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民间宗祠建筑空间研究

2020-03-27邓雯

艺术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宗祠河南省空间

摘 要:宗祠是族人供奉祖先和祭祀的重要场所,更是一个宗族編撰谱牒、处理公共事务的场所,同时也是中国分封制度下的特有产物,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建筑技艺、风俗民情等信息。[1]河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平原为主,适宜居住,人口众多,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所孕育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宗祠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宗祠;空间;河南省

1 河南省民间宗祠的概况

1.1 河南省民间宗祠的历史背景

河南省民间宗祠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从明代开始,朝廷正式允许民间宗祠的建造,民间宗祠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修建高潮就此开始。到了清代,为了巩固少数民族统治,对乡村地区尽量使用民间自制的方法,减少少数民族矛盾。因此,各地推行宗族制度,将权力下放到宗族组织中,让族长管理族人,民间宗祠得以发展兴盛。河南省人口众多,中国半数以上的姓氏都是从河南发源的,四大姓氏以及海外也有很多姓氏都源于河南地区,因此河南大量地修建民间宗祠,使河南省民间宗祠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到了现代,北方地区天灾人祸不断,河南也饱受其害,例如河南地区花园口大决堤等,人们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宗祠,导致河南地区民间宗祠的保护修缮较差。

1.2 河南省民间宗祠的分布与现状

河南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有过战乱,也受到过蝗灾等自然灾害的困扰,但还是保留下来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民间宗祠建筑。河南地域辽阔,宗族关系复杂错落,河南省内各地民间宗祠分布情况不一,现将河南90%以上的祠堂情况进行汇总,共1542个祠堂,其中损坏576个,以鹤壁、漯河和驻马店地区最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现今这几个地区没有宗祠保存下来。

新乡、濮阳、安阳、鹤壁豫北一代祠堂保护比较差。商丘、开封、周口豫东地区祠堂,因为自然和政治原因,祠堂数量寥寥无几。以开封为例,现存明间宗祠数为9间,以翻新为主。豫南的宗祠保护情况也值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豫西地区,豫西地区祠堂保存完整,石雕精美,数量庞大,以洛阳为首,宗祠数量远超其他地区。洛阳作为十三朝文化古都,代表了河南地区优秀的民间祠堂建筑。

2 河南省民间宗祠的空间探析

2.1 平面布局

河南省民间宗祠的平面布局与选址朝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布局形式的计量单位表现为“进”和“间”。“间”指的建筑元素的数量,由“间”再围合形成院落,院落则用“进”来计数。间和进不同,平面布局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主要的院落形式分别有一进院落和两进、三进院落等的建筑形式,调研中发现河南省民间宗祠以两进院落居多,一般在中轴线上对称,以大门为开始,然后是拜殿和正殿,整体呈现出一种强烈的秩序感与仪式感,单体建筑以围墙作为围合,在院内有高差的变化,有植物,甚者有格栅门和照壁,形成内部开阔、外部隔绝的宗祠现状,越往尾部的正殿走,越是整个宗祠最重要的部分,雕刻建筑形式、基台高度都呈现出较高的规格。宗祠是宗法制的产物,社会等级越高的家族,宗祠规模在平面布局上也越大,但几次天灾人祸的出现,导致三进、四进院落这种大规模的宗祠建筑较少,但新建的多进院落祠堂还存在一定数量。

2.2 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顾名思义就是空间的先后顺序,各个空间之间存在顺序、流线和方向的有机序列。空间序列一般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开始阶段是空间序列的初始,以河南省民间宗祠中的两进院为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门部分,通常为空间序列的开始。大门一般规格尺寸相对正殿来说较小,并不能从其看出整个祠堂建筑的优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含蓄美的表达,是儒家中庸思想的表现。空间序列的过渡阶段具有一定繁荣引导性,是培养感情导向高潮的重要阶段,并能给人思考的时间。其在宗祠中则是指拜殿或者垂花门,在空间序列上来说是连接正殿与一进院的重要部分,是节奏变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功能上也是族人祭拜的场所,也是最具有公共性的单体建筑。高潮阶段是序列中的主体,是序列的主角和精华所在。其主要指正殿,是祠堂不论大小都具有的建筑单体,往往建造精美,代表了家族的兴旺与荣誉。结束阶段是宗祠空间的结尾部分,通常以花园,有些是墓地来结束整个宗祠空间,使空间趋于平静。在河南省民间宗祠的调研中,发现一些祠堂没有后面的结尾部分,也有一些民间宗祠存在结尾部分,一般以花园为主,整个院落形成环形交通流线。

