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设计
2020-03-24王雪敏
王雪敏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欧洲从相互的竞争对抗走向了合作发展。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集团化组织,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讲述欧洲一体化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关键词:西欧一体化;团结;合作
一、学情分析
成教学校高中学生生源复杂,一般都是学校中的“学困生”,由于不爱学习等原因导致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不喜欢理论学习,学习兴趣不高。但是他们成不代表绩差并智力差,在一些历史问题的分析上有时会表现得很聪明;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
二、内容主旨
西欧各国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力衰弱,政治经济地位下降。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中,欧洲各国不甘任人摆布,想要独立自主的站在国际大舞台上。通过组织欧共体、欧盟以及货币方面的联合,促成了欧洲经济、政治与货币的一体化,提高了整个欧洲地区的实力,同时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道西欧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文件条约的基本内容。
通过梳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脉络,锻炼自学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讨论,评价西欧一体化的影响,认识如何用客观全面的史学思维方法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当今社会国家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的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了解这个发展过程非常重要。
本课的难点是用客观全面的史学思维方法分析西欧一体化的影响。学生对于如何运用史学思维方法评价历史事件掌握的还不够灵活,希望通过对难点的突破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展示欧元货币图片与实物。知道这是哪种货币吗?哪些国家使用这种货币呢?可以看出欧元不是某一个国家独有的货币,而是欧洲很多国家统一的货币,毫无疑问统一的货币能够促进欧洲的联合,那么欧洲国家为什么要联合起来呢?
设计意图:通过画像和实物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而自然的学习环境。
环节二出示第一组材料——二战欧洲一片狼藉的图片、二战前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表。
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得出了什么信息?从这张表格中你看到了各国的比重有什么变化?结合这两则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出示第二组材料美苏两极格局下的欧洲的漫画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讲话。
导弹上是哪两国的国旗?画中的人代表欧洲,说明了什么?从德国总统阿登纳的讲话中得出什么信息?结合这两则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出示材料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选段。
提问:根据材料分析欧洲要想放弃恩怨走向联合,在此过程中最难以化解的问题是什么?法德在历史中有哪些主要恩怨呢?法德关系在二战后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西欧联合起到了什么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归纳西欧一体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相关材料和图片,让学生对相关问题形成感性认识,并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学生阅读教材,动手梳理西欧一体化的大事年表。明确欧共体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提问:从大事年表中西欧实现了哪些层面的一体化?
出示地圖演示欧盟扩大的过程。学生形象感受到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加过程,并且形成一个空间地理概念。
设计意图:欧洲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梳理,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培养自学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环节四出示第四组材料,学生结合材料和已学知识及课文内容,用客观全面的史学思维方法分组讨论西欧一体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材料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当今社会国家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史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了解如何评价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解答此类问题的模式。
小结:欧洲一体化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
教学策略:对西欧一体化影响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希望采用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得到客观全面的答案。但是从我们学生的学习水平考虑,他们的答案可能不会很系统,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所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分析材料,并示范这类题的答题形式。
五、 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没有学习兴趣的现实情况,我在备课时注重查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在上课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实物、图片、表格、影视画面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待加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