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助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2020-03-24顾璐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设计与应用图形与几何微课

顾璐

【摘要】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下,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运而生,它以短视频为载体,教师以疑难点作为讲授内容进行教学.微课走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介绍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过程.

【关键词】微课;图形与几何;设计与应用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图形的认识、测量、运动和位置四个方面,用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因长年形成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不免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图形的抽象想象能力较弱,从而影响了他们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空间观念.一些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理解知识点,特别是对重难点的理解,以致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进度,从而跟其他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可适当加以拓展,而且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就结合“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一节阐述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过程.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一般只有5到10分钟,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中出现的某个关键知识点进行教学活动.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突出,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比较有针对性,也不容易走神.另外,由于微课时间较短,所以教师能够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信息,调整教学内容.

二、微课的设计

(一)内容选择

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该思考哪些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在仔细研究教材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对微课内容进行慎重选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学重难点或易错点比较适合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了制作内容后,我们再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加工,使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制作“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这节微课时,选择的重点应该是通过数形结合,学生经历探究、观察、比较的过程,明白当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所围成的图形面積越大.该节作为三年级“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单元的内容,属于“等周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很适合制作成微课,有助于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周长与面积的相关知识点并加以拓展,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程设计

内容选择好后,我们应着重思考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微课制作的关键,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设计与处理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具体任务、教学活动的流程步骤等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讲解,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点,并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下面是“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的微课教学设计:

例1:喜羊羊打算用2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土地(要求各边长都是整米数),长和宽分别是几米时,所围成的面积最大呢?

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画,算一算(假设相邻两个点子间的距离为1米),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算式发现规律:周长一定的时候,长和宽越接近,所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例2:用2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土地(要求各边长都是整米数).如果一条长边靠墙,有几种围法?哪种围法所围成的面积最大?如果一条短边靠墙呢?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一边靠墙时,当长边靠墙且长边是短边的2倍时,所围成的面积最大.

15—30秒

3—4分

3—4分

片尾

微课小结

再次回顾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关系的探究过程,并进行总结.

30—40秒

三、微课的应用

(一)微课与课前预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非常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材呈现的是静态的知识,特别是涉及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时,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难度,而利用微课这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并结合学习单进行预习,能提前思考并了解学习内容.特别是教学任务多的课,课前预习可以减轻课堂负担,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学习的条件,尤其是对学困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这节微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制作针对性的微课用于课前自主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制作一份学习单,用于检测自主学习成果.学习单的设计应与微课保持一致,简洁实用.

下面是“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系列微课的学习单:

“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的学习单

知识点 微课 自学报告两边都不靠墙时,长和宽越接近,所围成的面积越大例1:用2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土地,每边都是整米数,长和宽分别是几米时,所围成的面积最大?

请在点子图上画一画,算一算,并记录在表格里.你有什么发现?

一边靠墙时,当长边靠墙且长边是短边的2倍时,所围成的面积最大例2:用24米长的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土地,每边都是整米数.如果一条长边靠墙,有几种围法?哪种围法所围成的面积最大?如果一条短边靠墙呢?

请写出几种围法,并计算面积,看一看哪种围法所围成的面积最大.

(二)微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微课制作的内容必然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如果把这些晦涩、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都掌握了,学好数学问题就不大了.如果学生的困难与疑惑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好数学.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微课,在微课中对数学知识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解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晦涩的数学知识,及时解决疑惑,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越来越轻松,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能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為了使微课更好地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使微课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就必须根据学生观看微课后的反馈做出适当的调整,科学地布置活动任务,组织课堂活动形式.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一节中,为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以下教学活动.

1.回忆微课,引出课题

师: 同学们,大家课前都看过微课了吗? 有什么疑惑或收获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关系”.(板书课题)

2.师生交流,辨析理解

各小组梳理出认识模糊的问题并进行汇报,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加以汇总,整理后作为课前任务的反馈,提高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并且在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思路.

3.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在探究中通过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发现规律.连续性的变式问题有助于归纳总结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解决一边靠墙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例的方法罗列各种围法,再进行观察比较.也可以直接应用前面得到的规律.解决两边靠墙的问题时,也可进行同类思考.

4.分层练习,检测拓展

教师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5.回顾总结,课外延伸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那么当面积不变的时候,长方形的周长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大家课后可以继续探究.

(三)微课与补差相结合,缩小学生间的差距

一个班级里必然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理解能力弱而不能很好地吸收,有的学生上课虽然听懂了但课后又出现困难,回到家完成作业时难以自己处理,以致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时微课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多次反复地学习.而传统教学中只能是教师在课堂或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可以减少同个问题重复多遍的情况,微课视频也可以随时暂停,关键处可以多次演示,疑问处及时点拨,效果事半功倍.借助微课教学可以很好地因材施教,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完善微课内容,及时上传微课视频到相关网站或借助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传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微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有所选择并且精心设计,使其在课前、课内、课后都能被充分利用,使微课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提升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俞宏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教学指导研究报告[J].数学教育学报,2014(03):75-79.

[3]黄慧珠.微课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7(34):36-37.

[4]张小英.微课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助力作用[J].考试周刊,2018(33):108.

[5]来超朋,李丽,张云娜.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评估[J].考试周刊,2018(37):93.

猜你喜欢

设计与应用图形与几何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与应用
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的设计及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支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成实践
智能建筑通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