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任性而活!

2020-03-25李颖婷

家居廊 2020年1期
关键词:屋主客厅设计师

李颖婷

有我即是家 胡蓉 孟子寻

餐、厨、客厅一体的开敞式空间内,喜欢下厨的Stefny每天料理着自己与室友的一日三餐,一张硕大的实木餐桌不仅承载着与友相聚的光阴,还是划分厨房与客厅空间的分水岭。餐椅来自Niels Otto M?ller Model 75 Dining Chairs和Kimmik。对页:开放式客厅是屋主的“自由领地”,扶手椅和吊灯来自中古家居店,沙发来自二黑木作。

管它租房还是买房,家的概念不应停留在一张房产证上。

——Stefny 27岁/独立空间设计师

@上海 总花费20万 租金6500元

四室一厅 总面积180m2

早在读研期间,Stefny就爆改了15平米的寝室,让方寸之室拥有了家的归属感。毕业之后,喜欢收藏家具和家居用品的她,干脆把家安在了上海近郊的一间联排别墅里。住过各种房型的Stefny相信在哪都可以住得很好。透过一扇落地窗,阳光温和地洒向室内,自行车、设计家具、艺术挂画等私人藏品尽现眼前,让人很难相信装修这个拥有180平米的舒适空间只耗费了不到20万元。事实上,如何合理利用预算正是屋主装修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为了“省钱”,Stefny封住了原有的地下室和电梯井,在硬装上也尽量克制,只能通过软装与家具来烘托个性与家的氛围。

随着时光的推移,Stefny如同拾贝者一般,慢慢地充盈着这个属于自己的领域。“家会在生活中自然生长,”她说,“我喜欢那些具有设计感的家具和物件,一旦条件允许,我就会把它们添置进来,毕竟好的设计品可以跟着人走一辈子。”诉说过程中,Stefny指着一张Philippe Starck设计的红色透明塑料椅,这是她新近收获的宝贝。不远处,Achille Castiglioni和Pier Giacomo Castiglioni设计的落地灯与之相互呼应,在夜幕降临时投射出温和的光晕。除了现代设计作品,自幼喜爱艺术的Stefny也会在旅行途中收集各种艺术创作。因此,德国画家Paul Klee和英国摄影师Tim Walker的创意才得以在此相聚,说不定在未来的某個时刻就会成为她的灵感源泉。“我不喜欢太过极简的空间,”Stefny说,“现代人的喜好不断变化,所以要把不同元素、材质各异的物品混搭在一起。如此才能显得包容与随意,而生活其中也会感到无穷的乐趣。”

可以说,除了外出会客,这个“家”承载了Stefny大部分生活与工作的时光,久而久之,她逐渐了解了别墅内的空间形式和起居习惯。然而,她却觉得“大房子并不好住”。“比如对垂直空间的利用,电梯的植入,以及打扫卫生等问题的考虑都不够,”她说,“但从另一面看,这也让我在未来设计别墅时,可以抱有一颗同理心。”从这个角度来看,Stefny在自我与设计师角色之间寻找到了一种有趣的平衡,共同指向她所期待的人生。

卧室内,抱枕来自Kimmik和Hay,装饰画来自Aure,床头柜来自吱音。对页:1.Eros座椅来自Kartell,Toio落地灯来自Flos,边几来自Maison Dada,墙面绘画为Paul Klee创作,旧式行李箱珍藏着屋主一段回忆。2.壁炉上放置着各式烛台和小饰品,花瓶来自AYTM,烛台来自Hay。3.屋主热爱烹饪,厨房是她的重要领地,花瓶来自Bloomingville。4.卫生间充满了几何美感和Stefny对于色彩的玩味,坐墩来自Kimmik。5.由中古挂墙柜,二手Thonet座椅,Maison Dada茶几和蓝色彩纹地毯所勾勒的场所,正是屋主绘画、阅读、思考和创作的乐园。

