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方式
2020-03-27林湘颖
林湘颖
摘 要:作为一个社会人,合作与分享是对他们的必然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幼儿合作和分享意识及行为的培养。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调查,我们发现通过制定出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及其行为发展状况的目标、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在亲子活动中践行合作与分享能够有效的促进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
关键词:合作 分享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3-0211-01
1 合作和分享是未来社会人必备的品质
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以及现在特别强调的诚信这些亲社会行为是未来社会的人必备的品质。作为一个社会人,合作与分享是对他们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2 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是《纲要》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幼儿合作和分享意识及行为的培养。
3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3.1 分享
分享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所谓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它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本课题所指的分享是指幼儿自发的基于信任与友爱,主动与人共享知识、物品等的意识和行为。
3.2 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本课题所指的合作是指幼儿自发的基于信任,为促进事情的发展与成功,主动与人配合的意识与行为。
4 培养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具体方式
4.1 制定出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及其行为发展状况的目标
根据我们连续两年对两个试点班级的跟踪研究,通过发放一系列调查问卷和“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发展阶段性评估表”,并进行统计。在讨论以及查询《指南》、纲要等文件的基础上,拟定出中班幼儿合作、分享意识及其行为发展状况的目标如下:(1)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将自己的物品与人分享,不争抢。(2)接受分享时能主动说“谢谢”等礼貌用语。(3)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的提出请求,如拒绝也能用礼貌用语并说出原因。(4)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很快调节情绪。(5)与同伴共同游戏时能够接纳他人的意见,知道合作要大家一起努力。
4.2 以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为载体,进行培养目标的渗透和实施
4.2.1 重视环境渗透,制定特色班级公约
环境是影响幼儿的一大因素,因此我们制定了特色的班级公约:讲文明,有礼貌。爱朋友,会谦让。爱时间,不拖拉。爱合作,乐分享。短短的二十四个字,包含了许多幼儿的品质发展要求。文化的力量就是如此神奇,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点班级内逐渐形成了一股“爱合作、乐分享”的热潮,幼儿也在每一天的活动中践行合作、分享的行为。
4.2.2 以丰富的活动为依托,开展各种专项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教学活动。在试点班级进行每周一次的专项活动,每月一次专题特色活动。这些专项活动涵盖了各个领域,引导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树立合作与分享的意識与观念。根据季节、主题的推进,还组织了“南瓜分享会”等,引导幼儿在行动中,践行合作与分享的行为。班级幼儿争抢玩具的情况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幼儿愿意与同伴、老师等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书籍等。在活动中,我们还欣喜的发现,幼儿的合作能力显著提高,例如在阅读时,看到破损的书能够一起合作将书修补好;每一次户外活动时,能够和伙伴一起合作搭建场地等等。
开展集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情景剧编排活动。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情境、视频等能够产生更深的印象。因此我们也和试点班级的幼儿一起商讨出了具有典型代表的经典案例,并且引导幼儿在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趣味性。情景剧的形式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且取材来源于幼儿,又回归于幼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4.2.3 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契机
将合作、分享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每天的小组长设定,幼儿通过轮流担任小组长一职,增强了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提升了自理能力以及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在每天的课间休息中,我们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合作进行游戏,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幼儿逐渐掌握了交往技能,班级幼儿合作能力明显提升。
4.3 家长助力,在亲子活动中践行合作与分享
家长的支持能促进中班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和行为,亲子案例的撰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行为的变化,帮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析幼儿的行为。
4.3.1邀请家长加入出谋划策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们更加将注重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除了平时通过家长群、家长会沟通我们的培养方案外,也请家长们出谋划策,实现双向沟通,改变以往“老师出任务家长完成任务”的单项模式,为课题的研究出谋划策,一位家长提出的“家庭公约”的制定获得了一致好评。
4.3.2 定期晒娃时间,定期撰写亲子案例
每周一次的“晒娃时间”也让家长们积极参与其中,他们将孩子们在家与家庭成员合作、分享的照片共享于班级群内,既是孩子们通过课题学习在家中的直观反馈,也成为了一种奖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幼儿合作、分享的意识。
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包馄饨、制作凉拌番茄,制作手工花朵,制作树叶拼贴画等。并且定期撰写亲子案例,对比幼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孙红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之探索[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