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文化馆线上品牌活动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

2020-03-25姜曦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思考分析

【摘要】以往文化馆的品牌活动多为线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受众人群、影响力受限,群众的获得感、参与感、体验感不强,为了提高文化馆品牌活动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依托数字文化馆将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有机集合,将是最佳的路径选择。本文以2018年大连数字文化馆平台开展的线上品牌活动为例,在大数据背景下认真分析相关活动数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数字文化馆线上品牌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品牌活动;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品牌活动开展情况

依托大连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平台,2018年市文化馆先后开展了“我们爱非遗——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百姓大家演——戏剧曲艺文化惠民大赛”“2018‘群文杯原创歌曲大赛”“辉煌伟业时代新歌——大连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群众合唱展演”等多项大型线上活动,平台累计访问量14246867人次,平台累计注册量48258人,分享数17905次,微信公众号累计净增粉丝数36813人。

二、活动数据分析

(一)浏览趋势

综合四场活动的数据,发现活动开始的第一天至第三天,一般会达到活动的浏览峰值,随后呈平稳下降的趋势。以百姓大家演——戏剧曲艺文化惠民大赛为例,对活动期间每日浏览量的数据趋势进行分析,数据按时间倒序排列,从数据可以看出,活动页面的浏览高峰在活动前期,其中活动第二天浏览量为55,282人次,为此次活动的浏览峰值。

(二)年龄分布

对四场活动访问者年龄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参与者中老年访客最多,因此我们在留住这些中老年人用户的同时,也应注重发展青年人。

(三)男女比例

根据统计数据,四场活动用户大多为女性,占用户总数60.46%,因此今后在巩固女性群体用户的基础上,应加大在平台和公众号发一些男女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保证女性爱参与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男性关注和参与。

(四)周期分析

以2018“群文杯”原创歌曲大赛数据为例,用户浏览量高峰在早上6点左右到上午9点左右,10点之后浏览量有所下降,12点到18点期间浏览量基本稳定,19点过后浏览量持续增长,21点左右达到峰值,22点浏览量开始下降。

综合四场活动可以分析出,高峰是在早上上班之前和晚上下班之后,也就是在用户闲暇时间,因此今后推广活动时可以以这两个时间点为基础,在这两个时间段增大宣传力度。

(五)地区分析

四场活动按浏览量多少依次分布在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山东省,其中辽宁省浏览次数占总浏览次数的82.53%。而辽宁省内,大连作为四场活动的举办地,浏览次数最多,其次是沈阳市、营口市、朝阳市等。后续举办活动时既要加强在本地的推广宣传,精准用户,又要加大在其他地区的推广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六)终端分析

四场活动都是以移动端浏览为主,其中移动端占比77%,非移动端占比为23%。移动端Android用户占主导,占比88.03%,iPhone用户占总数的11.97%。通过数据分析,今后的活动开发重点应以移动端为主、非移动端为辅。移动端用户机型具有多样性,应尽量做好多种终端设备的适配,尽量优化页面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七)微信关注人数分析

四场活动累计关注人数为92902人,取消关注人数为56089人,净增关注人数为36813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活动中期,微信关注人数开始负增长,新关注人数少于取消关注人数,因此活动中期应加强相关活动推送和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以维系用户的稳定性。

三、提高数字文化馆线上品牌活动获得感、参与感、体验感的思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活动主要面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体,且女性参与者居多,用户活跃时间为早上6点到上午9点,晚19点到22点左右,主要以Android用户为主。针对以上数据,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巩固现有人群,发展年轻人群,如何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提升粉丝量及何时推广活动是最佳时机,在前期策划和中期运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

(一)优化登陆页面

数字文化馆在最初设计上,共有四种登陆活动界面的方式:第一种是注册用户,需填写用户名/手机号和密码,注册成功后方可登陆,第二种是微信直接登陆,第三种是QQ直接登陆,还有一种是微博直接登陆,但所呈现的页面却突出注册用户登陆,导致便捷登陆的方式往往被忽视。很多用户一看需要注册,就感觉麻烦,直接放弃了参与活动,体验感和参与感大打折扣,因此应简化登陆流程,让用户在手机端首先看到的是微信、QQ等方便的一键式登陆模式,且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活动信息后可直接登陆参与活动。这样的登陆方式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操作习惯,有利于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度。

(二)加大活动中期的宣传

活动的火热程度,宣传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之前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用户往往在活动开始前期比较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积极性降低甚至会取消关注,如何留住用户、让其成为忠实粉丝,是我们要着重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在活动中期,应结合活动的开展情况,继续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推广,要找准切入点,抓住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做文章,让推送的内容具有吸引力。而一篇好的推文往往以标题致胜,标题决定阅读量,决定用户能否愿意点击查看且积极参与。因此,活动中期,在这个最需要加强宣传推广的关键时期,要及时推出一篇高质量的软文,以标题吸引用户,以内容打动用户,以达到稳定用户群体、维持活动热度的目的。

(三)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个好的活动呈现出来,要想让群众有更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就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以“群文杯”原创歌曲大赛为例,在测试时出现了歌曲播放后返回定位无法实现;呈现的歌曲排行榜单无法点击直接进入投票页面;歌曲播放时页面碟片处于静止状态以及部分功能苹果手机ios系统不适用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都逐一进行了改进,将自己作为用户代入,考究其合理性。由此可见,活动在设计上并非单纯满足投票、展示等功能即可,必须在用户体验的细节上下足功夫,要体现人性化,要便于各年龄层操作,使其愿意参与活动并乐于融入其中。

(四)注重发展中青年群体

从活动数据不难看出,参与文化馆活动的以中老年群体居多,在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针对年轻群体,策划年轻人感兴趣的活动。年轻人作为数字化服务的主流人群,他们的显性和潜在的文化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又是什么,只有清楚了年轻人的文化诉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活动,吸引年轻群体的参与。

(五)突出群众的主角效应

在“辉煌伟业 时代新歌”大连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群众合唱展演线上展示活动中,线上点击量高达1千万之多,平台新增用户8169人,分享量超过1万人,这样骄人的数据背后,我们不禁思考,是什么成就了该活动如此高的关注度和参与率,经过认真的分析,笔者认为,一方面得益于大连本土有着较好的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另一方面则归功于活动更加突出群众的主角地位,每支合唱队伍都被精心制作了合唱视频,视频中既有整体的远景更有人物特写的近景,给了队员们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群众们乐于看到,也愿意分享自己当主角的样子,合唱队里的每名成员都自觉成为了活動的传播者,让活动得到持续关注,而这正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让群众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参与感、体验感,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富有民意、更有生命力,更能体现出新时代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姜曦(1984-),女,满族,本溪,硕士,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数字文化馆思考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数字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探析
浅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让文化馆插上“互联网 +”的翅膀
“文化云”与数字文化馆建设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