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26曾荣芳
摘 要:微課作为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相较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而言,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在应用微课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计算机机房、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等等,这些优越的条件都为微课在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立足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程教学实践,首先简要概述了微课的相关概念及其教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分享教学经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一、 引言
技能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为更高层次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信息技术技能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是建立在反复实践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较多且琐碎,加上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教学压力。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通过前半节课教学,后半节课实践的形式完成的,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遗漏或遗忘讲授教学阶段的知识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借助其短小精悍突出重点的教学优势,加上便捷的教学课件帮助,不仅有效降低了教师反复教学的工作量,同时更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合理掌握学习进度,在提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容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微课的概念及其教学特点
微课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者知识点教学片段,同时也包含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一系列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形式,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在教学中的教学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微课内容用时短,教学主题突出
微课教学内容通常只有十分钟左右,其较短的教学时间决定了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在主题上更加的突出和鲜明。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会直接、精炼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进行学习,与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吻合,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微课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微课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受微课教学时间的影响,在微课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内容的教学针对性特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将每节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渗透到微课教学课件中去,这种具有较高针对性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重点,加深对课程资源的记忆效果,同时对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微课教学内容更具有灵活性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大多以教师的讲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内容,“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借助短小精悍的线上教学课件,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对于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内容可以选择反复的重复观摩教学课件,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同时便于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四)微课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特点
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关系着课堂学习的质量。据有关调查表明,学生在微课课件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远远高于传统单一板书教学的过程。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内容可以将原本单一的知识点内容以生动的动画或者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
(一)微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应用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学科内容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在现阶段的高中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科数目众多,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较大,在信息技术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的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微课教学方式的出现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技能课学习的积极性,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基本的纸质教学大纲之外,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电子教案引导学生开展课程学习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例如,在学习《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人工智能走进生活”为主题,通过微课视频展现精彩的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人机博弈和模式识别中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这样的课前微课的导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激发学生探索人工智能奥秘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在拓宽学生学习途径中的应用
在传统信息技术技能课教学实践过程中,受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过程大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只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学习活动,课下时间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回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微课教学形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上传至校内网或者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下或者家中进行在线学习或者巩固学习活动。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便利性,实现学生与教师授课内容“无障碍”的交互,便于学生进行课后的查缺补漏以及巩固学习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基于微课教学形式的出现,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中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复习习题,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完善和提高。例如,在学习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中的《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这节技能知识时,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了使用路由器组网和使用代理服务器这两种常见组网方案的选择等一些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因为教学硬件条件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动手实践组网,这时微课视频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我通过微课视频介绍了两种组网方案的应用区别和硬件连接介绍,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视频影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这个今后家庭网络必备的应用需求,还可以通过挂在网络资源学习平台的这个微课进行学习实践,经过反复地观看学习视频,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效率,同时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更能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操作性,加上教学知识点内容相对琐碎及涉及面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但是对信息技术专业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有关专业理论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便于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例如,通过连续任教了六年的高三信息技术高职高考经验总结,其中教学难点同时也是考试区分度和重难点的就是《信息的编程加工》中的算法及编程知识点,通过不断地教学摸索,后期通过制作的微课视频形式,在微课中重点介绍了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三种编程结构及其相应的流程图和代码语句区别,并结合典型案例在VB中编写代码配合讲解,学生在复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反复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后面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这部分考试重难点,取得了突破。
(四)微课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中的应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学习个体,在学习基础以及认知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特点,不同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单一按照传统课堂教学“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教学很容易造成学习分层的情况出现。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这一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设计不同的微课教学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而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大程度上避免教学分层情况的出现。例如,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技能的学习实践中,老师准备的不同学习任务和微课视频,对于学困生可以选择考试要求的五个常用函数相应的内容学习,进行数据计算、排序、筛选和数据图表等电子表格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对于中等学生来说可以选择表格的较复杂函数例如Rank、countif计算等、数据的分类汇总等更高层次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表格处理能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优生来说则提供一些诸如数据透视表等实践任务,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借助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在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的同时,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确保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 总结
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微课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将传统教学形式与微课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中夯实信息技术基础,提高应用实践能力,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參考文献:
[1]周彩萍.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34-135.
[2]刘超萍.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20):64.
[3]郝金蝉.论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8(14):100-101.
作者简介:曾荣芳,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