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020-03-25白云鸽徐卫平
白云鸽 徐卫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通俗来讲,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在生活实际中运用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增强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奋度,让学生在更加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发现语文、应用语文、获取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实施如下方法策略,将语文课堂与语文实践有机融合起来。
语文课变实践课
综合性和实用性是语文的两大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个字、一个词的读音、意思不难,但是要让学生能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一个词却不容易。即要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单凭课堂是不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变传统语文课堂为综合语文实践课堂,将课堂延伸扩张并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融合。同时,小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探索新知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但又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自制力相对较弱。相较于传统语文课堂,将实际生活与语文知识融为一体的语文实践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学习生字和新词时,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情景下会出现这些生字和新词,如此不仅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也自然地记住了字词的意思和用法。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开展小组比赛、讨论、表演、辩论等,使实践活动课堂与传统语文教学灵活融合。
注重学生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出了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意义。新课改以来,教师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是,课堂时间还是大部分被课文的讲解所占用。单凭教材上的课文无疑是达不到学生需求的阅读量的,更重要的是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注重课外阅读,不是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推给家长,而是要将课外内容最大限度地带入课堂。虽然教师不能拿出太多课堂时间阅读课外读物,但是每节课有固定时间为课外书分享时间,让学生将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或精彩的故事段落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既提高了阅读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好胜心强亦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竞赛活动,激励大家阅读。如定期评选班级里的故事大王,每個月制定阅读书单,一开学上交假期的阅读计划,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经常开展朗诵欣赏会,从中评选出班级优秀朗读者、班级小演员等,激励学生不断阅读。
语文活动常态化
要保持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让课堂永远活泼自由,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让学生感受不到负担和压力,自在快乐地学习。许多小学生说,如果课堂上只是开心的说话、或者想写就写、想画就画,那就太开心了。同时,我们也发现,相比于读,小学生普遍发愁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小学生相对书写能力较差,而教师要求太高,在学生表达能力还不强的实际学情下,动辄要求他们“句子通顺,语言连贯,详略得当”,这无疑就使得学生望而却步。第二,他们对所要写的主题感觉无话可说,平时积累太少,或者也不知道怎么说,不会写。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学生还不能将实际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课下说话溜得很,到写作文就半天吭哧不出一句话。因此,要让学生能写、会写、写好,除了多读书,平时多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把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来。熟能生巧,通过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日记不限内容,只要自己想写的就能写;不拘长短,长篇大论可行,三五句亦可,不给学生负担;形式更不限,散文、诗歌、顺口溜,或者用儿童画、漫画表达,让学生随心所欲、畅所欲言。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作难了,也就能写、会写了。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办报,成立班级小报社,分组轮流做编辑,报纸内容也不多限制,只要是大家喜欢的话题就可以刊登,如介绍科学知识、分享生活妙招、讨论各地美食、传授学习技巧、刊登优秀习作等。总之,将这些实践活动保持下来,使之常态化,并一直活跃在语文课堂之上,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将实践活动与语文课堂相融合,不仅可以将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入课堂,更应该多将课堂扩展到社会生活之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实地调查采访,到大自然中实验观察,在操场上尽情展示,现场说话作文等等。从课内拓展延伸至课外,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也使得他们对知识的应用更加自然恰当。在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大了,他们的学习也更加积极了,学习效率有了极大提高,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