光所在的地方,就是我家的方向

——刘筱 29岁/时尚美妆博主

两室两厅 总面积200m2

软装花费5万 @上海

客厅作为半个工作空间,所有的物件都可以作为拍摄的道具,置物架上摆满了近日常用的香水,屋主会根据每日不同的造型进行选择。对页:客厅里配备了专业的摄影灯光,以应对自然光不足的情况;衣架上挂着近期拍摄或出席活动所需的礼服;边桌上的人头形古董台灯是她家中最喜欢的家具之一。

追光而行 孙信喜

1.屋主最爱夏加尔,家中便有5、6幅,在他的画中,总能找到余留的那份童真和欢乐,这种不过分热烈的色彩便是她对理想生活的想象。

2.包如其人,屋主一直对“旧”的物件情有独钟,包包如此,家具亦然。

“今天的光线太差了,不知道一会儿的拍摄效果会怎样。”刘筱热情地引我们入门,同时对家中阴暗的环境流露出自己习惯性的担忧。刚结束上一个工作任务的刘筱还未来得及缓口气,这边又开始和助理核对着晚上的日程以及第二天拍摄所需的装备。“如果没有在光线最好的时候到达拍摄的地点,我就会崩溃大哭”,被男友戏称为“夸父”,每天都在“逐日”的刘筱,对光格外敏感,这也成了她做决定的关键因素。“看房的时候还是夏天,刚踏进这里时,阳光透过客厅的大窗,将淮海路边梧桐树影的斑驳全部映射在了墙上,太妙了!那一刻我就决定要住下来。”即便前一套房子的租约未满,刘筱还是毫不犹豫地交了租金,用最快的速度搬进现在这个新家。

这个一眼相中的房子满足了刘筱对家的所有想象,“在选房子方面,我一直很传统,坐北朝南、方方正正,望出窗外就有大片绿植,步行范围内就能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息。当然,舒服最重要。”有别于大部分人眼中的“时尚博主”,宅在家里才是刘筱的日常状态,特殊的职业性质让她的工作和生活融为了一体—偌大的客厅被改成了简易的摄影棚,专业的摄影器械和道具一应俱全;原本的次卧被用作衣帽间,几十双高跟鞋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容身之处,她还特别定制了一张超长化妆桌,用来收纳不计其数的化妆品......介绍完一圈,刘筱兴奋地带我们去看这房子里藏匿的惊喜光源,“天气不好的时候,用它打光特别好!”

从2016年开始时尚博主生涯,通过“Bamboo专栏”书写“时尚和艺术,审美和好物,社会和人间”,刘筱从未想过大红大紫,却无意间赶上了社交媒体的大好时代,成为最初一批积攒了夯实粉丝基础的意见领袖。“我知道许多人喜欢用‘网红来形容这个职业,甚至有人会当着我的面说‘哦,网红啊。我不在乎也没想过去改变,在现在这样一个博主的红利时代,总会有些鱼龙混杂,但它已经到达了饱和点,未来经过一轮筛选,那些无法为社会提供价值的人,终会被淘汰。一件事能成为一个产业必然有它的价值所在。”相比一眼的美丽,刘筱更坚信文字的力量,不甘愿只做换装的洋娃娃,在刘筱的字里行间你可以体会到,在挖掘美的价值这件事上,她真的很用力。

很长一段时间,刘筱是那个铆足了一口气活着的拼命三郎,候机写稿、在出租车上补觉,日夜為“如何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工作”而焦虑。但面对2019年的诸多“失去”,又也许是因为即将步入30,刘筱真实感受到了健康与快乐的重要。“我学会了说‘不,也因此懂得了适当的拒绝也能收获尊重。”在最近的一篇随笔里,“有时候不需要那么拼”成为刘筱新的生活信条,决定让自己不时地抽离,探寻更多的兴趣,但她仍在追光,那束全然属于自己的光。

