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2020-03-25黄汉泽黄素美许贤华
黄汉泽 黄素美 许贤华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515154
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细菌耐药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对世界各国公共卫生安全会构成巨大的威胁。多重耐药是细菌耐药的一种典型表现,指的是对临床使用三类及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多重耐药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疾病患者的治疗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实践表明,多重耐药菌引发的感染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难治性[2]。要想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有效性,必须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分析,通过分析和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实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的。本文将针对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为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将送检的标本,如痰液、尿液、血液等进行全方位地分析。筛选收集分离出的不重复多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其中2016年6月—2017年6月时间段为干预前,2017年7月—2018年6月时间段为干预后,两个时间段的标本来源、菌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细菌培养与鉴定:对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按规范要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药敏测试仪测定,部分药敏试验采用英国 OXID琼脂扩散纸片法(K-B法),所有药敏试验结果均按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2015年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MORO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入院48h后发生MORO感染表示MORO医院感染;入院48h内或者入院前发生MORO感染表示MORO院外感染。
1.2.2 干预措施:(1)制定并完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规章制度,为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所制定和完成的规章管理制度要涵盖多重耐药菌感染工作的各个方面。(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对于部分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实施针对性地指导和培训,使得医务人员能够逐渐树立监控意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知识和要点予以全面的掌握,提升医务人员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依从性。(3)加强对疾病患者的教育,向疾病患者讲解多重耐药菌的一般感染途径和适当的防御措施,使患者避免因不当的行为而感染多重耐药菌,并对感染后的治疗措施事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4)认真落实隔离措施。对于有条件的医院,要尽可能地选择单间隔离,并设置相应的隔离标志。比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不宜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处于同一病房内。对于条件不够理想的医院,也要尽量实施床旁隔离。(5)做好各项消毒措施。一方面,对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计、输液架等,要及时予以消毒处理,消毒处理严格按照科室要求。另一方面,对于医务人员而言,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保持手部卫生,避免发生污染,导致感染的发生。另外还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涉及环境中的各个物体和器具。(6)合理地使用药物。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有关标准进行,同时医院要督促各科室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小组,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以此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出现,对于其中出现的不合理情况,要及时提出并督促调整改进。(7)医院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让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成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定期召开小组会议,集中反馈和分析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降到最低,以此提升用药的有效性,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下多重耐药菌种的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观察多重耐药菌标本的来源分布,主要包括痰液、尿液、血液、渗出液、脓液、分泌物等;比较分析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获取到的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 则表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共监测出多重耐药菌312株,其中以为大肠埃希菌为主,有151株,占到总数的48.4%。见表1。
表1 多重耐药菌感耐药情况分析
2.2 多重耐药菌感染来源构成分布 312株多重耐药菌中,其感染标本来源包括痰液、尿液、血液、渗出液等。其中,痰液是主要的标本来源。见表2。
表2 多重耐药菌感染来源构成分布
2.3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 312株多重耐药菌中,总共发生MDRO医院感染85例次,感染率为27.2%。2016年6月—2017年6月和2017年7月—2018年6月分别感染62例次、23例次,感染率分别占比73.0%、2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对比分析
注:干预前后比较,χ2=35.788,P=0.000。
3 讨论
细菌耐药在临床疾病用药治疗时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从现阶段临床对细菌耐药的研究来看,其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3]。细菌耐药问题中,多重耐药问题日渐突出,多重耐药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出现,导致疾病的诊治难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疾病患者药物治疗面临挑战[4]。研究表明,多重耐药菌在病区的传播与交叉感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5-6]。对于医院而言,如何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工作,是医院处理感染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医疗水平的关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通过动态性地监测,从中获取到理想的监测结果,从而为临床合理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及更换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以此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发生[7]。
本文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发生感染的菌种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最为常见,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达到了48.4%,将近占比一半,这与临床相关研究一致[8],因此在采取防控措施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上述菌种的防控。在病原菌标本来源方面,痰液、尿液、血液等是主要的来源,医院在采取防控措施时要加强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实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目标。本文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实施了相应的对策,结果发现在实施对策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总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只占27.0%,而实施干预之前则占到了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地说明了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综上所述,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早已成为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获取到相应的监测结果,应用在防控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