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2020-03-24苏燕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中年级农村小学

苏燕妃

【摘要】在农村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能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为他们高年级的计算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对中小衔接也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先分析当前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习惯现状,然后论述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年级;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村小学中年级教学中,许多学生在作业、检测中出现很多计算方面的错误。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学生并不是没有理解计算法则,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小学中年级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阶段,老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非常重要。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习惯培养的现状

第一,学生方面。当前,很多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但在作业和检测卷中计算经常出错。具体表现在:审题不认真;数字和符号抄错;检查验算的习惯没有养成;竖式算对但得数抄错也没有及时发现更正;没有专门的计算草稿本,计算草稿书写随意不规范,或有时干脆草稿也不写;计算时因为数字书写马虎出错。这些出错的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二,教师方面。教师面对学生计算方面的错误,只是叫学生自己改正,没有深入分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对造成错误的原因很少从计算习惯方面加以深究。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没有专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不重视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

第三,家长方面。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平时忽略或没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每次只注重看分数,不注重与孩子一起寻找失分的原因,更谈不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计算习惯。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策略

基于以上现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1.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

笔者通过收集学生因为不良计算习惯出错的题目,并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本校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在课堂上,笔者把典型错例列举出来,并请出错的学生谈谈做题思路,同时请其他同学加入讨论,归纳出错的原因,再引导学生总结。以此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正确的计算取决于良好的审题习惯、检查习惯以及规范使用草稿的习惯。为了让学生在行动上重视平时的计算,笔者要求学生上数学课要准备好专用的计算练习本,堂上计算练习都要用做试卷那样的认真态度来做。同时,老师和家长约定好定时进行检查,发现因为书写态度不认真而计算出错的,要及时提醒孩子纠正。

2.课堂上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一,认真审题、专心校对习惯的培养。笔者在课堂上教导学生计算前审题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计算前先把题目读一遍,抄题要看清楚数字和符号,抄完题还要认真核对一遍,做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才开始动笔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不要贪快和注意书写要规范。中年级计算已出现混合运算,学生很多时候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而错。对此,要强调学生要先看整个混合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想按一般计算顺序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但不能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出现如将“ 17+3 ×(2-0.5)”错误地算成“20×(2-0.5)”的错误。

第二,验算、检查习惯的培养。教师在平时要给学生讲清楚验算的重要性,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次完成计算后,都会能做到自觉检查,保证计算的准确性。例如,计算“89×78=6942”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78×89”进行验算,也可以用积除以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第三,简算习惯的培养。简算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等能力,发展学生运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进行混合计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观察数字和符号,思考这个题目有没有简便方法,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法则可以进行简便等,从中提高计算的效率,发展运算能力。

第四,规范学生使用草稿本习惯的培养。首先,通过收集学生没有使用草稿本时的草稿和出现的各种错题,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规范写草稿在计算过程的重要性。其次,指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设立专门的草稿本,并要求草稿本折成四栏,从上往下写,字体工整,每次做题后在草稿本进行验算,老师定期检查,评比草稿的情况。

3.利用计算习惯评价表促成习惯养成

为了更好促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笔者设计了一份“良好计算习惯评价表”。评价表分成“计算作业情况评价”和“使用草稿本情况评价”两大部分。计算作业情况评价具体细分为:没有抄错符号和数字、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后有认真检查和验算。使用草稿本情况具体细分为:有使用专用的计算草稿本、有条理按顺序书写,字体工整、计算后有进行对比几个方面。教师让学生每天进行自我评价,并每天在小组进行计算习惯养成的小结,组长登记好组员的情况,汇报给老师,老师再在次日追踪这部分同学上次出现的问题是否已经改正。如果能够及时改正的,在班上进行表扬。一周后,学生对照整张评价表的情况进行小结,家长检查并写上评语,周一交给老师写总评,老师每周一对上周情况进行小结,对做得好、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扬,每月挑选一些优秀的计算作业和优秀的草稿本进行展示。一段时间下来,大部分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审题、自我检验、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

4.密切联系家长,发挥家校合作作用

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讲解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在实施“良好计算习惯评价”活动中,将活动的方案及时告知家长,并与家长制定协议,让其每天督促孩子在家完成自我评价,并检查孩子的计算情况,及时加以指导或鼓励。同时,每周请家长针对学生本周的计算作业情况写鼓励性的评价。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有家长的共同督促和指导,学生的计算习惯也会越来越好。

5.激发兴趣,固化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养成的良好计算习惯,就要让学生保持对计算的兴趣。笔者经常在课堂开展計算小测、计算比赛等活动,对一些进步大的学生给与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把他们的卷子在班的展览区进行张贴、展示,并在班里的家长群大力表扬,让家长重视并参与监督。

总之,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配合,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才能使其逐步养成并保持良好计算习惯,为学生以后数学 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辉,朱长青.运算能力“数的运算”的核心诉求”[J].小学数学教育,2017.

[2]周晓芳.小学生计算习惯培养方法研究[J].才智,2014(13).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中年级农村小学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