1.开放式厨房由姜黄色柜面打底,Sachi Sacha台灯来自Maison Dada,茶杯来自Normann Copenhagen。

2.定制卡座连接了客、厨两个空间,下方设计了储物柜,丝绒软包的颜色呼应了橱柜的姜黄色,挂钟来自Normann Copenhagen。

3.绿白相间的卫浴空间简洁干净,柜体后同样暗藏玄机。

4.茶几来自Guzzini,滚轮设计和亚克力的轻盈极其符合小空间的个性;沙发来自二黑木作。

个性宣言 Linda Jiang

小家是一个承载自我的空间,即使只是为了三五年的舒适与安宁。

——傅聿昕 25岁/管理咨询师

客厅中,绿色开放式柜体是屋主摆放收藏品的地方。餐椅来自Ton,花瓶来自Muuto,色彩图案坐墩来自Kimmik。

总花费30万

@上海 总面积43m2 一室一厅

1.听歌、看书是屋主独处时的爱好。

2.淘自古董家具店的藤编中古橱柜。

回國之前,聿昕就开始徜徉于纽约的大街小巷寻找灵感。其中,一幅不经意间闪现的,出自德国极简主义大师Josef Albers之手的《向正方形致敬》无形中冲击着她的内心,简单却富有温情的黄、灰、蓝绿随即成为了家的底色。

推开聿昕的家门,隐匿于徐汇区一片传统街区,面积仅为43平方米的老式公房却焕发出一股清新简约的现代气息。原先的逼仄感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入户玄关、客餐厨一体式厅、卫生间和卧室相继排开的清晰格局。或许正是对整体性的偏好,注定了聿昕最终选择独立空间、室内设计师Stefny来操刀主持自己的家。“我觉得设计师对我来说很重要,”聿昕说,关于请谁,要做什么风格,这位初入职场的90后显然充满了主见,“我们年龄相仿,沟通起来也很顺利。”

在交代清楚自己的喜好后,聿昕显然把装修的大小事务全权交给了设计师。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间,Stefny拆除了承重墙之外的所有墙体,又对行走动线进行优化。尤其令人难忘的还有她在储物空间上花费的心思。无论是玄关处、厨房,还是卫生间,设计师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角落,甚至于在过道之间,她还制作了一面收纳柜,将洗衣机和烘干机嵌入其中,并利用一扇移门对其进行遮挡,既隔绝了洗衣时的噪音,也让整体布局变得井然有序。

当然,设计师并未忘记聿昕所钟意的画作。在对色彩饱和度进行一番处理后,她将四种色彩挥洒在橱柜、瓷砖、家具、灯具和饰品之上,看似随意,实则充满了色彩对撞、色形相配的玄机。如此,Josef Albers的名作终于得以从平面走向立体,进入聿昕的生活日常。

坐在姜黄色面料软包的双人沙发上,聿昕一边播放她爱听的黑胶唱片,一边分享着她与这个空间的故事:“在入住后的一个夜晚,我也是躺在这里聆听音乐,忽然之间感觉到我跟它的距离被拉近了。”相较于现代家具,聿昕更喜欢具有年代感的中古家具。曾经居住过的一套满载复古元素和绿植的新奥尔良公寓给她带来了无限灵感。于是,灵活而精美的家具被穿插于各个空间里。在找寻各式物件的过程中,一盏她与设计师共同定制的卧室壁灯变成了装修时一段有趣的插曲。时光辗转,聿昕入住已将近半年,正如她所期待的那样,这间小屋也逐渐生长出自己的个性。每当闲暇时,她就会凝视着展示柜里摆放的旅游收藏品,从而翻开自己的某一段经历;又或者,仅仅是慵坐于沙发上望向窗外的风景,就能让她感受到岁月游走。

床品四件套来自Hay,台灯来自&tradition,座椅来自Kimmik。

潮玩不止 汤白

家和爱好一直在变,只要忠于内心就未曾改变。

——双翼 29岁/广告创意人

三室一厅 总花费50万

@上海 总面积120m2

与整墙的玩具收藏相对的,正是双翼近几年所收集的艺术品。包括爱马仕丝巾艺术品、VOLTA Mobile动态雕塑等。

1.書房,书柜中藏有大量艺术、设计类书籍,书柜上方有双翼的艺术家朋友创作的画作。一侧高背椅是苏格兰建筑家兼设计师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设计的Hill House Chair。

2.乐高米奇气船威利与日本Medicom Toy公司出品的Mickey系列。

3.客厅,两侧座椅分别为Knoll的Wassily chair 11与柯布西耶LC4躺椅,沙发上方的书画作品为颜真卿书法翻印稿。

“其实,我现在已经没有在收玩具了。”

