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科护理的现状分析以及相关改进措施的建议

2020-03-24杨艳艳

健康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改进

杨艳艳

【摘要】产科是极易出现护理风险的科室之一。通过对产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结合产科护理的特点、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产科实施优质护理及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探讨。从提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及服务意识、改善和优化产科护理体系、完善护理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的建议。以促进产科护理质量不断提升,有效减少护理风险,降低护理差错率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推动产科总体护理水平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产科护理;护理模式;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244-01

前言

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产科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成为临床护理重点探讨内容。相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产科医疗纠纷高达40%左右。包括: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未及时跟进产妇产程的变化,发生产妇急产情况;护患间没有有效沟通,未及时发现产妇的问题,造成护理风险;由于护理责任心不到位,出现巡视不及时、护理记录不完整等情况。另外,还涉及病房环境、专业技能、护理态度、注意事项讲解不清等各种投诉。

可见,深入了解产科护理现状,分析存在的护理风险,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对于防止引起护患纠纷、提高护理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产科护理现状分析

1.1产科护理特点

产科护理对象是妊娠阶段的孕产妇,同时需要兼顾胎儿的健康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兼顾性及家庭性的复杂特点。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内因或外因等方方面面的缘故,产妇极易出现心理波动变化,产生害羞、恐惧、焦虑、紧张等错综复杂的心理变化及负性情绪。产妇的妊娠过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且变化反应迅速,危险难以预料。可产妇及家属的期望确非常高,一旦出现不良状况,极易引起了护患间的矛盾纠纷。另外,由于产妇和胎儿的健康息息相关,但又在生理上表现不同,存在各自的独立性,护理措施需兼顾围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进而增加护理难度。

1.2不安全因素分析

1.2.1护理人员因素

1职业素养缺失:产科护理人员需求量大,新人较多,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一些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对产妇产程变化不够了解,作出错误评估;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发现或对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亦或发生人工破膜操作时划伤胎儿、对产妇会阴保护不当等情况。给产妇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2没有足够的责任感:作为产科护理人员责任心尤为重要,良好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前提。但有些护士责任心差,在执行医嘱或健康宣教时态度敷衍;不按规范执行巡查、交接班制度;记录不详尽、观察不细致、处理突发情况不及时等。都可能会导致胎儿急产或者其他意外发生,威胁到产妇和胎儿安全。

3服务意识不到位:有些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服务意识,加之工作量大,突发情况多,使得护理人员经常处于身心较为疲惫的状态下,出现工作态度较差,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不到位或不注意语气等不当情况。致使产妇和家属产生不满情绪,造成不配合的状况,影响护理安全。

4法律意识淡薄:日常缺乏法律知识的积累,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护理过程中,忽略产妇的知情权、不注意保护产妇的隐私、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纠纷问题。

5与产妇无有效沟通:产科护理工作较为细碎繁琐,但是又存在时间紧、风险高的特点。护理人员与产妇没有有效沟通,极易造成突发情况的发生,从而给护理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

1.2.2产妇自身因素

很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心里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极易造成其健康隐患,加重护理负担;还有些产妇不注意用药规范、不注意饮食和行动的禁忌、不严格遵从医院的规章制度擅自离院等,造成意外或突出状况等风险。

1.2.3病房环境因素

病房环境缺乏安全设备、地面湿滑、通风不良、不够卫生整洁、噪音大等问题,是间接导致护理安全的一大因素;更会影响产妇心里感受,降低其就医品质,产生不良事件。

1.2.4管理不严格

由于管理力度不够,使得护理工作出现规范执行不到位,亦或没有严格监管制度等情况出现,给护理安全带来隐患。排班制度的不合理,造成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护理差错的风险增加。

2产科护理改进措施

2.1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随着现代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实施,产科护理的各项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除了专业技能不断精进,还需要熟练掌握全方位的护理模式。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理论知识储备。

2.2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高度的责任感是对医护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也是降低产科护理风险的必要前提。医院应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使医护人员牢记使命,坚守救死扶伤的信仰。并且根据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各项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

2.3深化服务意识,改善护理态度

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模式,不断深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给产科护理增加更多真诚、耐心、细致和活力的氛围,让每一位产妇都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与热情。产妇内心十分脆弱,要不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掌握沟通技巧与产妇有效沟通,及时感知其心理需求及生理变化,为患者提供一个人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2.4优化病房环境,给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保障

盡量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整洁、舒适、安全的待产环境,使产妇能够休息好,时刻保持放松、愉悦的心情,以缓解其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情绪。还要提醒家属对产妇多关心,多给予鼓励,帮助产妇提高分娩信心。护理人员也应主动、亲切的与产妇沟通交流,利用专业知识解除产妇疑虑,多采取安抚和鼓励的言语及行为,给产妇提供一个优质的待产环境和安全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整体的优质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不安全因素。本文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是确保产科护理安全、促进产妇与胎儿健康、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必要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护理模式产科护理改进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