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徽县天子坪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0-03-26韩鹏乐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期
关键词:岩性变质金矿

韩鹏乐

(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

1 区域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北、中秦岭接合部位的中秦岭陆缘盆地。北有八卦山岩体,南有糜署岭岩体,相距均不超过4km。成矿带处中秦岭李坝金成矿带。地层以晚古生代泥盆纪舒家坝组为主,为一套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岩沉积建造[1]。该断裂呈近东西向展布,具有多期(次)活动性,早期表现为张性的同生沉积断层,之后又经历了扭张,压兼扭作用,是研究区的主要导矿构造。

2 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中泥盆世舒家坝组第三岩性段,地层走向北西向,倾向北东,倾角40°~60°之间,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层、砂质板岩层、含白云石粉砂质板岩层、斑点板岩层,其中含白云石粉砂质板岩层为金矿(化)体的赋矿地层,斑点板岩分布于赋矿地层的两侧或一侧,为标志层。

(2)构造。矿区地层整体为NW-SE向的单斜构造,区域断裂(F3)呈近东西向横穿整个勘查区,该断裂两侧所引起的次级断裂极为发育,天子坪金矿床位于该断裂南侧的次级断裂中[2]。

(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在地表不发育,仅在7、8线深部(距地表约400m)有闪长玢岩分布,根据其分布形态可判断该岩体在深部是由北向南贯入的,进一步验证了八卦山岩体提供热源的推论。

(4)1:1万土壤异常特征。矿区内Au元素离差较大,变异系数大于200%,属于强分异型,可形成较明显的高低背景区带。研究区内圈定的综合异常整体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与矿体在空间上对应程度高,该方法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指示效果。

(5)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①变质作用。矿区变质作用主要为区域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后者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动力变质主要为脆性动力变质作用,与区域性断裂构造线及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影响范围涉及断裂构造两侧。②围岩蚀变。矿体围岩蚀变主要为灰黄色褪色蚀变带,在矿体及两侧围岩广泛发育,影响范围在5m~40m不等。

图1 甘肃省徽县天子坪金矿地质图

3 矿体特征

(1)矿化带及矿体特征。天子坪金矿已发现金矿带2个。分别为Ⅰ号、Ⅳ号金矿化带:Ⅰ号金矿化带为区内最大矿化带,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北东,长度大于2500m,矿带两侧未封闭,宽50m~200m。Ⅳ号金矿化带位于勘查区东南部,与Ⅰ号金矿化带平行展布,长约3200m,宽10m~20m。赋存于舒家坝组一岩性段第三岩性层斑点状板岩中,受北西向的断裂破碎带F13控制,带内圈定金矿体2条[3]。区内目前共圈定金矿体43条,所圈定的矿体长度在40m~960m之间,平均厚度0.83m~3.26m,金平均品位1.00~5.62×10-6。其中以AuⅠ-4、AuⅠ-5矿体规模最大。AuⅠ-4矿体位于39-40号勘查线之间,赋矿标高为1218m~1748m,产出主要受F6控制,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状354°~15°∠48°~78°。目前控制矿体长度920m,最大斜深545m(深部未见底),矿体平均厚度1.84m,Au平均品位2.59×10-6,矿石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AuⅠ-5矿体:位于39-40号勘查线之间,与Ⅰ-4矿体平行分布,赋矿标高为1200m~1738m,受F7断裂控制,矿体形态呈似层状、脉状,产状10°~35°∠40°~78°。控制矿体长度960m,最大斜深580m(深部未见底),平均厚度1.43m,Au平均品位2.37×10-6。矿石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

(2)矿石质量。①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包含结构、粒状结构、土状结构、他形晶~半自形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构造、散粒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②矿石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褐铁矿以及少量的赤铁矿、黄铜矿等,约占2%~5%。脉石矿物含量较大,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以及铁碳酸盐和少量的白云母、黑云母等,约占90%以上。③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物在矿石中以裸露及半裸露自然金赋存于黄(褐)铁矿粒间,约占80.49%~85.12%;在硫化物、石英脉、硅酸盐、碳酸盐中以包裹金为主,占0.16%~6.10%。

4 控矿因素

(1)地层因素。赋矿地层为下古生界泥盆纪舒家坝组,是北、中秦岭地区金银铜元素的高背景地层,是本区成矿的物质基础。

(2)构造因素。区内断裂构造由近东西主断裂和一系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组构成,主断裂为逆断层,切割深度很大,其中九条沟、花崖沟金矿是其代表,可见其导矿作用很强。次一级断裂则相互连通,为成矿提供了容矿通道及场所。

5 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1)找矿标志。泥盆纪舒家坝组一岩性段第三岩性层中的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粉砂质板岩和褐铁矿化斑点板岩是区内主要金矿化含矿层位。区内北西西向次级构造断裂是寻找金矿体的间接标志,特别是沿次级断裂组之间节理、劈理面内充填的石英细脉是金矿体的直接找矿标志。Au的土壤异常是区内最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褪色蚀变带是区内找矿的最主要矿化蚀变标志。

(2)找矿方向。根据区内勘查程度分析,Ⅰ号金矿带23线一40线深部仍有勘查空间。受勘查区边界的限制,区内北西向次级断裂组在F3断裂北部的分布情况尚未查明,具较大工作前景。参照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模式,推测调查区西段及九条沟矿区东段,沿F3断裂两侧(特别是南侧)有形成同类型树枝状金矿床的前景。

猜你喜欢

岩性变质金矿
洗碗机是金矿 还是冰山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无人化智能装备在大尹格庄金矿的应用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变质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黔中地区土壤酶活性对岩性的响应
渠道运行多年后渠体中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对比情况分析
神秘的信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