双翼介绍完客厅一整列架子上的玩具,坐下倒了杯水,静静说道。若不是他接着聊起这几年兴趣变化的原因,真的很难相信这位把玩偶摆满一整面墙的男孩子已经告别了他的“玩具收藏生涯”。

如果要寻找专属90后的童心,那从推开双翼的家门的那一刻就尽显无遗。客厅中的一组搁板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玩具,从Bearbrick积木熊到迪士尼系列周边手办,再到乐高模型,搭配他钟爱的香水与自己的一些摄影作品。一面墙被装点得如同游戏中的成就表,诉说着过去几年的收藏成就。

“我大概从2015年开始收藏玩具,有段时间非常沉迷。”从小喜欢迪士尼动画的双翼藏有不同版本的米奇公仔、玩具总动员系列公仔……其中还不乏日本Medicom Toy公司制作的特别版本,被他视为收藏中的珍品。

收藏玩具,一方面源自童年对动画的喜爱,一方面也与双翼的工作有关。学习平面设计并走上广告创意之路的他,认为动画世界与玩具中的想象力对自己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喜欢的东西其实算不上是‘潮玩,都是些在我童年心中留下感动的角色,它们对我观察人、看待事物的方式都有影响。”

卧室,台灯来自Flos。床头柜则是法国20世纪先驱设计师Elieen Gray的作品。

然而近一两年内,即将而立的双翼正经历着心态与爱好的双重变化。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噪音少了”。他越来越喜欢有设计感,经得起岁月磨砺的物件。停下了收藏玩具的“事业”,而把玩的对象转向了家具,尤其对上世纪20年代左右充满工业设计特征的家具情有独钟。

于是,家也跟着他变化,保留着昨日的年轻,也逐渐增添了老练。从客厅玩具架步入两侧的厅室与书房,犹如从他过去的世界步入现在的乐园,经典设计椅子与灯具构成干练的室内装饰风格,现代主义的简朴线条明确地表达着双翼的喜好,各种艺术、设计类的书籍散落期间,有些堆成一摞,作为灯架,随意洒脱又充满灵气。客厅窗台前的一把柯布西耶设计的LC4躺椅是他如今的最爱,“只依靠曲线钢架,没有什么科技成分,几乎可以说‘简陋的设计,却让人舒服得如同躺在吊床上。”

“以前买玩具时,我认为‘买买买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现在我已经不会冲动消费了,会在乎一件东西是否具有更内敛的气质,也会考虑它在下一阶段会不会有价值。”对这份正在发生的转变,双翼很坦然地接受着,“或许是我善变,也或许就是年龄使然吧。”“90后”,这个曾经象征青春热血的词汇,如今在他眼中指向了更重要的内核:“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自我与真实是90后很显著的特征,我们有足够的条件和空间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让家与自己的真实状态一致,没有摆弄与做作。”

家的能量场 孙可茶

我不喜欢用标签定义自己,如果非要形容,我会定一个很大的范围—生活方式体验者或是生活方式研究者,我觉得我就是我。

——尘有心 30岁/设计师/调香师

一层工作区的调香台是尘有心停留时间最久区域之一,相较于人,被动物、植物和气味包围,能够带给他更多能量。

二室六厅四卫 总花费155万

@杭州 总面积1000m2

和尘有心聊几句,就能发现“疗愈”对他多重要。生活中隐秘的心结和情绪只有自己能察觉,不想说的时候,来自植物的能量,比如迷迭香和葡萄柚的味道就会站出来,给他安抚和净化。尘有心童年常换地方居住也经常转学,比起用语言和漫长的交往来标记人,气味或气氛于他,是更加鲜活的记忆锚点。

