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建筑业产业链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

2020-03-27张玉缺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链

摘要: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很多建筑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商业模式来发掘蓝海市场,提高企业价值。基于总结我国建筑企业的特点,研究建筑企业应如何整合产业链资源来降本增效,尤其是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资本运作,来增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财务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关键词:建筑业;产业链;财务协同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20)01-0028-31 收稿日期:2019-10-31

作者简介:张玉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1 相关理论综述

产业链理论认为,产业链是指从事某一产业经济活动的集群,链条上由不同部门或者企业组成一个产业环,产业环中产业结点的变动会影响整个链条的变化。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和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和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从价值链的角度,杨公朴、夏大慰(2002)认为,产业链是同一产业内所有具有追加价值关系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关系。龚勤林(2004)认为,产业链是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关联关系,依据特定的逻辑和时空布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赵绪福(2005)认为,产业链是基于技术经济内在联系的前后有序的相关产业部门的集合。结合以上理论和建筑企业的特点,本文认为城市综合开发模式就是拓展产业链的一种创新模式,即企业和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揽子承担规划商、投资商、开发商和建筑商的多重角色,进入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全流程。这就要求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必须从单一项目开发主动向区域一体化开发扩展,充分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与功能,在完成房地产开发的同时,开展对区域的经济开发、文化开发和生态环境开发,最终实现对区域功能的优化、补充甚至再造。

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或称协作是指在复杂的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和联合作用。美国学者H.伊戈尔·安索夫(1965)首次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对协同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战略主要包含4个要素:产品市场范围、发展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其中协同说明企业如何通过识别自身能力与机遇的匹配关系来成功地拓展新的事业。当一些公司必须借助于资产重组或管理重心调整来实现其发展战略时,协同构成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必备要素。Robert.J.Borghese(2002)首次对财务分析提出了重视,大量应用报表数据来分析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他认为财务分析是对协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有效手段。江林忆(2016)认为,财务协同效应可以改善资金不平衡问题、提高资金利用能力及议价能力,并产生减税避税协同效应、融资成本节约效应、营运成本节约效应。总之,财务协同效应根本上是企业财务能力方面的体现,即通过不同业务之间的协调管理,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速度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并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率与效益的提高以及企业财务能力的增强等。

2 我国建筑企业的产业链整合模式

近年来,世界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经济形式呈现低迷的态势,比如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原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我国建筑企业依靠传统的EPC总承包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和面临诸多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比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集团管控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优化市场布局和完善产业链条。纵观国内外,大量的建筑企业都在根据自身特点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也为自身提高竞争力。我国建筑企业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是以价值创造提升为目标,努力探索整合系统内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综合服务运营能力,实现由“建房”向“建城”转变,完善以城市综合开发、融投资建造、产融结合为主的运营形式创新发展,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初步形成了我国建筑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良好品牌效应。

2.1 服务运营一体化的城市综合开发模式

我国建筑企业的业务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早期的综合型工程承包方式,采取设计和施工简单一体化,然后发展到实行项目分阶段、分专业的平行承包方式,再发展到近几十年来的新型综合型承包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简单的施工合同的经济效益在逐渐降低,这使得承包业务逐渐朝着项目前期的策划和设计阶段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營运阶段拓展,利润重心也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即将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集成一体化运作模式。此外,随着建筑市场需求的发展和变化,建筑工程的承包活动也在逐渐地向工程项目的后期活动拓展,包括项目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服务。建筑业在不断探索综合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比如中国建筑在城市综合开发中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施工、投资开发“四位一体”全产业链管理开发,实施高端投资业务。

2.2 创新“产、融、投”相融合的运作模式

“产、融、投”相融合的运作模式是指将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投资资本超越普通的借贷关系,在资本、人事、资金等方面保持稳定、紧密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高效低险的关系,加速资金在各个方面之间转化,促使双方获益。近年来,传统的主要由业主负责的建设项目融资模式已发生变化,在各种新的融资模式下,建筑企业在融资项目和经营方面的参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建筑业的竞争也将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企业之间的融资、运营和管理等综合能力的竞争。比如中国建筑自上市以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集团管控,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优化市场布局,完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由单一工程承包商发展到以投资开发、融资建造、产融结合为运营形式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3 我国建筑业产业链整合下的财务效应

