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恶性肿瘤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辐射剂量监测及防护对策的前瞻性研究

2020-03-25景元明徐昌良章俞陈兴美林方琴孙爱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剂量率活度体表

景元明 徐昌良 章俞 陈兴美 林方琴 孙爱静

肝恶性肿瘤(原发或转移性)是引起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近距离放疗是治疗原发和转移性肝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1-3]。125I放射性粒子是一种低能量核素,具有射线剂量可控性强、肿瘤靶区内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使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时,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等近距离接触人员有被电离辐射伤害可能,防护的个体化和最优化是目前临床研究的薄弱点,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争议。目前临床使用的放射防护产品多为重铅型,以含铅当量0.25/0.35mmPb居多,存在负荷过重、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本资料采用0.125/0.175/0.25/0.35mmPb铅当量防护衣对125I粒子植入术后肝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体表定位遮蔽防护,检测并分析了不同铅当量胶皮的防护效果,旨在为临床制定恰当的辐射防护方案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纳入标准:(1)肝转移癌有原发病灶病理诊断,肝转移病灶由MR确诊。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2)无肝外器官转移;(3)不能耐受或不愿外科手术切除;(4)预计生存期>3个月;(5)KPS功能状态评分>70分;(6)肝功能Child-Pugh A级。排除标准:(1)肝内病灶数目>5个,或肿瘤过大,超过正常肝脏体积>70%。(2)合并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癌栓。(3)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有严重出血倾向者。(4)顽固性大量腹水。

1.2125I 粒子植入方法 (1)手术设计:①治疗计划制定:将患者肝脏 MR 图像导入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北京飞天兆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肿瘤立体放射靶区。依照肿瘤体积及粒子活度,由TPS计算术中所需粒子量,描绘粒子空间分布图,使靶区达>90%等剂量线覆盖,完成粒子植入治疗计划。②穿刺计划制定:超声准确定位肿瘤各边界,规避穿刺路径内的重要组织器官,初步选定穿刺点及进针角度。(2)手术方法:根据术前制定的放射性粒子TPS治疗计划订购125I粒子(天津赛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长径4.5mm,外径0.8mm,释放27.4keV能量,每颗粒子放射活度为0.60~0.70mCi,T1/2为59.6d。使用前均接受密封籽源专用活度计(RM-905a型)检验,依据《低能γ射线粒籽源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78-2014)确保等效放射性活度在正常范围内,并进行高温高压消毒后使用。处方剂量为120~140Gy。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使用18G粒子植入针和Mick粒子植入枪(美国库克公司),根据术前TPS计划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至肿瘤最深缘,植入该针道第1枚粒子,间隔约0.5~1.0cm。边退针边植入至肿瘤浅缘。以此方法逐层植入。术后采用TPS进行剂量评估、质量验证系统(北京飞天兆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质量验证。记录使用粒子数量。

1.3 辐射剂量及防护效率检测 术后60min内使用x-γ射线巡测仪(451P,美国Fluke Biomedical公司,仪器编号:7183,测量范围0.01~50000μSv/h)检测患者肝区体表辐射剂量,将辐射剂量最高点作为检测点。首先,对距检测点 0m/0.5m/1m/2m处的辐射剂量率进行检测,然后依次使用 0.125/0.175/0.25/0.35mmPb防护铅胶皮(山东双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遮盖,分别检测遮盖后距检测点 0m/0.5m/1m 处的辐射剂量率。测定时适当调整检测仪的角度,在读数最大处重复测定3次取最大值。在患者回病房前测量同病床周围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率,同样检测3次取最大值。测定值-本底量为辐射剂量率。检测时保证同病房内无其他接受粒子植入术患者,以避免对检测值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相关系数r,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3是无直线相关,>0.3是直线相关,0.3~0.5是低度相关,0.5~0.8是显著相关(中等程度相关),>0.8是高度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及随访 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0~83岁,平均61.63岁。病灶1~5个,共计117处,平均2.34个。肿瘤大小0.5~6.0cm,直径<3cm 84个,3~5cm 30个,>5cm 3个。肝癌5例(原发3例,复发2例),肝转移癌25例(结直肠癌9例,胃癌8例,胃癌并肝内胆管癌1例,胃癌并结肠癌1例,肺癌2例,胰腺癌2例,乳腺癌1例,小肠间质瘤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期死亡。共植入粒子3261颗,平均108.7颗/人,61.53颗/次,每个肿瘤27.87颗,肿瘤植入效果满意,图1为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的粒子植入典型病例。植入粒子活度为0.6~0.7mCi,平均活度0.64mCi。患者住院3~7d,平均4.88d。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随访截止2018年12月30日。术后3例(10%)患者出现肝区疼痛,1例(3.33%)出现腹腔粒子游走,2例(6.67%)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对症处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

