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评分在蒿属花粉变应性鼻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0-03-26刘艾竹王学艳尹金淑石海云于睿丽
刘艾竹,王学艳,尹金淑,石海云,于睿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38)
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AR的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蒿属花粉所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进行体征评分、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各指标,比较其相关性,探讨更适用于临床工作中对于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6月我院变态反应科在内蒙古多伦县确诊的变应原为蒿属花粉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36例,其中男79例,女57例,平均年龄23.5±12.4岁,首发年龄17.6±10.8岁。
入选标准为:以2015年天津AR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为标准[2];年龄6-60岁;病程至少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季节性过敏症状发作期;患者症状与蒿属植物花粉期密切相关;至少一种蒿属花粉变应原皮内点刺试验结果≥+++。进行病史记录、体格检查并填写调查问卷。
排除标准:患有COPD者FEV1<75%;哮喘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具有免疫治疗禁忌症;有肾上腺素使用禁忌症;不合作或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重症特应性皮炎患者;患有不适宜进行免疫治疗的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疾病等。
1.2 评分标准
体征评分[3]:鼻甲、鼻黏膜正常大小,记0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可见,记1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尚可见小缝隙,记2分;下鼻甲紧贴鼻中隔或鼻底,中鼻甲不可见,或中鼻甲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3分。
TNSS[4]:分为鼻塞、流涕、鼻痒、喷嚏四个症状,由患者自行评估(儿童由家长协助),累计总分。具体标准见表1。
表1 TNSS
VAS[5]:为一条两面各长10 cm横向刻度的标尺,一面在横线的两端有微笑和极痛苦两种卡通表情,卡尺另一面横线一端标0,表示无症状;另一端为10,表示症状极为严重。将表情一面面向患者,患者自我评估鼻炎及相关症状严重程度,移动卡尺的坐标,医师记录卡尺另一侧相对应数值。
RQLQ[6]:项目包括日常、社交、户外活动等,选择3项进行评估;睡眠(夜间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夜间醒来);非鼻/眼症状(口渴、工作能力下降、疲倦、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不足、头痛和疲惫不堪);实际问题(携带手帕感到不便、需要反复擤鼻涕、需要揉鼻、眼);鼻部症状(流鼻涕、喷嚏、鼻塞和鼻涕倒流);眼部症状(眼痒、流泪、眼肿和眼痛);情感反应(不耐烦、易怒、沮丧、症状令人难堪)等7个方面。共28小项,评分标准为:0分:任何时间都没有;1分:几乎任何时间都没有;2分:偶尔有;3分:有时有;4分:经常有;5分:大多数时间有;6分:全部时间都有。其余项目中,评分标准为:0分:不受困扰;1分:几乎不受困扰;2分:偶尔受困扰;3分:中度困扰;4分:比较困扰;5分:非常困扰;6分:极度困扰。记录总分。
1.3 治疗方案
使用稀释后的大籽蒿花粉变应原注射液(原液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内制剂,京药制字S20030001,总蛋白含量1.75 mg/瓶,5 ml/瓶),1瓶为1 ml,进行皮下注射。初始浓度为1∶1012,每周注射2次,每次注射0.1 ml,1瓶使用完毕后,将浓度提高10倍为1∶1011,频率及用量同前。直至浓度1∶103为止,如出现不良反应或处于花粉期,适当降低浓度或暂停治疗。于治疗1年后填写体征评分、TNSS、VAS评分及RQLQ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应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AR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体征评分、TNSS、VAS、RQLQ评分资料(表2,表3)。AR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体征评分、TNSS、VAS、RQLQ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4,表5)。
表2 评分表(治疗前)
表3 评分表(治疗1年后)
表4 相关性分析(治疗前)
表5 相关性分析(治疗1年后)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类迫切需要解决的疾病[7]。AR治疗效果的评价缺乏实验室指标,目前基本靠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等来评估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本文探讨如何简便快速地判断变应性鼻炎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此来评估疾病的预后。
多年来,国外机构研发出多个AR症状及生活质量自评量表,我国经授权并翻译使用。使用较多的包括:医学结局研究简表36项健康调查MOSSF-36[9],为普适性量表。Juniper等在1991年设计研发RQLQ。RQLQ标准版问卷于1999年问世[10],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特异性量表,其优点是能够适应不同年龄群体的测量[11]。该问卷能较全面地反应变应性鼻炎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衍生出多个版本,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但RQLQ项目多、较耗时,完整填写须10 min,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效率较低。Linder论证了VA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在1988年首次将其应用于鼻炎症状的评估[8],目前已成为评估AR症状的重要标准,VAS评估简单快捷,在临床使用较多。
目前研究认为,AR患者机体外周黏膜屏障功能失调,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对变应原产生过度活跃的、失衡的免疫反应[12]。蒿属花粉作为秋季主要变应原,其导致的变应性鼻炎发作与花粉期有显著的关联,起病急、症状重、病程基本持续整个花粉期,花粉期结束症状明显改善。患者体征明显,描述病情准确,误差相对较小。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评估节点均处于相邻年份的花粉期内,患者发病规律相同,经过上一年的填表及治疗过程,依从性及熟悉度增加,结果更准确。
本文回顾性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1年,处于相邻年份花粉期的患者体征评分、TNSS、VAS及RQLQ。在治疗前,体征评分、TNSS、VAS与RQLQ相关性比较,由高到底依次为:体征评分(0.547)、TNSS(0.419)、VAS(0.383)。治疗后1年,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体征评分(0.686)、TNSS(0.630)、VAS(0.621)。体征评分与RQLQ相关性最高,其次为TNSS,最次为VAS。由此得出结论:体征评分联合TNSS使用,可有效评估疾病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于变应性鼻炎研究至今,已研制出多个自评量表,均各有侧重。本文仅讨论我院耳鼻喉科及变态反应科常用量表的准确性,以及在具体临床工作的适用性。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及研究策略,在具体使用时采取更适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