于是,在安排家和工作室于一体的空间时,尘有心考虑的也从不仅仅是房屋结构或者家具而已。这栋杭州郊区的独栋三层小楼中,每一个角落都是他记忆和经历的映射。第一次造访的朋友经常会觉得这里是一处凭空而起的独立世界,来自地中海地区的圆弧拱门,摩洛哥的穴居式墙壁和法国南部的花园被自由地连接在一起。家的颜色、气味、光线、温度、目光所及的疏密综合构成了尘有心的能量场。“不同的空间给我的灵感会更多,心情低落的时候,我可能就待在空间更饱满的那边,自己需要做一些内层次了解的时候,就会留在家具不是特别多的地方,可以把思绪重心放在我想要做的事情上”,尘有心喜欢清爽的空间,需要家供给的新鲜感,所以“动不动大半夜睡不着觉就会起来开始折腾家具。”因为光特别影响心情,他精细地划分着自己在这栋南北面分明的建筑里的生活。卧室之所以成为卧室,是因为早上第一道光会从那里照进来。在整个三层的空间中,一层的主色调是白,尘有心把调香试验台放置在这里。二层是他与合伙人“木包子”创立的生活方式品牌The Being Lab的空間,也是相对现代和锋利的部分。到了第三层,才真的算是到了他自己的地盘。私下里他常常会穿一身大地色,第三层的墙壁也更偏向米黄的色彩,“我觉得这种比较有治愈性的颜色对我来说是有安抚作用的。”所以当走到真正的居住空间,踩在浅黄色加一点点石子的地面上,感官和情绪都会经历从“冷冰冰”到温暖的变化,就像由表及里去认识一个人的过程。

尘有心最初决定要做香氛和方向疗愈相关的工作,其实也和某一个被疗愈的瞬间有关。从伦敦毕业回到杭州后,尘有心发现在冬天尽管把自己“裹成粽子”,还是会手脚冰凉。那时有朋友送给他一支蜡烛,对他说,如果觉得很冷的话,可以试一下点燃它,因为烛火的光和气味一起出来的感觉非常好,“一种甜甜的味道就会流出来”。和香气和烛火的互动后来被尘有心弥散在了这个家的各个角落。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就点燃一支蜡烛,蜡烛燃烧像一个仪式,能让他安心在这样的一两个小时里写字、看书,做和芳疗有关的研究上,完成之后一口气把蜡烛吹灭,下一次再以同样的仪式开始。家虽然很大,但每一处都记录下了很多他的生活小习惯。

尘有心的猫和狗几乎会出现在所有和他家有关的报道中,他说自己特别喜欢动物是因为珍惜最原始的动物和动物之间的信任。虽然也不是孤僻的人,但比起人,动物和植物,包括这个家都能给他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初回国选择住在杭州,也是因为这里和自然的能量足够亲近。因为成长经历的关系,家的概念对他来说很重要。“我希望有一个特别能安定的地方,放眼看过去都是我的东西”,听起来再合理不过,但这个行为在尘有心眼里却和小狗拆家,要把带有自己气味的家居品碎片摆得哪儿都是异曲同工。“有的人会在乱糟糟的房子里面活得很有安全感,但如果足够强大到可以一直住酒店也可以,我相信ta一定是一个很成熟的人吧,”他这样说。

1.尘有心说家中的第三层才真的算是能代表他自己。平时私下里,他可能会穿一身大地色,第三层空间的墙壁也更偏向米黄的色彩。

2.图中座椅是印尼的手工风化木椅,灯具也是当地人用海草编织的,与米黄色的墙壁共同构建起一个静谧温柔的空间。

3.卧室里有许多老物件都是他在希腊、马耳他等欧洲国家旅行时人肉背回来的,对他来说,旧物承载着记忆与情感,并置于一个空间中会自然地构建出有故事性的微妙气场。

4.卧室里有许多老物件都是他在希腊、马耳他等欧洲国家旅行时人肉背回来的,对他来说,旧物承载着记忆与情感,并置于一个空间中会自然地构建出有故事性的微妙气场。

5.图中的猎鹰椅(Falcon Chair)是设计师Sigurd Ressell在担任挪威家具厂商瓦特讷·列宁斯托法里克(Vatne Lenestolfabrikk)首席设计师期间的作品,由摩洛哥定购而来。

空间的自由叙事 赵晨

如果生活是一条直线,旅行中的颠沛流离会把这条线变得百折千转。当你重新拉直它的时候,生命就被延长了。

——卞超 29岁/导演

在整个三层的空间中,一层和二层承担了工作和接待的功能,因此会相对现代和锋利。图中这组桌椅Chandigarh Seating是柯布西耶的堂弟Pierre Jeanneret于1950年发布的作品。