全产业链模式下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可以为企业提高降低成本、分散风险、节约税赋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利润,增强企业价值。

3.1 全产业链下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协同效应

我国建筑企业通过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型服务,实现了产业链的全贯通,即从项目融资开始到后期运营维护的全流程贯通,有利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满足了客户的多重需求,提高了客户粘度;同时,企业进入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环节,可以实现各环节的交叉销售和实现收入的多元化,有利于平衡业务风险;抓住上下游的增长机会,实现企业的增长,从而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尤其是资本密集型的后期运营阶段,往往还会有较高的利润率水平;一体化综合服务还可以实现部门之间利润协调,最大化利用税收优惠,实现纳税筹划的目的,见图1。

3.2 “产、融、投”相融合模式下的协同效应

“产、投、融”融合模式即企业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投资资本的充分融合,为企业建立起资本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高效低险的关系奠定基础。如建筑企业产融结合可以借助金融资本解决客户和自身的融资难问题,进而促进自身主营业务的发展。投资与融资相结合模式,即企业利用投资机构和搭建融资平台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带动企业投融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投资主体利用少量自有资本撬动大量信贷资金的目的,从而满足公司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我国建筑企业应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不断开发金融业务,旨在深入推进“产融结合”,对集团金融资产和金融业务实施整合,提高集团资产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发挥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作用,撬动主营业务发展,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有效协同,为集团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促进其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我国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建立分工明确、高度协同的业务组合。如投资公司负责发掘项目,并设立或与客户谈判共同出资管理公司,并制定融资计划,信托公司利用金融工具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满足项目资金需求,财务公司负责集中集团各个子公司的闲散资金并统一管理,为包含投资公司在内的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保险公司则在信息减少的前提下,更加顺畅地为项目公司提供融资服务,保障资金安全。总之,通过几个板块的高校协作、紧密配合,可以全面分享一个项目的投资开发利润、融资利润和企业施工利润,而资金投入则主要依靠融资低成本的社会闲散资金来满足,银行贷款和自由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从而满足了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集中化、综合化和资本化的需求,提高了集团内资源共享程度,充分发挥各版块的协同配合,实现了“1+1〉2”的运营状态。

4 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取得了很多显著成绩,但建筑业本身属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行业竞争的愈演愈烈,建筑业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如何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增强自身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建筑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协同效应,认为建筑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整合。

第一,促进建筑业产业链的延伸。建筑业之所以体现利润率低,获利困难,主要是因为自身处在产业链的低端,链环越是下移,其资金和技术密集性越是明显,链环越是上行,其资源加工性和劳动密集性越是明显,发展中国家一般拥有产业链的上游链环,发达国家一般布局在产业链的下游链环。要获得高利润率,必须往产业链高处转移,这就需要建筑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业务布局,尤其是将其自身业务和施工设计运营等过程连接成一条产业链,不仅可以将中间成本减少,还可以促进整体实力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瓶颈的突破。

第二,建设工程项目一般有风险高、周期长和投资额度大的特点,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这就需要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且企业不能够单纯依靠自有资金来满足需求,而银行处于对资金安全和盈利的考虑也会设置较高贷款门槛和苛刻的贷款条件,致使建筑企业面对融资难等问题,如何跳出传统独立经营的模式,探索出新的投融资模式,利用产业管理、投资机构和搭建融资平台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带动企业投融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建筑企业的未来之路。

第三,促进建筑企业向着全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建筑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方面学习发达国家的建筑技术及管理理念,另一方面通過不同地域的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提高企业价值。尤其是国际间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引导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向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和项目,为企业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Ansoff.H.I.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Growth and Expansion[M].New York:Mc Graw Hill.1965

2.Robert J Borghese, Paul F Borgese .2002.M&A from Planning to Integration:Executing Acquisitions and Increasing Shareholders Value,132-136

3.杨公朴 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济大学出版社.2002

4.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经济学家.2004.03

5.江林忆.企业并购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及实现路径分析.商业会计.2016.19

6.许国志.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35

猜你喜欢

建筑业产业链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筑牢产业链安全
动物“跨界”建筑业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河南省建筑业协会简介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