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中实施多元对话的实践研究

2020-03-26任青

新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

任青

摘 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元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多元对话使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教师、学生、教材、实验甚至自我交流互动,引起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本文从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中实施多元对话的角度,对多元对话和自主探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实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多元对话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了体现这一理念,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大胆发现、大胆操作、大胆提问、自主合作、自主交流,努力实现从“教会”到“学会”和“会学”的转变,但同时也开展了一些实地探究学习活动。例如,摆研究中的伪探索。当学生猜测钟摆的速度受钟摆长度的影响时,老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实验方案来控制钟摆的重量、角度和调整钟摆的长度。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学生进行操作。老师为学生选择一个好的探索方案,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只要循序渐进,进行操作,就容易得出结论,失去探究学习的真正价值。从对话的角度看,这种探究过程是一个单向的对话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的对话设备不能反映新课程的动态生成特征,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科学的探究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因素(教师、学生、教材、器材)间构成互为互动关系,即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思考问题,深入问题内部,与科学现象对话,从而对所研究的科学现象产生超越已往知识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从而得到了科学规律的真谛。

一、多元对话教学的理论与价值

(一)基本概念

1.研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强调“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与多方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只有通过多元对话,才达到有效交流,才能够自我完善,才更有利于开展探究学习。

2.多元对话

“对话”一般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或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教学中的对话不仅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还发生在人与教材之间、人与实验过程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各种需要对话的对象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多元对话的对象得到了扩展,即一个人可以与任何有价值的客观存在进行对话。

(二)小学科学自主探究中实行多元对话的价值

1.多元对话方式改变教学思维

从对象思维到关系思维的探索既是科学教学的基础,也是科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多元对话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与教材、师生关系与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在多元对话中,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为教学资源的拥有者,而是处理好它们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使自主探究活动的教学真正的从一元主体发展走向多元主体。

2.多元对话方式改变教学方式

从接受复制到共享创造“自主探究”已经超越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功能,对科学知识进行重建构、再生成。多元对话教学让单线信息传递变成多边信息互动,整合了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结构要素,使师生一起共享教学过程中的种种资源,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一个更大的认识空间,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思想与新行为。

3.多元对话方式改变教学精神

从追求整体到关注个体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程的质的飞跃。多元对话可以改变探究式教学模式、程序、统一的不良倾向,反映师生之间的主观情感因素,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思想和方式与他人交流,发现自己与他人平等对话,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发现自己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地位个人对知识和生活的理解,从追求整体效率发展到注重个人发展。

二、探究学习中多元对话的实施

科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对于教材的简单复制与搬运,从更深意义上看,教学已成为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线索,共同合作,相互交流,主动构建的过程。

(一)学生与教材内容对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会按照自身的能力或要求去学习。他们与教材的对话是独立的、动态的、创造性的活动,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有价值,才能发现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学生通过感受教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对话,从而确定探究的问题,这种生成最有意义,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话”的个性化,让他们自主的摸索科学规律之间的联系。

(二)学生与实验对话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及时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对实验过程做出富有想象力的预测,并从操作的角度来具体说明猜想或假设,形成实验方案,然后引导学生有目的、深入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这样,学生可以与实验直接对话,保证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

讨论与合作是探究活动中“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学生之 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是最放松的;又因为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的不同,学生 对教材思想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不同特质的学生在针对某一个问题时开展交流合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交流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學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探究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启迪,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所唤醒与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知,这样的对话过程充满创造色彩,张扬着个性和人性。

参考文献:

[1]张二庆,乔建生.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05-152

[2]来文.基于儿童特征的小学科学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72-108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小学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