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实现路径研究

2020-03-27肖湘湘王建文

现代交际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农村留守儿童实现路径

肖湘湘 王建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既重要又特殊的群体,是政治社会化不可忽视的主体之一。通过系统性区域调研,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社会化现状,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政治认知薄弱、政治情感麻木、政治态度波动和政治参与冷漠等现实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破解对策。希望该研究能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政治人格的同时,助推农村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政治社会化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3-0068-03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互动中学习和接受主导政治文化,形成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掌握政治規范和政治技能,并不断健全政治人格的辩证统一过程[1]。从政治共同体的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国家将符合主流政治文化的政治知识、政治观念、政治规范等因素灌输给个体的过程。从社会个体的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2]。

儿童时期是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在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道路上,一方面,国家努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向儿童传授普适的政治知识和政治规范。另一方面,微观成长环境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个体政治态度和政治观念的形成。相比于普通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面临生活环境疏离化、学校教育落后化、精神生活荒漠化等成长困境,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政治社会化的步伐。

为系统分析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社会化现状,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实现路径。笔者分别对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闫邢小学、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王湾小学、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郭海小学和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朱湾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这四所小学均为典型的农村留守学校,留守儿童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95%以上。

一、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的问题阐述

公民经过学习并内化政治文化,逐渐形成一个具有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一系列反应和倾向的政治人。在这个过程中,政治认知的异化、政治情感的流露、政治态度的表达等构成了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维度[3]。

(一)政治认知薄弱

1.重要政治常识的认知不足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能准确回答首都地点、执政党名称等基本的政治常识,但是对重大且典型的政治知识,如“现任国家主席的姓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等问题的认知,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对政治知识的认知处于一种相对模糊的状态,没有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

2.实时政治事务的关注不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已有显著提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广泛普及,对外的信息获取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说并不闭塞,但农村留守儿童利用电视、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时政消息、熟悉政治事务的意识缺乏。同时,在各农村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很少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教学与实践脱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政治情感盲目

1.政治情感的控制不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但也容易出现偏激心理。比如在谈及国际争端时,部分留守儿童会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盲目产生强烈的政治情感。这种政治情感的表露不乏狭隘爱国主义的成分,再加上留守儿童自幼缺少父母的管教与关爱,生活环境闭塞,其性格大多比较焦虑、孤僻和偏激,因而难以把控自我情感的宣泄。

2.政治情感的发展不均衡

基于问卷调查,将政治情感维度的回答情况依次同学生年龄、年级两个单变量进行交叉表分析,结果显示,年长的留守儿童比年幼的留守儿童政治情感丰富且稳定。其中,7—11岁儿童的政治情感呈上升趋势,11岁以后趋于稳定。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拥有高尚的政治情感,但年龄、年级等客观限制因素的存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政治情感的发展并不均衡。

(三)政治态度波动

1.政治义务感波动

当被问及“是否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是否应当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等问题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效能感和政治义务感表现突出。但是,当被问及“是否要无条件服从国家利益,坚决履行各项义务”时,不少留守儿童犹豫不决,甚至作出否定回答,政治义务感略显不足,有的留守儿童对国家和社会服务表现出冷漠消极的态度。

2.政治归属感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对“少先队员”“共产党员”等政治角色的敬畏感,再加上成长环境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政治归属感欠缺,更多表现为一股抽象的爱国热情,这股爱国热情来自于教科书的强制灌输,至于爱国的实质与爱国的方式,多数留守儿童并没有理性的认识。

(四)政治参与冷漠

1.政治表现被动

儿童的政治参与又广泛存在于班级管理、学生自治、网络参与等方面。政治表现是政治社会化的关键环节,但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政治信任度不高、政治效能感较低、政治义务意识不明等问题。在学校、班级事务的参与方面,除了以班干部的身份履职外,多数留守儿童对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校园事务毫不关心。在网络参与方面,留守儿童纷纷表示没有了解最新政务和社会热点的习惯,更无意识主动体验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活动受限

从主观上看,儿童年龄尚小,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均不足以支撑其参政行为。从客观上看,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失衡、社会关注不够等问题都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政治参与的途径得不到保障,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家庭教育

1.父母教育缺场

在家庭政治社会化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感化于内,外化于行。父母会不经意间直接将其认为正确的态度观念灌输给子女,父母的言传身教也会间接地影响子女。然而,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外出谋生,在有限的相处时间里,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政治教育空白,政治影响极小。

2.隔代教育式微

在农村,祖辈家长思想观念闭塞、价值观念陈旧,隔代教育不仅不能给留守儿童传递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反而会增加留守儿童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阻碍留守儿童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其快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3.成长环境单色调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家庭成员缺失、家庭结构特殊等成长困境,生活环境疏离化,家庭给予的温暖与关爱较少。同时,父母无法教养、祖辈无力教养、其他家庭成员无心教养的情况又加大了留守兒童接受良好学习习惯及行为方式教育的难度,导致其身心发展受限,政治社会化进程受阻。

(二)学校教育

1.教学资源匮乏

从教学硬件上看,农村学校财力有限,配套设施只能满足最低的教学要求。从教学软件上看,农村学校的教师配置不合理,学非所教、教非所学,课堂质量无法保证。此外,受“成绩第一”“升学率优先”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农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的倾向性严重,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教学天平失衡。