三室两厅一卫

总花费58万 @南京

总面积130m2

设计过程中,卞超会将旅行中的点滴、日常听的佛教梵音微信随手分享给潘天云,而潘天云送了一本《阴翳礼赞》给卞超。空间的包容性背后,是屋主与设计师不断走近对方的过程。对页:屋主经常在家中创作,因此,家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集生活、工作、修行于一体的场所。阳台作为他打坐冥想的空间,光线的照射方式和数量都进行了刻意处理,以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1.设计师在公共区和私密區之间做了一堵弧形的木质墙,侧面留缝、顶面开洞,让公共区的光线能够进入私密区。

2.家中几乎所有家具都是从苏州铂居荟定制的,卞超和潘天云默契地选择了天然本真的材质,所有一切都不被刻意限定,没有遮挡,更没有额外的修饰。

曾用5000元人民币在印度旅行了2个月的卞超,是一名舞台剧导演。一头长发、一身麻衣、颜值不低,第一眼看过去甚至觉得这人身上没有俗世的烟火气息。卞超说,做导演和旅行都是为了体验。主人公的心理世界也好,游者的现实世界也罢,对应的都是生命事件的逐渐丰富。而“找”到自己的家,是另一段惊喜的旅途。

整套房子最大优点是一个人居住,空间的功能属性更自由。屋主经常在家中创作,并喜欢喝茶、读书、冥想。因此,这样一个场所,必须足够开放、包容。在设计方案的沟通中,卞超与设计师潘天云最终将空间的价值定义为:探求美的本质,使居住者获得滋养。

在这个空间中,钢筋水泥与日式侘寂共存,宗教意味的佛龛与旅行中的拾得之物相对,而空间的包容性背后,是屋主与设计师不断走近对方的过程。经过三版设计方案修改,潘天云最终决定:去掉一个卫生间,在入口处增设玄关,并通过先抑后扬的空间转换,为客厅营造更独立完整、具有安全感的视觉效果;控制阳台光线进入屋内的强度和照射方式,通过茶室中木盒和石子的漫反射,营造出柔和的氛围;公共区和私密区之间做了一堵弧形木质墙,侧面留缝、顶面开洞,让公共区的光线能够进入私密区;主卧和客厅之间的墙上放置一尊佛龛,让卧室的床头灯打在佛龛身后、形成光圈,完成卧室和客厅间的互动。

修改过程,也是放下对完美的执念,接纳事物本真的过程。于是,几乎所有家具都选择了天然本真的材质。充斥着各种纹路的橡木地板,尽管伤痕累累满身瑕疵,却充满了故事;原木茶几在时间流逝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甚至会一点点开裂;壁炉中的明火点燃后,会在水泥墙上留下一道道熏黑的烟迹……而当家的面目开始真切,也就有了善和美。无人介入时,空间能通过声音、气味、时间的流逝,完成生动地自我叙事。而一旦屋主加入进来,空间和人的契合又是如此令人动容。

对于屋主卞超来说,行走和叙事都将不会停止。在宇宙中辗转,庆幸我们还有一个被称作“家”的空间,让你能够卸下所有修饰。

1.卞超的衣服几乎全是素色,挂在半开放式的衣柜中,色彩的协调让我们误以为是为了拍照专门做了陈列。潘天云则表示,“屋如其人”的第一步,必然是充分地了解屋主。

2.设计师通过先抑后扬的空间转换,为客厅营造出更独立完整、具有安全感的视觉效果。

3层通高的客厅贯穿整个空间,是余晚晚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域。对页:一楼客厅旁的客房被余晚晚改为衣帽间,专门用来收纳多年收藏的礼服和限量版芭比娃娃。房内的窗帘和少数家具都选择了复古优雅的色调。

