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场管理研究概况

2020-03-24安宣霖李欣蕾

时代金融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现场管理发展趋势

安宣霖 李欣蕾

摘要:本文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从现场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角度入手,介绍了现场管理各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包括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主要理论流派等信息,对现场管理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现场管理理论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汇总。

关键词:现场管理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一、现场管理的产生

现场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现场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该阶段也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主要代表人物为泰勒、法约尔、韦伯和厄威克。现场管理理论形成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见表1。

1903年《工厂管理》的出版和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是现场管理理论形成阶段的标志性成果[1]。《工场管理》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对现场管理的研究由实践层次上升到理论层次,《科学管理原理》中的科学管理理论是最早关于企业管理的理论,被认为是现场管理的起源[2-3]。泰勒等人对现场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定额原理是对全体员工针对制定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培训,设定较高的定额。标准化原理是让工人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为了实现让工人完成更高的工作定额的目标而将工人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加以标准化[1]。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侧重于高层管理理论,主要观点包含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从整个组织的角度考察了现场管理,书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首先是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第二是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法约尔非常重视对现场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认为可以通过管理和教育使工作人员学会组织管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第三是劳动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14条原则,即①劳动分工;②权利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中;⑨等级制度;⑩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最后是管理五要素问题,包含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2]。

韦伯对现场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场组织活动方面,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补充[2]。韦伯认为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把组织中的全部活动进行划分,分配给组织中的各个成员。按照原则划分后的每一职位都有明文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形成能够提升现场工作效率、在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体系的理想体系[1]。

厄威克對古典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重新整理了现场管理理论,提出现场管理八项原则。八项原则的内容是:①目标原则;②相符原则;③职责原则;④组织阶层原则;⑤控制广度原则;⑥专业化原则;⑦协调原则,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一致推动工作;⑧明确性原则。现场管理八项原则的提出对后续研究具有借鉴作用[4]。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年 “组织理论之父” 对泰勒和法约尔的理论进行补充,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场组织活动方面

林德尔·厄威克 1891-1983年 《组织八项原则》 深入研究古典理论,重新整理了现场管理理论

二、现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现场管理理论的发展

现场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行为科学”的产生,早期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斯伯格(现场管理理论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见表2)。行为科学即对现场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生产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预测、控制和调节,提高劳动效率。行为科学理论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此早期“行为科学”也称“人际关系论”[1][5]。

1933年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中正式提出自己对于霍桑实验结果的观点,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3]。据此,梅奥提出以下观点:①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罗特利斯伯格是通过“霍桑试验”而诞生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阐述者,他作为梅奥的助手参加“霍桑试验”,对“霍桑试验”的成功起到很大作用。并且罗特利斯伯格通过“霍桑试验”完成自己的理论研究工作,认为企业经营环境是一个包含着“技术组织”与“人的组织”两个相关因素的“社会体系”。

代表人物 年限 代表作品 意义

乔治·埃尔顿·梅奥 1880—1949年 《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的奠基人,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标志着现场管理理论的发展

弗里茨·朱利斯·罗特利斯伯格 1898—1974年 《管理与工人》、《管理与士气》、《组织中的人》 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的归纳总结者

(二)现场管理主要理论流派

现场管理作为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和发展已趋于成熟。目前两大代表性观点为“一线管理中心论”和 “现场低成本改善永恒论”,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托马斯·艾伯·斯和日本学者今井正明。现场管理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见表3。

托马斯·艾伯·斯从现场管理作用角度出发研究现场管理,认为现场管理中的一线管理者是管理的核心,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扮演包括领导者、助手、受过训练的管理人员等多方面角色,一线管理者也需要掌握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绩效等多方面的管理技能。他们既可以是领导者和决策者,也可以是生产中的操作工人或助手,能够通过沟通协调技巧、领导魅力、价值取向等能力实现管理作用[1][6]。

今井正明从现场管理改善出发研究生产现场管理,认为任何的生产现场都普遍存在着无条件的、永恒的低成本改善的问题。任何现场都可以通过消除Muda(浪费)、标准化和环境维持(主要指的是5S)这三种途径实现低成本改善[6]。

三、现场管理发展趋势和展望

(一)现场管理发展趋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智能化的推进,企业面临新的社会发展环境,许多领域的企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顾客越来越高的标准和需求,企业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被淘汰,需要做出改变。企业现场能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智能化等手段的应用促使现场管理的模式发生变化,现场管理的重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现场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工具已经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不能够满足新的需求。因此,许多企业的现场管理模式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为解决一些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提供了路径,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企业现场管理改进建议

1.引入信息技术,注重人员培养。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推出,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在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着现场管理方式落后、现场管理人员素质、职业技术人员自身能力不足等问题,致使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1]。

因此,企业现场管理应加快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手段改进现场管理方式。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定期培训提高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從管理和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进行现场改进。

2.采用柔性化的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满足顾客愈加多样的需求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是一种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适应能力更强更加的灵活多变,能够帮助企业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3.企业需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目前很多企业对现场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工作执行意识不强,现场管理手段落后,对企业现场的工作氛围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更新现场管理手段,提升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对现场管理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从而改进。

四、总结

本文通过阅读现场管理有关文献,对现场管理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流派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介绍了现场管理各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包括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意义等信息,并对针对企业现场管理改进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对后续现场管理的相关研究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景元.企业现场管理历史沿革与发展态势[J].中国质量,2007(08):8-11.

[2]田锁林.基于顾客体验的商业银行营业厅现场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秦宇锐.基于“6S”的漳泽发电分公司生产检修现场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4]沙巍.M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现场管理改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黄沛.西方行为科学人本主义管理哲学评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23-24.

[6]陈军波.现场管理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7]王兴璜.企业现场管理新趋势探析[J].工厂管理,1997(11):38-39.

[8]王东.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执行力提高策略研究[J].化工管理,2019(11):81-82.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现场管理发展趋势
哈尔滨车展现场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