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林卡钢琴作品《夜莺》的情感分析与演奏处理
2020-03-23李江宁
1804年6月,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出生于俄罗斯文化底蕴丰厚的斯摩棱斯克地主庄园。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格林卡有机会接触俄罗斯民间音乐。格林卡受到民间音乐的启蒙,他在幼年时期就培养出了民族情感和爱国意识,这为格林卡日后的音乐之路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为其发扬传统音乐文化埋下种子。
一、格林卡的艺术创作
格林卡作为俄罗斯音乐的伟大创始人,先后创作出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响彻世界各个角落。其中钢琴变奏曲《夜莺》就是非常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乐曲是根据同名声乐曲《夜莺》改编而成,其大量运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以及俄罗斯民族舞蹈音乐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整个作品前后呼应,时而轻盈欢快,时而震撼人心,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情感完美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格林卡一生的音乐创作,毫无疑问促进了俄罗斯音乐的发展。青年时的他创作出优秀浪漫的乐曲《穷歌手》《威尼斯之夜》,中年游学欧洲,创作了室内乐《悲怆三重奏》等优秀作品。1834年春,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这一作品流露了俄罗斯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主义精神,象征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的诞生,首演时取得了社会各界一致的认可,被人们誉为“俄罗斯歌剧的曙光”,达到了俄罗斯歌剧的巅峰。紧接着格林卡又创作出一部以神话为背景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为今后的神话史诗歌剧打下根基。格林卡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音乐创作事业,为后世所敬仰,“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称号当之无愧。
二、格林卡音乐的创作风格
(一)具有民族特色和爱国主义情怀
格林卡年幼时期,他的音乐创作只有出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眷恋才能得到完美的实现,在格林卡的创作里,也大多包含了祖国故乡的民族音乐特色。在作品的选材上,他乐于在本民族取材,喜欢将自己对祖国和对民族的爱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交响幻想曲《卡玛琳斯卡亚》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此曲充分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积极乐观的性格特点。在乐曲的主题变化中,其采用了木管、小提琴以及三弦琴等民族乐器,不仅勾画出俄罗斯人民热闹非凡的舞蹈场面,而且表现了人民群众之间温馨的生活氛围。再看格林卡的钢琴变奏曲《夜莺》,格林卡自己化身为夜莺,通过夜莺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夜莺》中不同的变奏代表着安宁时期的祖国、战乱中的祖国以及战争胜利时的祖国等,这些都表现了他在音乐创作方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作品的多元化
格林卡一生在外求学,他热爱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大量吸收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例如:柏辽慈交响曲的激情、肖邦圆舞曲的浪漫、格鲁克歌剧的刚烈以及老施特劳斯的优美,都使格林卡所创作作品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三)具有民主精神
格林卡的创作具有的民主精神不仅表现在音乐方面,还表现在音乐作品的题材上。在音乐方面,他注重民族传统同时也注重人民的音乐创造力。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在他看来,音乐是民族创作的,音乐的发展与人民息息相关。格林卡在作品的题材上也普遍与人民联系在一起。例如,歌剧《伊凡·苏萨宁》不仅采用了俄罗斯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题材,还刻画出人民群众大无畏的光辉形象。另外,格林卡作品里具有的民主精神与1825年12月的人民起义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这在他艺术道路上有着重要影响。
