。我们邀请了小辉的家人一起分析问题,之后找了一个契机对他“委以重任”:在六年级志愿者招募活动中,我委任小辉担任小队长,并表达了对他的期望。那几天,小辉因得到赏识而全力以赴地写策划书,并多次主动找我沟通。我借机肯定他,他的班主任也和我“里应外合”,在班里多次表扬他。在一次次激励中,小辉开始转变,他会和身边人分享零食,聊天时认真倾听,诚恳点头。虽然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他还是有些遗憾地说,这一年最倒霉的事是丢了手机。但我想,改变急不来,慢慢有改进就好。

最近,我同时在关心另一个沉迷手机的高年级学生。我和他约定“每天想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就通电话”。于是,每晚八点半我会和他通一个电话。同时,我给他送书,约定一起合作看完这本书,哪怕一天就看一页纸。在这些措施下,这个之前因游戏时常旷课的孩子,最近每天都来上学了。

杀师事件发生后,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通过此事推动法律的健全。法律是事后懲戒,不找到病因对症下药,惩处了这一个,还可能有后来人。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事后的矫正与惩戒,更应该事前教育,予以预防。

“佛系一点吧,保命要紧,同行们。”新闻评论里,不乏教师同行的悲观评论。但佛系的“无为”“听之任之”解决不了问题,教育人需要力行。学校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家庭、社会共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互联网对学生成长发挥正向作用。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周彩丽

猜你喜欢

小辉李某老师
千里之外报警,救了轻生少年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荷花下的秘密
老师,节日快乐!
高考前一夜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