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020-03-25晏娜

新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晏娜

摘    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经一个多世纪以来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特别是其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的原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和”的论断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思想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导意义

为了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旧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以及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阶级的影响,马克思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期间写下了一份供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虽未直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但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提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的原理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思想对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实践的观点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是区分其与其他旧哲学的根本标志,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学习、掌握好马克主义的实践观。

第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思想的缺陷,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即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的根本缺陷是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其次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实践观,“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的。”唯心主义也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本质和意义,他们离开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去看待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看成是脱离物质世界而独立存在并且创造物质世界的实体,从而把意识的能动性绝对化、神秘化了。马克思以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物质与意识、人与自然辨证的统一了起来。

第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首先要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问题才能得以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

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把实践排除在外,认为真理性的标准问题是一个纯理论的问题,应该在理性思维中去解决。马克思批判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旗帜鲜明的提出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实践问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不可能在人的主观认识领域内得到解决,只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才能解决,而实践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唯一桥梁。

马克思的实践观辩证的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实践,一方面应坚持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寻找人们思想产生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能否达到理想效果,还在于其指导理论是否正确,在于指导理论认识的基础是否科学。马克思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了理论基础。

二、关于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的论述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之前,关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的观点最有代表的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以爱尔为修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就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主张要改造人首先就要改变环境和教育。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也认为 “人可以经过教育而养成任何一种性格”。这两种观点都过分的夸大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而没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批判了旧唯物主義和空想社会主义在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科学地揭示了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他指出环境、教育与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就是说,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是辩证统一的,而统一的基础是“变革的实践”,即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改变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就改变着人本身。实践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这样马克思就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关于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的论述,可以启发我们更好的认识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增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要辩证地看人与环境的关系,既要看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決定性的影响作用,又要看到人对环境的能动的改造作用。其次,在重视教育的同时,要看到受教育者的差异性。既要看到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主导引导性的作用,也要看到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受教育者因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的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

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为科学认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提供理论依据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在《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差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具体的,并随着社会实践发生改变,因而由它们的总和所构成的人的本质也必然是具体的,“人的本性”也就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了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并且运用规律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而人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要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就要从所处的各種社会关系的总合去把握,既要注意从人们所处的经济关系入手把握人们思想的倾向,还要从不同群体和个体所处的不同社会关系中把握人们思想的特点和差异。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变化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这种变化,对待教育对象不能带着“僵化”的眼光,应根据其不同时间出现的不同特点,找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四、关于改造世界的结论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目标

在《提纲》中,马克思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明确表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不是去解释世界,而是要去改造世界。以往的哲学家们,由于看不到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中的积极意义,故提不出通过革命实践去改变世界的主张,只能解释世界。马克思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已任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们才能承担起改造世界的历史重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能够有力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哲学。

马克思关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论断,对我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的,以改变世界为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从而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距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已过去了170 多年,但这个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 的纲领文献中的思想对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为此,我们更需用闪耀着真理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增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实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7页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