三、格林卡钢琴变奏曲《夜莺》
(一)创作背景
变奏曲《夜莺》是格林卡在1933年根据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阿里亚比的声乐作品《夜莺》改编的。这首声乐作品旋律优美,由花腔女高音独唱,乐曲很多片段描绘了夜莺的叫声,使听众身临其境。这首声乐作品是作者亚历山大·阿里亚比在思念自己喜欢的姑娘时写下的,目的是想要通过这首情歌表达自己内心对恋人的思念和爱慕。这首情歌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创作人,成为很多作家、诗人、音乐家的创作素材。
钢琴曲《夜莺》属于一首变奏曲,“变奏”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义就是乐曲主题所具有变化性,后来随着“变奏”形式的发展,变成了我们熟知的“变奏曲”。在格林卡改编的这首变奏曲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采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他将本民族音乐元素和自己的创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钢琴变奏曲使《夜莺》呈现在大众面前,不但保留了经典曲调,还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元素,使得整首作品更加婉转动听,让人回味无穷。
(二)《夜莺》的情感分析与演奏
乐曲《夜莺》第一变奏中,第一部分主题部分两次转换到中声部,演奏旋律尤其突出,演奏情绪热烈、活泼,犹如夜莺在此起彼伏地唱歌。
开始的四个小节都是左手表现出来的,前三小节左手的琶音要柔美清晰地弹出来。琶音的速度一定要快,清晰地弹出每个音的同时要注意呼吸,手腕一定要放松,要刻画出夜莺的鸣叫声。右手的下行旋律节奏感要强,表演者在弹奏时要找准旋律线条,此时情绪隨着乐曲层层递进,仿佛在倾诉,又仿佛在回忆,速度变得稍快,声音由弱到强,到达顶点后又回归到平静,最后以一个三级和弦收尾。
第二变奏中,主要出现了三连音和六连音。在这里作者采用具有俄罗斯民族舞蹈特色的旋律,生动地将夜莺形象刻画出来,使受众仿佛看到夜莺欢快地啼叫和百鸟齐鸣的画面。
开始时连用六连音,弹奏时要注意手掌架子不能松,下键要干净清晰,把每个音都弹得饱满。右手的弹奏时下键要快,每个音要弹奏均匀。
此乐章的整体风格轻快活泼,最后一气呵成沉稳地停留在八度音上。随后,由原来的四四拍转化为四二拍,力度也由强到弱。在这一变奏中,乐曲主要通过采用俄罗斯民间舞蹈的音乐特色,展现出了俄罗斯人民自由洒脱的性格。
在接下来的第三变奏中,乐曲开始转向了大调,这一部分的旋律温暖、柔和,仿佛两只夜莺在深情地对唱,使观众情绪也跟着高低起伏。
右手弹奏时要手肚触摸琴键,弹奏时注意控制触键的力度和速度,采用委婉缠绵的方式进行弹奏。而左手运用的三连音伴奏要弹的很均匀,弹奏力度也要分出层次来,使整个乐段的旋律音调柔和、温暖。格林卡通过采用这种抒情方式表现自己对俄罗斯民族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深赞美,并且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向往。
第四变奏是整个乐曲中最简短的部分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此处为快板,并且出现了大量十六分音符,调性又重新回到了小调,一开始右手出现的两个琶音就像流星一样忽然坠落,打破了这片原本寂静的夜空。
在这里每一个音都是干净利落的,手臂带动感很强,手指直接下键,指尖一定要稳稳地撑住,不要塌架。左手则一开始就是连续跑动音型,一小节一乐句,指尖在快速跑动的同时要有乐句的呼吸和力度的强弱对比,此时应该注意踏板不能浑浊不清。一直到最后,左右手开始了反向进行,力度越来越强,手指抓紧琴键的同时利用手臂带动的方式弹奏。格林卡从小经历无数战争,懂得无家可归的痛苦,所以他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自由。在演奏时,演奏者要注意情绪的表现,表达出作者面对战争时内心的抗拒和呐喊。
在乐曲的尾声中,格林卡对之前各变奏里出现的所有旋律进行了综合整理,使整个尾声充满活力,与主题遥相呼应、贯穿始终,通过不断的旋律变化,形成了一种光辉、伟大的音乐形象。
尾声处演奏的技巧较多,有半音阶、左手跨越、装饰音等,在弹奏半音时要注意指法的运用,指法是否正确也影响着弹奏的速度。左手跨越上演奏者主要注意两只手交替弹奏时不要断开,要把音弹连贯,追求快、稳的同时,整体弹奏力度和音色要到位,展现出一种雄伟的气势。此乐段深切地表现出格林卡对祖国的热爱、民族的关怀,以及渴望回归祖国怀抱的炙热之心。
四、结语
钢琴变奏曲《夜莺》中大量运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舞蹈音乐特色,具有民族性。整个作品前后呼应,时而轻盈欢快,时而震撼人心。格林卡通过钢琴变奏曲《夜莺》不仅传承了俄罗斯民族音乐,还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都融入到这首乐曲中,表达了他内心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作者简介:李江宁(1982-),女,甘肃平凉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教学与演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