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1.5T 磁共振诊断的临床表现

2020-03-26朱小燕毛泽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期
关键词:囊性磁共振异位

朱小燕,毛泽宇

(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平凉 74400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主要是因为周期性出血,长期沉淀下来的血液颜色似巧克力,故又称为巧克力囊肿,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尤其是处于育龄期妇女的高发病,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症状主要是痛经、性交痛、不孕及月经紊乱,痛经是其中最明显和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易被忽视的症状,因此导致患者重视程度不够,不及时到院检查,延误治疗时间[2]。由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查方式来进一步确诊,以往多采用B 超进行检查确诊,虽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诊断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1.5T 磁共振被逐渐应用于该疾病的检查中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3]。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42 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1.5T磁共振检查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选自我院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42 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患者均经由病理活检确诊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其中年龄22 ~53 岁,平均(36.45±2.78)岁,临床表现:月经紊乱12 例,盆腔肿块10 例,痛经15 例,不孕5 例。以上患者均存在剖宫产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等,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部分无法耐受检查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B 超,超声诊断仪型号为ALOKA-3500 型,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首先嘱咐患者在检查前2 h 内多饮水,禁止排尿,主要是为了充盈膀胱,借助充盈的膀胱才可保证子宫底部的完整性和清晰度,检查时引导患者作平卧位,扫描重点在患者子宫和双侧附件,如若发现患者盆腔处存在囊性肿块,观察并记录好肿块大小、位置和厚薄等常规数据,另外着重注意囊性肿块是否与子宫、相邻组织出现粘连情况。

另所有患者再采用1.5T 磁共振检查,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磁共振扫描仪,核磁型号为MAGNETOM Avanto 1.5T,检查体位仍然是平卧位,分别进行T1 加权成像(T1WI)、T2WI-脂肪抑制、T2WI-FS 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DWI),T2WI-FS 和部分患者则接受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LAVA),其中T1 加权成像为横轴位,T2WI-FS 平扫和弥散加权成像为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完成以后,将扫描所得的影像资料使用传输系统和图像储存系统进行相关处理,完成以上操作后,请本院影像学两名具有多年阅片经验的诊断医师再次进行分析,主要是寻找最大病灶区域,并测量该病灶的大小,观察记录好形状信号等特征,经由两名医师统一讨论后作出一致分析。

1.3 效果判定

将两种检查方式结果与最终手术结果相对比,主要是对比囊性肿块内部液性暗区表现形式,即密集光点型和稀疏光点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结果中,囊性肿块内部液性暗区呈密集光点型有24 例,占57.14%,呈稀疏光点型有18 例,占42.86%。

1.5T 磁共振囊性肿块内部液性暗区表现形式准确率均高于常规B 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种检查方式肿块内部液性暗区准确率对比[n(%)]

根据肿块内部液性暗区检查中,在常规B 超诊断确诊例数有37 例,占88.10%,1.5T 磁共振确诊例数有40 例,占95.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5T 磁共振影像学分析:(1)囊液信号:①T1WI、T2WI 表现呈高信号有18 例;②T1WI 呈高信号,T2WI 呈低信号或等信号有9例;③T1WI、T2WI呈混杂信号有15例。(2)囊壁和边缘:等信号主要表现在T1WI 上,低信号主要表现在T2WI 上,囊壁厚度均<20.0mm,未显示与观察到壁结节,囊壁光滑24 例,囊壁不规则28 例,其中囊壁不规则主要表现为边缘毛躁不清和周边结构粘连不清,分别有18 例和10 例。(3)囊性肿块直径大小在2.34 ~15.81cm,其中出现大囊肿有23 例,大囊肿周围出现多个小囊肿,称之为“卫星囊”。

3 讨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因较为复杂,与内膜种植、直接蔓延和组织生化三种因素有关,其中(1)内膜种植主要是指当月经期或手术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有几例在其他位置移植;(2)直接蔓延多指由宫颈蔓延而来;(3)组织生化是指在炎症等情况的刺激下,腹膜、卵巢生化上皮发展为子宫内膜,除此之外,还可能通过淋巴传播、医源性种植等途径传播[4]。一旦出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则需要及时确诊和治疗,长期不治疗便会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子宫内膜迅速发展,造成输卵管周围组织粘连,出现不孕的情况,此外囊肿积血会随着病程的发展不断增多,一旦达到压力最大值便会出现破裂,造成出血和腹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生育需求[5]。

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为后续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以往多采用的B超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式,确诊效果较好,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诸多优点,在长期应用中仍然发现该项检查方式对于囊性肿块边界显示不清晰,无法准确体现肿块内部液性暗区,特别是部分不典型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影响后期的判断和治疗[6]。1.5T 磁共振是当前影像学技术发展的一大体现,具有无辐射、视野广、多方位等优点,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较高,而且成像速度快,能帮助医师快速发现病灶,而且对于不典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准确率高,适当结合其临床症状便可确诊,及早进行相应治疗[7]。

综上所述,1.5T 磁共振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准确率高,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囊性磁共振异位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