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案研究:以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元素为主题的人物形象设计研究

2020-03-25伍琳陈永园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广西

伍琳 陈永园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服饰各具特色,但由于种种原因濒临消失。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和对民族地区服饰调研的基础上,以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与现在人物形象设计相结合的途径,为传承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提供思路,为创新现代人物形象设计提供方法。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妆饰;现代人物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元素在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8KY1181)。

引言

广西以少数民族众多著称,世代居住着11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地形、气候的差异,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的分支间也有着各自特色鲜明的人情风俗,丰富了广西的人文环境,为广西增添了别样的风彩,同时也引起了各方学者对这些少数民族风情进行研究的浓厚兴趣。在众多的少数民族民俗研究中,服饰起着区别各地区各民族的作用,是一个民族的显著标志。但是,由于现代化的冲击、风俗习惯的变迁,以及传统民族服饰制作耗时长、工序复杂(从采集植物原材料,到纺纱织布、染料制作、染布、缝制、刺绣织锦装饰)等原因,年轻一辈已逐渐舍弃了这一具有身份识别功用的服饰,不再传习本民族的服饰制作工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为了传承这些五彩斑斓的服饰文化,使年轻的一辈既能接受民族服饰,又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理念,我们在研究前期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仔细阅读,以期从这些少数民族服饰的外形及内涵着手,系统掌握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造型特色。研究中期,我们实地走访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探查民族服饰在這些地区的传承现状。从坚守的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那里收获了她们图案精美的织物,也了解到了她们对于服饰传承的困惑。

一、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发展现状实地调查

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壮族织锦技艺传承人李素英带领她的绣娘们,向我们展示了壮锦工艺的织造技术。在当地民俗专家农瑞群的帮助下,以李素英为主要传承人的金龙壮锦于2018年刚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李素英的婆婆是位80多岁、健硕的布傣壮老奶奶,她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用来染布的蓝靛。不过,在这个民族村落,像她们这样坚持祖传技艺的人家已不多了,甚至李素英的妹妹也已不会织锦。绣娘们也并不是专职的,她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甘蔗。农忙时在地里干活,闲时或有学者、游客到访,她们才会聚集到绣坊。绣坊的对外培训工作是志愿的,她们对于到访者的接待和培训不计报酬,只为将金龙壮锦广泛传播。目前,困扰她们的问题主要是织锦的销路,她们也曾尝试电商的营销方式,但因为织锦的款式较传统,加上绣娘们不愿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经过长时间劳作才织就的壮锦等原因,令织锦处于滞销的状态。为此,我们从服饰造型审美的角度出发,设计制作了以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元素为主题的服饰造型案例,希望通过将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元素与现代人物形象设计相融合的方式,为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提供思路。

二、以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元素为主题的人物造型设计

(一)造型设计作品《婀娜》

在此系列设计中,整体色彩以蓝靛染就的青黑色为主,红色为辅,再以蓝、黄为点缀,增添色彩的层次感;在服装的设计上,结合了盘瑶与壮族的服饰特色,将盘瑶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绒球、银牌、红色丝穗及壮族菱形纹织锦等元素提炼后重新组合,集中体现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服饰特色的同时实现款式的丰富变化;在配饰方面,有以盘瑶银牌和红色绒球为灵感设计的耳环、项链、腰带、长靴以及呈现呈现壮族织锦传统纹样的丝巾和披肩。

整个系列体现了形式美的“对称与均衡”法则,其中四位女性的造型运用了盘瑶服饰对称的特点;唯一的男性上衣的丝巾运用,使整体造型显示出均衡的特点,使人物显得非常灵动。

少数民族服饰中的随件,如头饰、背包、围裳等色彩纷呈,图案繁复,展现出了丰富的差异性,但却能与搭配在一起的整套服装的色彩、面料达到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使整体造型显得活跃而不紊乱。《盘瑶风情》中红色织锦、绒球、银牌、红色丝穗等元素的运用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服饰的这一特色,是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的运用。

(二)造型设计作品《魅》

此系列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壮族的传统织锦图案(狮子滚绣球壮锦)和银饰,整体配色上是蓝色、银灰色与黑色的组合,细节处点缀以黄色,与醒目的蓝色产生撞色效果,使得整体配色感觉更具个性。在配饰方面,直接将壮族传统银饰应用其中进行装点,甚至将壮族师公面具作为耳环装饰,使整体设计在传统与现代流行的碰撞中展现直白又神秘的反转魅力。本系列仅选择了绣球纹样、狮子纹样、师公面具作为壮族传统服饰符号的代表,将其与现代时装多变的款式结合,目的在于探索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更多年轻活力的可能性。

此外,该系列设计打破了服装的正常比例关系,凸显出夸张的袖口与裤脚,产生奇特的视觉效果。贺州盘瑶的“大尖头”帽造型正是运用了这种造型法则。

三、小结

本次设计作品将现代人物造型设计与广西少数民族妆饰元素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具有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的人物形象。广西少数民族的服饰多姿多彩,蕴含深厚的民俗审美习惯,为现代人物形象造型设计提供了别具风格的妆饰元素;现代人物形象设计结合少数民族妆饰元素的设计运用,符合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习惯,有利于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播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刘红晓,陈丽.广西少数民族服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刘天勇,王培娜.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元素[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3]吕胜中.广西民族风俗艺术?五彩衣裳(上下卷)[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伍琳(1981-),讲师,研究方向:服饰史、人物形象设计;陈永园(1994-),教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广西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