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中的品读美读实践

2020-03-25赵克勤

教育·综合视线 2020年2期
关键词:词人品味意象

赵克勤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了落实对学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收获喜悦。在诗歌学习中,为提高学生审美鉴赏的素养,我们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诗歌,品味诗句,领悟诗魂,鉴赏创造。学生在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后,还会深入学习和探究对诗歌的鉴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让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创造想象,使诗歌教学达到新境界。笔者下面重点谈谈对诗歌的品读和美读。

品读诗歌,边读边悟

学生感受诗歌的审美对象后,就要进一步学习诗歌了,那就是要对诗歌进行品读,做到边读边悟,读品结合。如何品读诗歌呢?这就要抓住语言进行品味,抓住意象进行理解。

品读诗歌要对语言进行品味 诗歌的语言最凝练,最美丽。一个个恰到好处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让诗歌充满生命的活力,准确传情。唐代诗人卢延让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歌之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对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击”和“翔”,为什么不用为“飞”和“游”,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诗人用语的准确与传神。当然,品味语言,也要注意诗歌中叠词的运用。诗歌中的叠词往往给人以缠绵亲切、深沉美好的感受,所以要结合具体语境来体会。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可否换成“寻觅、冷清、凄惨”?答案显然是不能。这里叠词的运用增强了音乐的美感,渲染出凄凉的意境,作为词的开头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容。“寻寻觅觅”表现作者远离故乡,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表明作者在丈夫离世后过着孤单清苦的生活;“凄凄惨惨戚戚”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作者用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状况,再到词人的内心世界,这样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地再现了身体和情感都饱受摧残的词人形象。

品读诗歌要注意品味诗歌意象 意象是烙上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中许多物象都饱含作者的情感,从而成为诗歌的意象。鉴赏和品读诗歌就不要忽视这些意象,抓住关键的意象,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把握分析了意象,也就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如“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和秋月都是意象,春花美丽,秋月高洁,这是多么美好的事物呀!用这样的意象有什么深意呢?请看“何时了”,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期待它早早地结束呢?这要让学生来细品。联系作者的处境,李煜此时由国君沦为阶下囚,他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离家之苦,再美的风景都无心欣赏,而且希望早点结束,反过来春花秋月的意象也反衬了词人之苦之恨。通过品味意象能把学习和鉴赏诗歌引向深入。再如柳永词《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如何让学生来赏析这个句子呢?可让学生抓住意象“寒蝉”来分析。“寒”点名了时令,这是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苦的叫声,给人凄楚之感。这整个句子渲染了离别前的凄凉氛围,词人捕捉了晚秋景物的特色,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美读诗歌,想象画面

诗歌不仅有语言美、意象美,还有情感之美。美读就是要带着情感去读,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为此要让学生用心感悟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读是诗歌鉴赏的高峰体验状态,它以较大的推动力量,让读者和诗人的感情融合。如何指导学生美读呢?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学生诵读时,要把自己放进诗中去,渐渐入情入境,方能美读诗歌。真正要做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也就是做到情感还原。

让学生想象画面 氛围决定成败。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营造读的氛围上下功夫。可利用声像手段,营造有声有色有像的氛围,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各种感官参与下进行审美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诗歌的意境,然后引导学生再造想象。为了把学习引向深入,在学生美读诗歌后,可让学生去想象由意象而组成的画面。如学习了李清照的《醉花阴》,学生结合意象可能会想到很多画面:形只影单,肝肠寸断的词人;面容憔悴,楚楚可怜的少妇;夕阳西下,暗香盈袖的佳人;独守空房,情思默默的才女等。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学生通过想象能形成画面,从而走进诗歌的意境。

达到忘我的境界 引导学生在美读时忘记自我,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让学生和作者的所思所想融合在一起,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进一步驰骋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也融化在诗歌的意境中。美读《虞美人》,学生就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煜,既是國君又是阶下囚,学生就会想象出画面:一位穿着褴褛,乱发飘飘的男子站在小楼上,望着自己的故乡,一年又一年了,有家不能归呀,这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也对他毫无意义了。通过想象,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家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学习诗歌,当学生美读诗歌想象画面后,有可能陶醉在诗中,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究诗歌,对诗歌进行审读深悟,深悟诗歌打动人心的原因。

品读、美读诗歌是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中,我们要不断研究,让诗歌教学创造更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8.

[2]顾先根.古典诗词创新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9):34.

[3]黄厚江.由诗化表达到诗性情怀(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2):4-7.

[4]刘冬梅.真正“读懂”的微观操作[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0):69-70.

(作者单位:海南省东方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词人品味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孤馆寒窗夜无寐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