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家庭教育,做好幼小衔接

2020-03-24舒俊瑶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30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探索实践

舒俊瑶

[摘 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期,这不仅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对家长在幼小衔接时期的对策做了相关梳理,鼓励家长在了解儿童特点的基础上,避免“小学化”,利用游戏的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小顺利衔接。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探索;实践

201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环,对幼儿的终生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这里衔接工作不仅仅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父母的教育理念、行为习惯、处事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幼小衔接的基础——家长需了解儿童的特点

近几年,网上关于家长让幼儿提前学小学知识的视频及新闻屡见不鲜。有的家长让4岁的孩子学九九乘法表,有的家长让5岁的孩子学两位数的加减,甚至还有的家长手拿戒尺让6岁孩子背《三字经》。殊不知,这类学习和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相悖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幼儿期处于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生理特点表现为大脑和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这种年龄特点就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和成年人完全不同的。

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按照皮亚杰的划分,幼儿期属于前运算阶段 (2—6、7岁),其中一个典型特征是思维的不可逆性,思维的可逆性是指在头脑中进行思维运算活动。让4岁的孩子背九九乘法表,幼儿无法在大脑中进行思维运算,有的幼儿也许能记下来部分乘法口诀表,这也属于机械记忆,很容易忘记。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试验者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在他们一周岁左右,格赛尔先让甲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实验,乙则不进行此种训练。6周后,甲爬5级梯只需26秒,而乙却需45秒。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对乙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结果乙反而超过了甲,只要10秒就爬上了5级梯。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现有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独特规律,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应该尊重这些规律,而不是无视规律的存在。

幼小衔接的家庭教育策略

每年的四月份到五月份,大班的家长开始小学预报名的时候,家长就开始焦虑,尤其是那些常常被老师反映上课坐不住、爱讲话、爱做小动作的孩子的家长。有家长就开始有意无意暗示或者明示幼儿园教师教授小学知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较为普遍,殊不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危害大,“拔苗助长”不可取。

(一)避免幼小衔接“小学化”

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每个人都会有三个年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自然年龄是指一个人的日历年龄;生理年龄是指个体骨骼肌肉结缔组织等发育的生理成熟度;心理年龄是指个体认知、人格和社会性的成熟度。但是,由于幼儿所处的环境、家庭教育背景、抚养人、幼儿园教学水平的差异等等,会造成幼儿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平衡。有的孩子可能心理年龄大于生理年龄,这类孩子入学适应能力会强一些;有的孩子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男孩子大多属于这类,入学适应比较困难。对于后者,在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该避免“小学化”教育,比如提前让孩子读大量拼音,写大量拼音,只会适得其反。孩子在什么年龄就应该做属于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幼儿园的时候,家庭教育应该是以亲子陪伴阅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而且,阅读的书籍尽可能选择图文并茂的书籍,这类书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图画,形象直观。

(二)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学习渗透在游戏当中,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比如,小学一年级一般会用前两个月的时间来学习拼音,包括读拼音和写拼音。读拼音和写拼音对于一个自然年龄7岁的儿童来说或许会有点困难,因为他们很难分清“p”“b”“q”“d”。这四个字母对于成年人来说,一眼就能分清楚。但是,部分7岁的孩子会感到迷惑,觉得这些字母都长的一样,没有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孩子的空间方位识别能力不够,如果只是反复抄写这四个字母,孩子的识别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如“找不同”“形状比较”“方位比较”等等游戏,对于孩子识别这四个字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游戏,孩子喜欢玩,既有趣又提升了孩子的能力。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衔接,不是在幼儿园学习小学的学习内容,而是学习习惯和行为的衔接,让幼儿在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个准备过程。比如在幼儿园,偶尔会有一些家庭作业,只是一些简单的手工作品。但是,到了小学,几乎每天都会有家庭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家庭作业?是先玩再做作业,还是先做作业再玩?这些习惯在入学前就应该形成。入学前孩子在幼儿园如果有家庭作业,家长就要表示很有兴趣,第一时间和孩子共同完成,养成这种习惯。到了上小学后,孩子自然而然会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情。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教师。

总之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生长特点,避免直接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而是用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让幼儿顺利的度过这一转折点。

参考文献

[1]钱志亮. 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推荐的八种能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晓东. 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4]王雪.幼小銜接中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探索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