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生活

2020-03-25徐可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业史稻种实践者

徐可

我确实是读柳青先生的作品长大的,初中的时候就读过《梁生宝买稻种》,到现在我还记得里面的细节。梁生宝带着乡亲们的嘱托,到县城去买稻种,为了省钱,他跑到人家的小饭馆去要了五分钱的汤面,然后要了不花钱的面汤,就着从家带的馍,把它掰碎了放在汤里,就花了五分钱。第二个细节是,他要过夜,在哪儿住呢?住最便宜的那种大通铺也得两毛钱,他说:我得省下来去买稻种,

“这个钱不能花,在哪儿不是对付一宿啊! ”好像后来就跑到汽车站,还是哪儿的大厅对付了一夜。为了省两毛钱,几乎是露宿街头。这个细节,让我非常佩服。

我觉得柳青在创作时候的生活经历,跟他创作的人物极像。前两天看了基石先生的《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这篇作品,里面写到了柳青为了给农民们省钱,自己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可以说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示范者。我想,在柳青身上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点,他的确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忠诚的实践者,是一个实践的典范。他后来就讲到,他为什么要写《创业史》?他在北京的时候,周总理把他接到中南海,然后见了毛主席,毛主席拿出他的书,就肯定了他当时的作品,肯定了他用小说这种方式来肯定农村的互帮互助,《种谷记》宣传了合作化的力量。还鼓励他说,走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化的道路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你一定要为人民写好它。柳青说,毛主席的话成为他写好《创业史》的动力。所以,可以说他是忠实地实现了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的精神,把自己作为一个党员,作为一个作家来对待,把自己作为一个革命中的“马前卒”来对待。第二点,特别深刻的是,他是深入生活的,扎根人民的忠实实践者。我记得前两天,我读柳青的女儿写的《柳青传》,里面有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说,柳青他不是深入生活,而是融入生活。這个“融”字使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我觉得非常形象。他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我们下去劳动一段时间,体验一下生活,了解一下生活,而是融入生活,跟农民是融为一体,融为一片的。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创作品质,但是在这些年,这种品质在我们的写作中慢慢地消失了,丢弃了。第三点,就是他对人民深切的感情。他的写作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也不是为了名和利,他确实是为了人民。他把他的稿费一万多,全部拿出来,给农民买种子,为农民买机械,他是真心地希望农民能富起来、好起来,过上好日子。以上这三点,在我的理解中,这就是值得我们今

天好好反思、好好学习的。当然,柳青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猜你喜欢

创业史稻种实践者
我们需要带有泥土的生活
家族的创业史与兴衰史:评《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实践哲学的检证者理论
率先“实践者”
柳青女儿为父亲写下38万字传记
父亲的《创业史》
美国学校心理学家“科学家—实践者”训练模式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秋收:胭脂米重回京城
水稻机插秧育苗催芽器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