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
2020-03-24罗胜华周惠芳王芳
罗胜华 周惠芳 王芳
[摘 要] 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对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首先,介绍了现代学徒制与柔性教学管理,强调了两者的特点及优势。其次,对当前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从培养团队精神、挖掘自身潜能以及体现“以人为本”三方面出发,对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柔性机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062-02
学校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质。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学校对改革管理机制问题同样加强了重视。实践经验显示,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将柔性教学管理机制渗透到管理工作中,可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可见,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有必要对管理机制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一、现代学徒制与柔性教学管理
(一)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为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一种,强调将学校、企业与教师共同纳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三者的作用协同发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传统模式相比,该模式应坚持“政府统筹”“合作共赢”“因地制宜”等原则。[1]所谓“政府统筹”,指由政府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校企合作提供便利的途径。所谓“合作共赢”,指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在提高人才素质的同时,促使企业经济收益增加,使两者实现共赢。所谓“因地制宜”,则指根据人才的专业,为其分配企业,使其专业技能能够得到全面增强。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二)柔性教学管理
柔性教学管理,为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提升其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与教师及学校配合,完成学校与实践任务。柔性教学管理模式的原则及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注重挖掘自身潜能、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三方面。[2]该管理模式下,教师为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与机会,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能够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思考与探索,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能,以确保其发展方向正确,避免走弯路。此外,教师还需引入团队协作的理念,注重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使其能力与社会分工的要求相适应。管理过程中,教师同样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下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团队精神
缺乏团队精神是现代学徒制下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之一。团队精神缺乏的原因与教师教学管理方法落后存在联系。就目前的情况看,学校教育期间,仍存在教师采用“填鸭法”进行教学,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无法主动地思考与学习知识。[3]另外,教师对小组学习等教学管理模式同样缺乏重视。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团队合作能力同样无法得到培养。如该问题未得到解决,学生能力的提升极容易受到阻碍。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入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二)自我定位存在误区
自我定位存在误区的问题在现代学徒制下教学管理机制中同样存在。该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教师未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有关。此外,学生未对自己的潜能进行挖掘,同样会诱发该现象[4]。如学生未进行明确的自我定位,极容易导致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长此以往,易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学生与教师虽付出了努力,但并未收获良好的成果。这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使其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将柔性教学管理制度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可有效解决该问题。
(三)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具体体现在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缺乏重视。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下,教师仅注重按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学生容易产生不依从的心理,从而导致管理水平下降。根据柔性管理机制的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为基础,采取不同措施对其进行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且对教学管理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可见,现代学徒制下,有必要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柔性管理。
三、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应用方法
(一)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团队精神
改革课堂教育模式、在企业生产车间开展项目教学,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主要途径。
1.改革课堂教育模式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其课堂参与度得到提升,为其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的增强以及团队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课堂三分之一的时间完成知识讲解、操作示范。其中二分之一的时间,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查,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问题。课堂最后六分之一的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对知识进行总结。以“电机应用技术”为例,讲解及示范操作完成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成是什么?每一部件的功能是什么?”此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一型号电机进行拆装,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汇报本组的学习与操作情况,并总结经验。采用上述方法对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价值,且与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要求相符合。
2.在企业生产车间开展项目教学
通过在企业生产车间开展项目教学,可使现代学徒制三大主体之中“学校”的作用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思想及要求。以“电机制造工艺与装备”为例:某学校教师在讲解“三相异步电机制造工艺”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进入电机生产企业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生产过程进行参观。参观过程中,教师边为学生讲解知识边回答学生的问题。回到学校后,教师为各小组学生布置了任务:“结合生产现场所了解的情况,优化某型号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生产工艺与工装。”采用上述方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生产车间学习,可使学生在参观生产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以及掌握知识。在回到学校后,为学生布置任务,则能够使各小组共同对知识进行总结,在提高学生团队能力、知识整理能力的基础上,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二)通過企业实践,挖掘自身潜能
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空间与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
1.企业实践内容
对企业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使现代学徒制三大主体之中“企业”的作用得到发挥,为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提供指导,体现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中心思想与管理原则。企业实践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而确定。例如,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在“电机制造工艺”“电机试验”“生产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岗位参与实践。近些年来,随着制造业生产装备的改造升级,各行业均已引入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实践企业选择范围较为广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合作企业,为其实践提供机会。此外,学校还需与企业相互交流,确保企业能够实施“岗位轮换制”,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的岗位实践,了解自身的价值以及潜能所在,从而选择最为适合的岗位,作为未来的工作岗位,使就业能力得到提高。
2.实践结果分析
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所在,且能够使自身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潜能,更好地参与社会工作,充分体现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思想与原则。例如,“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为其安排了“线圈制造工艺”“嵌线”“电机试验”以及“设备维护”等多个岗位。岗位实践完成后,企业对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表现进行了评价。与此同时,学生也对自身的感受进行了总结。回到学校后,教师将各项信息相互结合,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电机试验兴趣较为浓厚,但学生在设备管理与维护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就上述两方面知识对学生进行了培养,既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尊重,又为其潜能的发挥提供了保证,提高了教学管理质量。
(三)调整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本
1.针对性管理
将针对性管理应用到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方法进行调整,是现代学徒制三大主体之中“教师”应落实的主要任务,同样也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教学管理理念。为达到针对性管理的目的,由教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较为重要。学生入学初期,教师便需要组织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期望,以年、月乃至周为单位,拟定学习以及就业计划。在此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计划,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以“电机与电器技术专业”为例,如学生以“电机制造工艺与装备”作为职业生涯的主要发展方向,教师则应重点从“电机制造工艺”“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针对性,体现“以人为本”。
2.合作式管理
所谓合作式管理,指要求学生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共同进行管理的一项模式。将其应用到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对管理质量的提高较为有利。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习小组”,每组学生中,均应包含能力较强、一般以及较弱的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负责带动其他两名学生学习,并向其传授学习方法。其他两名学生则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小组的整体能力得到提高。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对现代学徒制环境下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对现代学徒制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为各学校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增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改善学校的形象。未来,各学校应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积极引进柔性教学管理模式,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进行管理,以使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贺正全,陈文翮.柔性管理在校地共建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9,10(20):85-86.
[2]叶静,王媛.新建本科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5(3):27-28.
[3]徐桂娟.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S1):87-91.
[4]陈霄.浅析柔性管理在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6):150-151.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