2.教学理念功利

在功利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升学率是衡量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最佳标准,也是学校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农村学校大多侧重于给学生提供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和平台,对于培育学生的良好品格、指引其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教育,学校的关注度和投入度明显不足。

3.思想政治教育僵化

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中的内容属于思想政治范畴内的基础和常识,如何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形成实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则需要借助老师的力量。农村学校的思政课堂仅限于课本教学,既没有及时补充重要的时政资讯和社会热点,也没有相应的参与式、互动型教学,程序化现象严重,教育方法单一。

4.少先队建设缺失

少先队员是良好的思想表现、端正的学习态度等优秀品质的象征,少年队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极为关键。但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体制中,少先队建设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少先队和少先队员只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称号,并未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三)社会教育

1.地方教育投入不足

从农村学校的现实发展情况来看,教育经费的稀缺致使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基础办学设施不齐全。此外,教育投入的不足也导致学校在师资水平和信息资讯等方面存在着天然劣势,教学环境艰难。

2.农村社会关注度不够

村民委员会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但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村委会以发展地方经济、完成上级指令、应付工作考核等为工作重心,对政治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够,尚未发挥其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辐射作用。

3.志愿支教持续性不足

志愿支教即通过支持贫困地区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期改善落后地区的教育情况,属于教育扶贫的形式之一。持续性的支教活动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更能以农村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农村政治文化环境的改善。但目前整体的支教环境没有得到彻底净化,支教行为的短期性和功利性导致原有的支教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甚至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二次伤害”。

4.大众传媒功利性扩张

信息社会中电脑、手机等新兴数字媒体对人的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信息时代,各媒体平台为了提高点击率,刻意制作迎合性、刺激性节目,导致劣质文化盛行。这对成长环境闭塞、辨别水平低、抗诱惑能力弱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大众传媒的日益商业化无疑成为了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绊脚石。

三、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实现路径探究

(一)家庭的熏陶及影响

1.沟通交流常态化

父母需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时刻关心子女的思想动态和情感世界。同时,父母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良性的政治认知、深厚的政治情感和无偏见的政治态度,在沟通中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传授给子女,引领其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规范。

2.决策类型民主化

在决定家庭事务时,父母应摒弃传统的父亲权威型或母亲权威型决策结构,基于民主决策,引导子女共同参与家庭讨论,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以此加强家庭对留守儿童政治角色的训练,培养留守儿童的政治行为能力。

3.家庭成员优质化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行为作风、关系模式等都会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效仿的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进程。因此,留守家庭中的家庭成员应维护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端正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规范自身政治行为,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道路上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

(二)学校的教育和培养

1.落实基础性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思想品德课作为小学阶段传播正确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的课程,不仅需要得到贯彻落实,更需要进行优化设计。农村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学作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政治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着权威作用。教师要坚定自身政治立场,培养政治行为能力,以身作则。此外,教师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学生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行为。

3.完善少先队建设,发挥同辈群体的榜样作用

在学校体系中,学校应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完善少先队规章制度,确定少先队的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在少先队的组织下,鼓励学生以升旗仪式为突破口,每周按时举行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政治使命感和政治认同感。同时,引导学生在少先队的领导下参加主题征文、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此外,学校应公开推选优秀的少先队员,树立典型,在同辈群体的影响下加强正能量的传递,发挥榜样力量。

4.优化教学理念,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

学校应重视学生在思维品质、心理素质和各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形成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基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校方应积极听取学生建议,鼓励学生参与校纪班规的制定,引导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同周边农村或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类仪式庆典,营造轻松活泼的校园氛围。

(三)社会的重视和引导

1.增加教育投入,优化农村教学环境

政府应严格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有关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适时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拨款,为农村学校配置课内外读物、音体美器材、实验教学仪器等基础教学材料的购置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

2.完善基层民主,建设稳固的基层组织

在农村留守儿童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村委会的领导和建设功能突出。村干部要加强对政治理论、政策纲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适应社会转型,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同时,村干部应正确认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改善和创新工作方式,为村民提供更多的政治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

3.寻求专业化出路,建设可持续性志愿服务

支教行为专业化、规范化是农村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支教团队应当充分就服务地点选择、时长安排、活动设计、成员选拔、需求调研、后期回访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并向有关部门报备。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支教组织的资质审核,统筹规划志愿者的数量和流向,实现官方和民间两条支教渠道的有效融合,实现专业高效的志愿服务体系,避免“走马灯”式支教[4]。

4.强化道德意识,固化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是否尽责取决于其传播行为和传播方式是否与公共利益相符。在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关爱儿童权益是大众传媒的社会担当。相关媒体应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良好的人文关怀者、社会前瞻者和文化建构者。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和管理,使大众传媒能正确地发挥网络文化的熏陶作用,为儿童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条件。

四、結语

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政治社会化对实现我国公民高度的政治认同、维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个体而言,个体以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成为一个有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倾向的社会人,不仅有利于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更有利于其尽快地融入社会生活。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涵养、有才华的内生力量。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政治社会化不仅对其个人的成长和政治人的实现有促进作用,更对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华.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李朝祥.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及其功能[J].理论与现代化,2008(1):31-34.

[3]周唯唯.转型期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特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张灿灿.“假支教”暴露民间支教组织管理失位[N].检察日报,2017-07-17(4).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农村留守儿童实现路径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