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维度解决模式对初产妇剖宫产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2020-03-25陈丽清
陈丽清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458030
母乳喂养已被WHO承认为最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较大好处,可增强婴儿自身免疫力,促进母子情感的提升,并能促进产妇乳房正常生理结构完善[1]。母乳喂养受多种因素影响,产妇喂养知识缺乏、心理抵触、技能水平及泌乳过迟等皆影响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导致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低下。因此如何提高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改善情绪及自我效能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本文收集在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采用双维度解决模式进行产后干预,旨在分析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共97例,根据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8例,年龄23~28岁,平均年龄(25.66±3.47)岁;孕周39~40周,平均孕周(39.55±1.20)周。观察组49例,年龄22~29岁,平均年龄(26.31±4.05)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41±1.33)周。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初次生产,双侧乳头及乳房发育正常,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产妇患有乳腺及乳头疾病,患有重度子痫、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新生儿患有舌系带过短及先天性疾病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剖宫产产后护理模式,产前为产妇提供哺乳相关书籍及知识,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介绍哺乳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产后纠正产妇不良心态,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感,保证产妇心情愉悦。观察组采用双维度解决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前,科室建立解决服务小组。(1)心理暗示:寻找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以聚焦解决模式实现心理纠正。①发现问题:产妇入院后,相关护理人员对产妇实行30min的问题评价,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及信心等,发现缺乏母乳喂养的条件。②设定目标:根据产妇的情绪、行为、认知及相关知识水平,构建出合理的母乳喂养目标以提高信心。③阻力学习:在母乳喂养自信心培养过程中出现阻力障碍时,引导产妇自行思考解决方式,以增加产妇克服困难的信心及探查思考的达成途径。④反馈评价:适时对产妇实现目标计划予以正向反馈,深入剖析实现目标的过程及方法,对产生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以阳性的心理暗示逐渐提高产妇的正向心理行为思考方式。(2)知识赋能教育:加强对产妇的知识教育,赋予产妇职能的思维方式。①产前教育:在产前1~2周解决服务小组成员为产妇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技巧、泌乳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强调新生儿早吸吮的意义。②产后技能操作:产妇剖宫产后,指导哺乳新生儿的姿势,在哺乳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体位;产妇生产后,每日定期指导产妇将乳头与新生儿嘴唇接触,实现早期皮肤接触,持续时间1h。③解答疑问:在产妇产后3~4d鼓励产妇提出在喂养中的问题及疑问,护理人员予以针对性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所有产妇在产后使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评价。(2)泌乳始动时间:计算产妇剖宫产后产妇挤压乳房及自觉乳胀时乳汁第一次排出的时间。(3)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所有产妇产后使用母乳喂养测量量表(BAT)以观察法评估[2]。(4)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喂养新生儿时只依靠母乳,不添加任何辅助液体及固体食物,为纯母乳喂养。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泌乳始动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泌乳始动时间对比
注:组间比较,aP<0.05。
2.2 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出院纯母乳喂养率对比[ n(%)]
注:与对照组对比,bP<0.05。
3 讨论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及免疫因子,不仅可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早期喂养且能够增强婴儿的免疫能力。母乳喂养行为受多种因素所控制,产妇心理状态及喂养方式等均能影响喂养成功率。当产妇剖宫产后,临床对产妇的心理行为、认知等无过多干预,在喂养方式上并未进行系统教育,因此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意义不大。研究一种提升产妇自我效能、心理行为来提高母乳喂养率至关重要。
心理状态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子之一,初产妇初次生产在术后生理及心理需承受巨大痛苦,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双维度解决模式是一种以个体维度产生问题,定向聚集解决的一种干预方式,所包含的聚集解决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行为干预方式,从心理层面培养产妇应对及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3]。在本文中,观察组采用双维度解决模式进行入院干预,在入院后以成立解决服务小组的形式分析产妇产后现状,全程对产妇传递正向心理行为及信息,补充其相关哺乳相关知识,当产妇遇到困难时以激发的形式加强产妇的应对能力,促使产妇认识到成果与努力的正相关关系,提高主观能动性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杨丽娜研究相一致[4]。
研究资料认为,产妇产后早期母婴接触,婴儿早期吸吮可有效提前泌乳始动时间[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这是由于观察组在产后早期实施知识赋能教育,重视产妇早期泌乳的行为,定期进行有组织的母婴接触,婴儿通过吸吮乳头,会刺激乳头神经传至垂体前叶,刺激产妇体内大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其中肾上腺素与催乳素大量增多,会启动自身泌乳及维持泌乳,因此会有助于泌乳始动时间提早出现。
知识教育、行为指导及赋能教育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观察组中充分考虑到产妇的知识教育,通过介绍哺乳专业知识改变产妇的不利处境,使产妇体会到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哺乳操作作为重点干预模块,不仅可以提高产妇的喂养信心,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产妇的兴趣感;喂养过程中使产妇认识到不足之处,协助产妇共同承担自我管理责任,有效提高产妇喂养积极性。结果对比,观察组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双维度解决模式可提高产妇知识与技能水平,进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综上所述,初产妇剖宫产后采用双维度解决模式能够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使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出院纯母乳喂养率,临床上可增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