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存在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2020-03-24张梦琪宋雪李欣茹

山东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困境策略

张梦琪 宋雪 李欣茹

摘要:

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存在诸多困境,通过调研探究原因,找出解决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之目的。

关键词: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困境;策略

现阶段,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存在许多困境,尽管国家已实施了相关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政策宣传、实施不到位,教师因自身原因也不想入驻农村进行教学以及农村基础教育本身存在诸多问题等,导致了农村师资力量的欠缺。因此,探究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学校存在的困境

(一)对现有政策能否落地存有疑虑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①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了在十九大精神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总基调就是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2017年11月,中央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在五项基本原则中提出了“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②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第15条提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深入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地方政府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③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第17条提出,“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④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第22条提出,“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⑤

尽管国家对于农村教师已经提供了众多政策支持,但实际上有些教师对入驻农村学校仍存在很多的担心和顾虑。

一是对于政策是否落实的担忧,尽管在相关政策中提出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但对于贫困农村的教师的津贴补助等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实,优秀乡村教师是否可以真正做到“教无所忧”,在培训、职称和职业发展方面能否不受艰难条件的影响等方面,部分教师仍存在很大担忧。

二是对于政策的不了解。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在高等院校师范专业中,约有23.68%的学生对于国家对农村教师补助的政策完全不了解,约有71.05%的学生只了解一点,对于这些政策完全了解的人数仅占5.26%。这说明了即将步入教师行业的专业学生们对于农村教师仍抱有“不敢去、不放心”的想法。

(二)高水平教师对入驻农村学校存在误区

新时代背景下,虽然国家给予农村教师很多的补贴以及优惠政策,但还是有很多教师不愿意入驻农村学校。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约有一半左右的教师不愿意去农村任教。在列出的几项主要影响因素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职业发展、硬件设施和政策扶持等。其中职业发展的关注度为90.48%,政策扶持的关注度为61.9%,硬件设施的关注度为52.38%,其他的还有交通不便、食宿条件和家长教育理念等;在另一半愿意去农村任教的教师中,影响他们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机会和政策扶持,其次是交通条件等。

综上,从教师自身角度看,影响教师入驻农村学校的原因主要是职业发展、政策扶持和硬件设施以及交通条件等。

(三)农村客观因素对高水平教师入驻的影响

1.教学设施的“不适配”

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学条件远远满足不了高水平教师在教学时所需,造成了高水平教师是否选择去农村任教的困境。问卷调查显示,影响选择去农村学校任教的因素中,约有38.89%的教师选择学校硬件设施,27.78%选择农村公共设施。

2.农村学生水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积累少,读书量不够,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中国四大名著。此外,农村学生因教育资源不足,知识面普遍较窄。还有的学生因家长疏于监管,热衷于网络游戏等。这些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体现。

3.農村家长观念落后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为人处世、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比学校教育更加深远。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1)在有的农村家庭中,家长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对孩子过分宠爱,溺爱现象十分普遍,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2)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义务,家长可以放手不管。有些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如:家访、实践作业等。不仅如此,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这些家长认为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全权负责等。这些落后教育观念与我们所提倡的“家校合力”是相背的,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很大困难。(3)因家长外出务工,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启蒙教育,隔辈教育更易出现教育问题。不仅无法辅导孩子学习,更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导致问题儿童频现。

二、应对方法与策略

(一)拓宽政策宣传渠道

在获得国家相关政策信息的途径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学校通知”和“国家相关政策官网”是教师获取国家政策信息最多的三个渠道。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在社交软件上进行推广,学校做好文件和通知的传达工作,以及在国家相关政策官网上发布关于政策的最近制订,让老师们充分了解国家对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制定的相关政策,从而加强未来教师对于农村教育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二)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日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政府加大对于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让高水平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真正做到城乡教育结构一体化。

我们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努力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学校有物质保障,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一步分配师资力量,逐步使师资力量得到改善。不断引进高水平教师,全科教师、专业教师等各类教师,整体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让农村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三)改变农村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

现阶段,高水平教师不愿入驻农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1.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进校园,熟悉子女的校园学习环境,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开放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进课堂、进宿舍,引导家长参与和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之间得到更深层次的交流。2.不定期举办教育讲座,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校应主动和村委会、居委会联系沟通,切实提高家长的参与度。

三、结语

高水平教师入驻农村学校存在诸多困境,通过调研比较深入和系统地探究其入驻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对于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推动教育兴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習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2489.htm

②③④⑤《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31/c1001-29798707.html

[参考文献]

[1]赵新亮.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全国23个省优秀乡村教师的实证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81-87.

[2]赵明仁.如何解决农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J/OL].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1):1-6.

项目简介: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成果(编号:201810451096);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猜你喜欢

困境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