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ABO 溶血病实验诊断的方法学与价值分析
2020-03-27陈继良章驰
陈继良,章驰
江苏省泗洪县妇产儿童医院,检验科 223900
临床上对于溶血症主要分为ABO 溶血症和RH 溶血症,RH 溶血率在我国较低, 因为RH 阳性占人口的99%,RH 阴性不到1%。RH 溶血通常发生在第2 胎。当母亲为RH 阴性而父亲为RH 阳性时,胎儿将继承父亲的RH 阳性。 RH 抗原可以在分娩时进入母亲的血液循环,刺激其抗体的产生。 在第2 次怀孕时,如果胎儿是RH 阳性,母体的RH 抗体会迅速增加,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溶血,其中,RH 溶血症状胎儿的发病率较高。 新生儿的ABO 溶血病(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ABO HDN) 是指出生的新生儿的血型与母亲血型不符合, 而导致的溶血现象[1]。 大多数母亲为 O 型,新生儿为 A 型或者 B 型,主要原因是当胎儿从父亲处取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亲体内会刺激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 它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抗原抗体与胎儿体内红细胞发生反应,引起溶血。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7 年7 月—2019 年3 月232 例疑似新生儿ABO 溶血病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诊断最为准确的诊断方法,并探讨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方便收集的临床疑似ABO 溶血病的新生儿案例232 例, 其中有118 例男性新生儿,114 例女性新生儿, 年龄范围:3 d 以内 133 例,4~7 d 76 例,7 d以上23 例,早产儿68 例,足月产儿141 例,过期产儿23 例。该次研究所有新生儿直系亲属全部签署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初步诊断为ABO 溶血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等;排除标准:感染,凝血障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其他新生儿并发症,血液疾病[2]。
1.2 检查方法
红细胞悬液,血清和放散液的制备[3]:将新生儿的血液不放入抗凝剂,采集后直接离心,上层为血清,下层为红细胞,用生理盐水充分洗涤患儿红细胞4 次,保留最后一次洗涤液, 向洗涤后的红细胞内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6%牛血清白蛋白,在56℃水浴中振荡混匀10 min,在预温的离心管中离心后,立即转移放散液到洁净的试管中。
微柱凝胶法[4]:用微柱凝胶卡标记直抗,游离、放散,在微柱的凝胶孔中加入新生儿的红细胞悬液,血清和放散液,并在血清和放散液的孔中加入同型对照,用最后一次洗涤液做平行对照,孵育15 min 后,用卡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分析结果。 红细胞聚集在凝胶卡上或中部者为阳性,红细胞沉积凝胶卡底部者为阴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微柱凝胶法溶血3 项实验结果。 对3 项试验同时阳性者可确诊新生儿溶血病; 未同时出现阳性者以抗体释放试验阳性为诊断标准;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或)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而抗体释放试验阴性者为可疑,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5]。
2 结果
2.1 溶血3 项试验结果
微柱凝胶法的溶血3 项实验结果为1 例 (0.4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 例(0.43%)游离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7 例 (28.88%) 热放散试验阳性,1 例(0.43%) 直抗阳性+游离抗阳性,2 例 (0.86%) 直抗阳性+热放散阳性,73 例(31.47%)游离抗阳性+热放散阳性,13 例(5.60%)直抗阳性+游离抗阳性+热放散阳性,74 例(31.90%)全部阴性。 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ABO 溶血症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ABO HDN)临床较为常见,主要就是因为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溶血又是指红细胞膜破裂,红细胞发生溶解的现象[6]。 主要原因是当胎儿从父亲处取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 进入母亲体内后会刺激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 它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与胎儿红血球发生反应,引起溶血[7]。在ABO 系统中,因为具有抗A 或O 型人的数量高于A 型和B 型的数量:A 抗原比B 抗原强,所以母亲型和胎儿型更容易生病[8]。 ABO 溶血大多在第1 胎上发生, 母体已经受到类似自然界中A 和B 物质的抗原的刺激,并与抗A 或抗B 抗体有关联。 RH 溶血的免疫抗体只能由人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 胎儿红细胞在分娩时进入母亲体内时,除了有输血史外,第1 胎出现溶血是罕见的[9]。我国大部分人的RH 血型为阳性,因此RH 溶血在我国是罕见的。 ABO 溶血的新生儿会有黄疸出现并迅速增加的症状。 并且随着黄疸的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时会出现胆红素脑病。 也可导致心脏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亡[10]。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因此对于ABO 的溶血及时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早诊断早干预才会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 溶血3 项试验是指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主要是检测新生儿的红细胞是否被来自母体的IgG 抗A 或抗B 所致敏,游离抗体试验是检测血清,如果新生儿血清中发现与其红细胞不配合的IgG 抗A(B)时,表明婴儿体内有抗体,可能受害。
该次研究, 微柱凝胶法的溶血3 项实验结果为1例(0.4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 例(0.43%)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67 例(28.88%)热放散试验阳性,1 例(0.43%)直抗阳性+间抗阳性,2 例(0.86%)直抗阳性+热放散阳性,73 例(31.47%)间抗阳性+热放散阳性,13 例(5.60%)直抗阳性+间抗阳性+热放散阳性,74 例(31.90%)全部阴性。 覃日吉等[11]依据其所选择的ABO血型不合致HDN 的患儿, 应用微柱凝胶卡法实施检查,确诊率为98.9%,显著高于试管法86.9%。 另外,微柱凝胶卡组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依次为100.0%,96.7%,97.8%, 高于试管组77.2%,75.0%,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该次研究结果一致。
表1 微柱凝胶法的溶血3 项实验结状况[n(%)]
微柱凝胶法是用微柱凝胶卡标记直抗, 游离、放散,在微柱的凝胶孔中加入新生儿的红细胞悬液,血清和放散液,并在血清和放散液的孔中加入同型对照,当红细胞聚集在凝胶卡上或中部者为阳性, 红细胞沉积凝胶卡底部者为阴性[12]。 该方法血清、红细胞悬液以及放散液的用量较小,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并且通过调节凝胶的浓度,使得阴阳性的区分更为明显,诊断更为准确。 微柱凝胶法则是最新的免疫学测量技术,微柱凝胶法中使用的微柱含有大分子溶液,无红细胞清洗,即可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灵敏度得到大大的提高,也可用于其他检测方法难以检测的弱凝集试样, 使其被准确的检测。 此外,微柱凝胶法对于操作者的技术和验证要求较低,易操作,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测试,相关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易于解释,可作为常规的检测方法。另外ABO 溶血会导致新生儿的心脏衰竭,甚至是死亡, 因此对于ABO 溶血的早期诊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对于ABO 溶血的早期诊断主要是检测孕妇血清中的IgG 亚类, 研究证明新生儿ABO 溶血发病随母体IgG 抗体效价水平升高而上升, 对于夫妻血型不合的O 型血孕妇应提早进行IgG 抗体效价水平和IgG 亚类含量的检测, 早期的诊断可以降低ABO 溶血发病率。
综上所述, 在新生儿ABO 溶血病诊断中使用微柱凝胶法方法,与试管法相比操作更为简单、灵敏,特异性也较高,结果客观,对新生儿ABO 溶血病诊断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