通过空间序列的引导,每个空间都在建筑单体布局上中轴对称,但在空间序列上随着流线的引导,都有不同的体会,人的心理活动也不断变化,产生“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也遵从一定的主从关系和开合有序的原理。

2.3 空间尺度

空间尺度除了可以用来丈量空间大小,也可以作为一个生理、心理的综合,更多是人们面对空间作用下的心理诉求,具有人性和社会性的概念。宏观上来说,宗祠作为整个村落相比民居较为独特的部分,比民居尺寸更大,高度也比村落水平高度高,进而形成了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河南地区民间宗祠的整体布局呈现出居中为上、左右对称、正位凝名的礼教性建筑,合理地划分空间,通过空间秩序的构建,发挥其具有的社会教化性,时刻提醒族人履行“忠顺”“孝悌”的责任。[2]

(1)平面尺度。从院落空间来说,在平面上空间尺度也遵循一定的秩序感。河南省民间宗祠一般来说矩形居多,长宽比(L:W),长为大门的进深方向,宽则指院落的水平方向。一般来说,当L≈W时,院落空间较大,院落的围合感和向心性也越强。当L>W时,空间的纵深感会加强,秩序感也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样的院落空间中会给人一定的舒适感,也为宗祠内集会、祭祀提供了足够的场地,是河南省民间宗祠里常见的空间尺度。当然,当L:W>3时,则会过于狭长,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压抑感。也有极少的宗祠出现L

(2)立面尺度。从立面图上来说,以四周建筑物间距离为D,宽高比(D:H)。如果D≤H,处于院内抬头看厢房,空间相对狭窄,布局紧凑,突出了正殿的位置,更利于我们观察墀头、斗拱等建筑装饰元素细部。同时正殿抬高,人位于院内,正殿的庄严感也会加深,给人心灵上的一定震撼。如果H≤D,在某种程度上空间的秩序感会减弱,人在相对空旷的空间内,会出现不安等心理。这类宗祠空间尺度较大,一般会在院内设计花坛、植物、垂花门等,运用铺砖来丰富整个院内的空间。当1

(3)剖面构架。剖面图不仅反映宽高比(D:H),也反映长宽比(L:W),是综合全面地感受宗祠比例尺度空间序列关系的图,在宗祠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体院落的尺寸、空间组合的疏密变化展示出来的秩序感和层次感,并且根据剖面建筑高低、长短的变化,给人在心理上带来不同的感受,同时在空间序列上,除了建筑疏密,建筑多少的不断变化使空间越来越有层次感,展现出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随着建筑空间营造的不同,有了私密、半私密和开敞空间的区别,总之剖面图能直观反映宗祠的结构和空间序列情况。

首先,一般情况下是沿中轴线剖开,从大门开始,一直到正殿结束,利用不同的高差变化来营造空间,建筑高度是逐渐递增,到正殿时往往是宗祠院落中的最高点,高度的变化突出了宗法制度中宗祠的等级秩序,也表现出正殿在宗祠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调研中发现,河南省民间宗祠的拜殿和正殿房檐有时是相交或者相切的,高度也基本保持一致,这是河南省民间宗祠中特有的建筑结构现象,因此有了高度变化,产生了一定的节奏感。其次是疏密变化,门口进来为疏,越到宗祠尾部越是高潮,节奏也越来越紧密。河南省民间宗祠以一进院或者两进院为主,一进院带厢房,则剖面是大门、院内植物等细节,以及厢房立面、正殿结构。总之建筑单体越多,在纵剖上布局结构就越完整,剖面图高低、疏密也更加丰富。

3 结语

本文研究主体是河南省民间宗祠,核心主体是建筑空间。本文从对河南地区祠堂的概述,到对宗祠的建筑空间解析,讲述了宗祠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还有宗祠带来的不可磨灭的社会影响,以及对河南地区民间宗祠空间的初步认识,希望能为后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鹤鸣,王澄.中国祠堂通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8.

[2] 赵珂珂.河南民间宗祠建筑文化中教化功能的传承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28.

作者简介:邓雯(1993—),女,湖北十堰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猜你喜欢

宗祠河南省空间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创享空间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慷慨宗祠祭先贤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