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文而异教语文

2020-03-23成利杜建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2期

成利 杜建超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解读文本、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等重要环节上,无视教材的文体意识,不分童话与寓言,也不论是叙事性课文还是说明性课文,均采用相似的教学策略,结果出现了“千课一面”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课文的文体缺乏关注。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法,本文重点谈谈童话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方法。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是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童话故事类课文该怎样教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指导朗读,体会童话语言之美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只能读出童话的表层含义,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读出经典童话中包含的丰富道理呢?

首先,教师要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地为学生范读,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其次,教师在将学生引入童话情境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读。读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能让学生动口、动眼、动脑,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思考。只有通过充分的读,才能将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体会到童话的语言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狐假虎威》这个故事时,教师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范读,把狐狸的奸诈狡猾和老虎的半信半疑通过朗读充分展现出来。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起情感共鸣,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二、剖析道理,品味童话言外之意

童话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童话教学以学生读懂故事为表,理解寓意为里,联系实际为真。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道理是童话教学的核心。要使学生正确理解道理,读懂、读通童话是关键。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揭示道理:

1.从分析关键词语中揭示

如《陶罐和铁罐》一文通过“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铁罐的蛮横无理、目中无人,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谦让的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自大的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词语来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更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等道理。

2.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

本人教学《鹿角和鹿腿》一课时,结合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时,却是四条有力的长腿拼命奔跑,帮它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却因被树枝挂住而险些让它丧命这一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猜测鹿内心的想法,进而通过“我想对鹿说”这一读写结合活动,揭示课文“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这一道理。

三、角色表演,还原童话童真童趣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他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因而童话教学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教学。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需要学生投入情感,还要注意表演成员间的沟通和合作。

一位教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座位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这样的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勇气,还锻炼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四、引导复述,再现童话精彩情节

复述童话故事是检验学生阅读成果的有效方法。复述时可借助文中插图,也可借助多媒体。薛法根老师执教《猴子种果树》一课时,就重点指导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为了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将三个小故事复述出来,薛老师分三个层次指导:

第一个层次——词串认读做铺垫。在课始“合作交流”环节教师选取了果树、农谚、鸟儿名、鸟儿叫四类词语让学生分类认读、竖着读、横着读,目的不仅是认读词语,更是为强化学生记忆,为接下来的讲故事做铺垫。

第二個层次——师范讲做示范。在品读故事环节,薛老师不断重复讲第1自然段内容直至学生都能讲下来,其目的是提示学生讲故事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多练习几遍就能讲下来。

第三个层次——寻找规律做引导。本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如果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逐个练讲,显然费力且会让学生厌烦。薛老师则另辟蹊径,先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小故事结构相同,只是果树名、鸟名、鸟叫声、农谚发生了变化”这一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故事基本框架,空出三个小故事中的变化性词语,然后在学生反复练习讲好第一个小故事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提示,更换变化性词语,轻松试讲后面的两个小故事。

这样激发学生内心讲故事的欲望,树立学生讲故事的自信心,学生在一节课上就能够熟练地将全部故事讲下来,他们感到讲童话故事真简单。这一独具匠心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讲故事的技巧还发现了某些童话故事段落间结构重复等表达特点。

其实低年级很多童话故事都具有这一特点,像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等,我们备课时不妨也尝试一下薛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许会让学生从此爱读童话故事,能懂童话故事,也爱讲童话故事。

五、续编故事,发掘童话创作空间

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的对文本的主人公打抱不平,也有的对其行为有疑义,还有的对故事的发展有所“期待”,所以学生往往会有这种改变结局或续编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种教学机会,鼓励学生改编故事的结尾或续写故事,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创作童话。

如我在教学《蜘蛛开店》一课时,设计了两个想象习作练习:一是蜘蛛听了大家的建议,开店售卖的编织物不固定,价格也根据编织物耗费的时间来定,今后的生意会怎样呢?二是在蜘蛛被蜈蚣吓得跑回网上以后,又改了招牌,这回会卖什么呢?这需要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进行角色换位,展开想象,用稚嫩的语言写出自己心灵的感悟。

再如教学童话《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后彼此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苦寻找不到的悲伤做铺垫;教学第二部分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时再次让学生想象:鸟儿在寻找途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有的学生想到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重视。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还可以引导学生第三次想象: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象将学生带到一个个独特的场景中,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矢志不渝的友谊。

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又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与演练的平台,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配上音乐、图像、视频资料来学习,写书评、给童话配插图、做游戏、写童话日记等,都是童话教学的好方法。

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保持一颗童心来教学,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学生走进童话世界,与他们一起分享童话中的喜、怒、哀、乐,成为学生童年时代最贴心的朋友,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中心小学/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胜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