图1 高危部位肝恶性肿瘤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CT复查图像

2.2 辐射剂量率与距离防护 30例中实施1次粒子植入手术与检测19例。实施2次6例,实施3次2例,实施5次2例,实施6次1例,间隔1~7个月,平均2.67个月。检测无防护状态下肝脏体表的辐射剂量率,见表1。再次植入中有2次辐射剂量率<200μSv/h,分别为70μSv/h和129μSv/h,前者首次植入80颗,再次植入50颗,间隔7个月,后者首次植入20颗,再次植入70颗,间隔1.5个月。本底量检测最低值为0.22μSv/h,最高值为0.39μSv/h,平均(0.30±0.02)μSv/h。辐射剂量率随着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距体表0.5m处辐射剂量率最高值为26.2μSv/h,1 m处最高值为6.6μSv/h,2 m处为 0.50μSv/h。图2为植入的粒子数与无防护状态下体表辐射剂量率散点图,首次植入相关系数r=0.34,提示辐射剂量与植入的粒子数低度相关,再次植入r=0.70,提示两者显著相关。

表1 无防护下肝脏体表粒子植入术后辐射剂量率比较(μSv/h)

2.3 不同距离、不同防护当量下最大辐射剂量率比较 见表2。

图2 植入的粒子数与无防护状态下体表辐射剂量率关系散点图

表2 不同距离、不同防护当量下最大辐射剂量率比较(μSv/h)

3 讨论

迄今对125I 粒子植入治疗后的对外周辐射剂量研究报道较少,影响对外辐射强度的因素除了植入粒子的数量、粒子的放射活度外,与粒子植入的位置、深度、分散度、植入部位表面的组织类型,甚至皮下脂肪厚度等有关,检测结果差异较大[4-6]。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方法,研究对象聚焦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粒子植入,从辐射防护最优化和安全性考虑,将辐射剂量率最高值作为屏蔽防护检测指标。本资料结果提示由于半衰期内再次植入的辐射残留和累积,再次植入后辐射强度明显高于首次植入手术后,在防护上应更加引起重视。本组病例无防护状态肝脏体表辐射剂量率(即皮肤暴露剂量)平均值为(322.62±332.25)μSv/h,高于蓝绿琴课题组[4]的(140.46±13.59)μSv/h,低于胡疏课题组[5](535.81±324.57)μSv/h,可能与病例差异,检测方法和计量换算方法等因素有关。众所周知辐射剂量率随着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距离防护的结果与蓝绿琴[4]的结果相似,本组结果提示距放射源2m处最高辐射量为0.50μSv/h,低于公众限值0.57μSv/h,可视为本组研究的绝对安全距离,距放射源0.5m处为26.2μSv/h,1m处为6.6μSv/h,不考虑半衰期,需0.5m处190.8h和1m处757.6h达到公众辐射限值5mSv/年(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0.5m处 1908.4h和 1m处 7575.8h达到放射性医务人员的辐射公众限值50mSv/年,>0.5m可视为相对安全距离。

新的《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GBZ178-2017】以“植入粒籽源术后的患者,应当在植入部位对应的体表进行适当的辐射屏蔽”代替了旧版《治疗放射性粒子治疗技术管理规范》【GBZ178-2014】建议的“植入粒籽源术后的患者在植入部位应穿戴0.25mmPb的铅背心,围脖或腹带”。实际上无论是以往研究还临床上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仍以使用0.25mmPb[7]或以上重铅型防护产品为主。主要问题是给患者带来负重和散热等负担,患者依从性差,同时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增加废铅处理成本,如没有严格的回收处理,更可能对涉及子孙后代福祉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隐患。与胡疏等[5]和谯捷等[8]的需重铅防护结果不同,本研究中采用0.125mmPb屏蔽后体表检测最大辐射剂量率为11.1μSv/h,即使不考虑粒籽源半衰期,也要266d达到公众辐射限值5mSv/年,超过《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放射防护要求》规定的240d(除到医院复诊外),方能到公众场所活动的要求,故可以满足防护要求。不同研究的结果差异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研究中肿瘤类型多样,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纵隔等,粒子所处组织深度和组织类别不同,对射线吸收率存在差别。二是不同部位肿瘤植入不同粒子数,存在辐射量的权重差,不能保证试验数据均衡性。

综上所述,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对肝恶性肿瘤的防护中,对置入部位使用0.125mmPb铅当量屏蔽防护,结合时间和距离防护对密切接触人员是安全的,能达到减少铅材料使用,减轻环境负荷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辐射防护意识,普及粒子植入辐射防护知识同样重要。本试验结果的可推广性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故对于植入粒子数量多,植入位置表浅的患者植入粒籽源术后仍建议穿戴0.25mmPb的防护装备。

猜你喜欢

剂量率活度体表
低活度水基钻井液体系中的活度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
CaO-Al2O3-MgO-SiO2-Ce2O3 渣系活度计算模型
基于TCAD仿真建模的瞬时剂量率效应研究
典型油气田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所需最低水分活度研究*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开封后水分活度的变化及安全性评价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绵阳市地表γ辐射剂量率调查与分析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