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研究反语言

2020-03-27边雪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边雪

摘要:反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的语言,最先由Halliday提出并从社会角度来对其进行诠释:反语言来源于反社会,与语言形成二元对立,同时代替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共生且对立。对于反语言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反文化人群对主流文化的反抗,这种话语实践更能凸显话语与权利关系。因此,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结合批评语言学中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反语言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 反语言 批评语言学 三维分析框架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099-02

反语言一词最早来源于韩礼德1976年在美国人类学家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反语言”的专题讨论,后被收录于《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的书中。书中,韩礼德从语言和社会结构、文本和社会语境这两个视角来关注反语言所构成的别样世界,即反语言建构反社会,反社会自觉替代主流社会,二者共生且对立(Halliday,1976)。一般来说,人们所认为的反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与主流语言具有不同词汇特征的语言形式,其更深刻的内涵是一些反文化群体用以反抗、抵制、扰乱、进而远离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的一种话语实践(丁建新,2013)。是一种对主流文化话语实践的反制,也是对其所在社会秩序的反抗。除韩礼德外,国外关于反语言的研究还有:Giblett(1991)有关儿童密语的研究;Butler(1995)有关黑帮“说唱”音乐的研究;Tseng(1997)有关禅门公案的研究;William(1999)有关库姆兰希伯来语的研究;Baker(2002)有关同性恋语言的研究;Kohn(2008)有关《发条橙》中反语言的进一步研究等。而国内对于反语言的研究有:丁建新(2010)从边缘话语分析角度系统地对反语言进行论述;李站子与庞超伟(2010)解读网络语言中的反语言特点;沈文静(2013)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发条橙》中的反语言进行分析;沈文静(2018)对《发条橙》中反语言的隐喻性方面作出解读等。

上述研究大多从反语言的语言形式入手,重点落在词汇语法层面及其构成方式,缺乏对反语言如何进行反抗,以及构建现实身份的深入探讨。因此,本文试图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结合批评语言学,对反语言作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反社会人群的身份建构。

一、理论基础

反语言作为反文化的话语实践,是社会语言的极端变体。因此,本文选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作为分析工具,同时结合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来进行分析。

1.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

韩礼德通过对概念、人际和语篇这三大元功能把语言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其中概念功能解释世界,用以构建社会活動,其子系统为及物系统、语态和归一性。分析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功能中主要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语篇中语句的本质;人际功能即交际参与者分配角色及对语篇做判断,用以实施社会关系,分为语气和情态等系统:语气是谓语动词的语法范畴,由小句中的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实现小句的交换功能,表达说话人对言语事件的主观态度,构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角色关系;语篇功能是用各种语言手段将语篇中的句子连成一篇连贯的语篇,具有组织语言信息的特点,包括主位推进、信息结构、衔接与连贯等子系统:主位是小句中的第一个成分,也是小句的出发点和信息的起始点,其余部分则是述位,主位和述位一起构成一个主位结构。信息结构由已知信息与新信息构成。衔接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在分析语篇时,通过分析主位结构了解话题的出发点如何实现其特点意义,通过分析信息结构了解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之间的关系分布,通过分析衔接手段可以理解语篇的连贯方式。总之,三大元功能是三位一体的,缺一不可。

2.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

费尔克劳指出,“语篇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Fairclough & Wodak,1997),是同时包含语篇、语篇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话语事件(Fairclough,1992)。语篇的社会实践性要求语篇的生产与解释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条件”。费尔克劳将这种社会条件分成了三个层次,即社会情景、社会机构,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三个步骤:一是对所选取的文本形式特征进行描述;二是解释文本与交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将文本看成生产(交际)过程中的产品和解释过程中的资源;三是说明交际与社会情景之间的关系,即阐释社会情景对生产和解释过程的制约与生产和解释过程对社会的影响。上述内容构成了费尔克劳批评语篇分析的基本框架,即最里层是文本分析,包括词汇、句法的分析,以及文本结构、人际成分的分析。而最外层框架是对社会实践的分析,主要在于分析语篇与权利,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单纯的文本分析,即微观层面分析,包括对语言运用、话语交际的分析;而对于权利和不平等现象的分析则属于宏观层面。在微观的文本分析中,费尔克劳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对文本进行语言学描述;在宏观的社会实践分析中,他则结合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来说明权利与意识形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微观和宏观分析相互补充、彼此相连,共同服务于文本分析。

二、分析框架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作为分析工具,将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框架作为分析文本的理论框架,二者结合生成一个新的框架(如图1),用来作为研究反语言的工具对文本进行分析。

在图1中,从上向下依次对及物性和情态做了描写,阐释了语气,主、述位,以及衔接与连贯的使用,其中及物性体现了反语言的概念功能;情态与语气系统体现了反语言的人际功能;主、述位,衔接与连贯则体现了反语言的语篇功能,通过对上述一系列概念的解析,最终对反语言使用者进行身份的构建。

三、结语

反语言建构反社会,与主流社会形成一种鲜明的二元对立,它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构词和语言形式,被反文化群体用来形成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抗的话语实践。对话语与权利的分析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因此,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工具对反语言进行分析,更能体现社会关爱,语言关注边缘,关注与主流社会相对立的反社会群体,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Baker,P.Polari:the Lost Language of Gay Man [M].London: Routledge,2002.

[2]Butler.T.Exploring the Antilanguage of Gangster rap[J].SECOL Review,1995(19).

[3]丁建新.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10(2).

[4]丁建新.从话语批评到文化批评:“边缘话语与社会”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9).

[5] Fairclough,N.& Wodak,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van Dijk, T. (ed.).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7.

[6] 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2.

[7]Giblett.R.Childhood Language as Antilanguage[J].Neophilologus, 1991(75).

[8]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6.

[9]Kohn.L Antilanguage and a Gentleman`s Goloss: Style, Register, and Entitlement to Irony in A Clockwork Orange[J].eSharp,2008.

[10]李站子,龐超伟.反语言、词汇语法与网络语言[J].中国外语,2010(3).

[11]沈文静.话语身份的构建:以《发条橙》中纳查奇语为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12]沈文静.反语言的隐喻性解读:以《发条橙》中纳查奇语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6).

[13]Tseng,M.Y.Symbolic Discourse:Mystical Writing as Anti-language[J].Language and Literature,1997(6).

[14] William.M.Schniedewind,Qumran Hebrew as An Antilanguage[J].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1999(118).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