心安即是家

从 more is more 到 less is more,于我来说,‘家的含义已经不再限于一栋房子。

——Wendy Yu 余晚晚 29岁/企业家/投资人

@上海 四室三厅六卫一厨

总面积680m2

余晚晚视时尚为人类工艺及创意的结晶,作为一位天生热爱时尚的收藏家,从19岁起就开始收藏顶尖设计师创作的晚礼服。

余晚晚视时尚为人类工艺及创意的结晶,作为一位天生热爱时尚的收藏家,从19岁起就开始收藏顶尖设计师创作的晚礼服。

余晚晚视时尚为人类工艺及创意的结晶,作为一位天生热爱时尚的收藏家,从19岁起就开始收藏顶尖设计师创作的晚礼服。

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还是当代人,或者说当代90后人群寻求安全感的最终落点吗?将这个问题抛给一位身价不菲的“创二代”似乎并不具备说服力,但作为视野开阔、无所禁忌的90后一员,余晚晚给出的答案也许的确能够代表某一种关于居住的新态度。

余晚晚现在的“家”,是上海市中心一栋酒店顶层的酒店式公寓,3层通高的客厅贯穿整个房间,不同朝向和大小的餐厅、会客室、衣帽间、卧室等功能空间有序地排布在上下三层约700平方米的公寓中。垂坠而下的水晶吊灯和印花壁纸作为这个美国酒店品牌的标志性元素,为整个家定下了优雅的基调。从小就对美和时尚有着自己理解的余晚晚则将部分软装、家具、挂画等都换成了自己喜欢的作品,空间功能也被重新分配——二楼除了卧室之外的空间,大部分用于存放衣物、鞋包和化妆品,一楼客厅旁的客房,也被她改装成为衣帽间,专门用来收纳多年收藏的礼服和限量版芭比娃娃。

“其实我是个‘老干部”,落座后,她对我们说。忙碌的工作行程和时尚从业者、创二代的身份让余晚晚在大多数时间里需要以专业形象示人,但在内心里,她始终保有单纯甚至佛系的一面。而屋如其人,体现在对居住环境的考量上,她也会尽量在简单、高效的同时,兼顾自己对美的个人喜好。房间中相对开放的一层客厅、餐厅区域风格偏向当代。二楼的居住区则添置了许多绘有仙鹤、花朵图案和清明上河图纹样的柜几、梳妆镜,一屋两面,恰好是余晚晚性格中两个“我”的外化。

在余晚晚的讲述中我们得知,儿时居住在杭州近郊“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给了她骨子里的精致古典。尽管外表看上去开朗西化,她却是很少泡吧、喜欢宅在家里听书、泡澡的“宅女”。除了每天早起一杯桂花龙井,起床后和睡觉前的冥想打坐也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她说,“现代生活中你看似有很多事情,其实真正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几件。”冥想会让人知道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为心灵做减法。15岁便离家去英国求学的晚晚也经历过在不同亲戚家辗转寄宿的过程,这让她很早就在伦敦购置了第一套房产。本以为买了房子就会告别内心的漂泊感,后来却发现这并不是问题的答案,反而会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后来她毕业回国、创立自己的事业,频繁地出差仿佛让她又回到“居无定所”的日子,心里却格外踏实。从“more is more”到“less is more”,“家”的含义对于余晚晚已经不再停留在一栋房子,更多时候是一整套个人化的生活方式选择构建的无形空间,回到这个心安之处,便是回到了家。

这样听起来有些理想主义的观点也一度不为她的家人所理解,但在余晚晚看来,拥抱创意、敢于挑战任何新的生活方式才是90后的可贵之处。也因为在2字打头的年纪从未向世俗规则妥协,所以当舆论开始讨论年近而立的90后可能面对的焦虑时,她反而能够淡然处之。“我人生一個很大的信条,就是当你回头看,你一定要觉得你这辈子过得足够有意义,有价值。”如晚晚所说,28岁之前,工作之外的时间她几乎都给了旅行。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探索新的城市、见识不同的人和生活方式,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看清了内在的自我,才会在某个阶段开始想要安稳下来。“我觉得人生是一条抛物线,每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的轨迹,20岁到30岁你不折腾,不去看世界、不去冒险,老了一定会后悔。”

余晚晚的办公室整体风格偏当代感,图中靠垫和绒毯均来自爱马仕。

猜你喜欢

屋主客厅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春意客厅
创意设计师
小帮手
Make dumpling
爱因斯坦的难题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