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25许泽辉王秋菊
许泽辉,王秋菊
(1.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 廊坊;2.河北省廊坊市急救中心,河北 廊坊)
0 引言
呼吸系统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据较高的发生率,主要因细菌病毒侵袭呼吸系统引起,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高热、咳痰、呼吸困难等,病情持续发展可引起呼吸衰竭、休克等[1-2]。呼吸系统感染病情反复,且病程迁延,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症状反复发作,产生耐药菌株,增加治疗难度[3-4]。对于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临床治疗药物较多,我院就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以及疗效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抽选时间段为2017 年1 月份到2019 年1 月份,共选取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50 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为观察组。男/女为26 例/24 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13 岁,平均(6.12±0.21)岁,病程分布区间为2~7 个月,平均(4.21±0.21)个月;于相同时间段另选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50 例,临床上予以常规治疗,为参照组,男/女为29 例和21 例,年龄分布区间为1~12 岁,平均(6.10±0.15)岁,病程分布区间为1~6 个月,平均(4.10±0.11)个月。整理一般资料,患儿上述信息数据对比显示差异细微可忽略,P>0.05,可进行公平对比。
纳入标准:(1)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诊断标准;(2)患儿均存在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等症状;(3)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患儿为药物过敏体质;(2)患儿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其余系统感染等;(3)患儿无法配合治疗;(4)患儿入院前存在抗生素治疗史。
1.2 方法
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患儿入院后开展常规治疗工作,对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抗感染、镇静治疗以及吸氧等。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5~10 mg/kg/d 持续静注,持续治疗2 个月。药物由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00426。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0~80 mg/kg/d 静注,分2 次治疗,持续治疗2 个月。药物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0960113。
1.3 观察指标
(1)显效:疗程结束后患儿发热、咳嗽、反复感染等症状消失,体征指标恢复正常,1 年内无复发;(2)有效:疗程结束后患儿发热、咳嗽、反复感染等症状减轻,体征指标减轻,1 年内复发次数在3 次以下;(3)无效:疗程结束后患儿病情症状以及体征指标改善不明显,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症状变化情况,记录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并对比两组数值。
对两组患儿的再次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再次感染次数以及病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均由SPSS 19.0 进行计算,采用χ2以及t 检验依次对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表示形式依次为率(%)和均数±标准差,以P<0.05 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效果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在病情症状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咳嗽消失时间 发热消失时间 干湿啰音消失时间观察组 50 2.70±0.21 2.01±0.25 2.71±0.16参照组 50 4.77±0.12 4.98±0.16 5.02±0.13
2.3 两组患儿再感染情况及病程比较
在再次感染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的再次感染次数更低,再次感染病程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再次感染次数以及病程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再次感染次数以及病程比较
组别 例数 次数(次) 病程(d)观察组 50 1.81±0.21 2.22±0.21参照组 50 4.88±0.16 6.98±0.17
3 讨论
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常见病,且以小儿群体多发,这是因为小儿群体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因病毒、细菌侵袭引发感染[5-6]。呼吸系统感染病情迁延且容易反复,对患儿身心健康以及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需要及时开展治疗,改善患儿病情症状[7-8]。
研究指出,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主要与细菌、病毒侵袭引起,因此在治疗方面主要实施抗感染以及抗病毒治疗[9]。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是保障疗效的前提,若治疗方案不合理且持续治疗,则可导致耐药病菌的产生,导致治疗难度增加[10]。同时,病情控制不及时还可诱发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阿奇霉素是临床抗生素中常见的一种,其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可有效抑制流感杆菌、肺炎球菌以及莫拉赛拉菌等,对因细菌引起的支气管炎、感染、肺炎治疗均具有显著效果,细菌清除率高,还可有效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衣原体感染。然而单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难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疗效并不理想[11-12]。
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作为一种复合药物,其可有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3-14]。其中舒巴坦为广谱酶抑制剂,抗菌活性较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多数阴性杆菌介导的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显著且具有不可逆性,而对部分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则无明显活性[15]。头孢哌酮钠则可对病菌细胞壁合成进行抑制,联合舒巴坦钠,可进一步提高头孢哌酮钠的杀菌效果,对耐药菌的耐药性有抑制作用,效果显著[16]。药理研究表面,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多次给药也不会对药物代谢动力学造成影响,且药物分布范围广,可分布至患儿脂肪组织的各个位置[17-18]。
我院研究得出,在治疗效果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在病情症状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在再次感染方面,相对参照组,观察组的再次感染次数更低,再次感染病程更短,数据对比显示差异较大且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增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症状缓解有显著效果,还可抑制病情复发,改善患儿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需要及时予以基础治疗,同时配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可改善患儿病情症状以及预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