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护理效果观察分析
2020-03-25赵潇枫贾敏
赵潇枫,贾敏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0 引言
在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为常见,但是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会出现障碍,且具备较长的恢复时间,容易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预后生存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需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护理[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关节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关节损伤患者160例,通过随机表法分为80例对照组与80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为33~71岁,平均(49.71±6.42)岁;实验组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为35~70岁,平均(48.65±6.17)岁。纳入标准:①经过相关检查后可确诊为关节损伤,均接受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②以自愿为原则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对比后,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可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及生活护理等。
实验组: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手术时护理人员需置一软垫于手术侧边肢体处,使患者膝关节与髋关节维持30°屈曲度,于患者双腿间置入枕头;需注意的是,患者髋关节不可出现旋转情况,必要时也可为患者提供钉子鞋。②术后第1天,需指导患者完成运动,运动内容以踝泵运动、踝关节背屈运动、跖屈运动等,使得患者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得到缓解;需指导患者完成深呼吸训练。③术后2~5 d,需鼓励并指导患者完成下肢肌肉收缩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完成臀部肌、股四头肌与腓肠肌等收缩训练,具体训练方法为:自主收缩5 s后放松,进行重复训练,以30次为1组,每天3次进行训练。④术后第6~7天,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其完成双拐站立;在初次训练时不可超过10 min,并针对性加强陪伴;如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则可鼓励其行走,行走距离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需对训练时间进行把控,以每次训练20 min为标准,待患者行走时可适当外展患肢,不可过于负重。⑤待手术第2周时需指导患自行拄拐行走;指导患者穿裤的先后原则;待手术1个月后指导患者以单拐行走,并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逐渐脱离拐杖行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参考Harris量表与Barthel量表的评分情况,根据两个量表的评分对患者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评分以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则代表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关节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效果对比情况(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护理效果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关节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实验组 80 85.5±7.1 73.2±11.1对照组 80 61.3±7.4 49.6±11.3 t 21.106 13.326 P 0.001 0.001
3 讨论
人体关节主要由关节腔、关节囊及关节面所构成,当受到外界暴力作用时,往往会出现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情况出现,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在临床治疗中,患者肢体功能性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采用有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恢复。
术后功能康复护理是一种针对性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促进其关节稳定性得到有效恢复,同时也能够通过康复训练方法增强患者关节功能性,对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巩固效果,使得其康复时间得到缩短[3-4]。
通过研究可发现,接受不同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关节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更高,组间差异大且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关节损伤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功能康复护理方法能够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有助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该护理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