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基础实训课程改革初探
2020-03-23杨梅王浩杜继涛王朴
杨梅 王浩 杜继涛 王朴
摘 要 依据数控技术(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实际情况,针对目前企业数控技术职业岗位(群)的要求,采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探讨对教师“产教研”融合能力的培养途径,建设“产教研融合”平台,通过将企业实践产品融入机械加工基础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在实现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数控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产教融合;机械加工基础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G306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2.016
机械加工基础实训是数控技术专业一门培养学生掌握普通钳工基本技能及安全文明生产规程的专业特色课。通过本课程实训,要求学生掌握:零件修配技能、普通工装夹具装配方法及技术要领。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多数都在延续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思路,虽然近几年来对技能操作方面已有所重视,但根本上依然没有摆脱原有的思路,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较多理论知识的输入,对实践操作部分缺少足够的练习,这样就造成了毕业后在工作前必须接受“回炉重炼”的过程,才能基本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西方先进国家,如德国的院校,他们采用的是“学徒制”教学,学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吸收理论知识,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徒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1 课程设计的理念
机械加工基础实训属于数控技术专业的特色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的一门与零件装配相关的实训课程,对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产品的装配关系的基本能力至关重要。目前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与西方高职院校的不同,我们的教学虽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但非常有必要通过工作导向和项目式教学,将企业实际产品——微型铣刀研磨机引入实训课程,实现实训技能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提前接触到企业的生产实际,并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实现产教融合,使学校和企业得到双赢。
2 教学内容
机械加工基础实训的课程内容,包括零件的锉配、钻孔、扩孔、锪孔、攻丝、攻丝及铰孔加工,零件锉配、工装夹具装配等。建设过程中以企业实际产品机构中的各个零件为项目,分别进行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训练,最终目的是将每个零件合理正确装配成如图1完整的机构,并能正常运行。
3 教学方法
根据机械加工基础实训的课程特点,主要从现代零件制造和装配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入手,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逐步引入零件拆分、锉削、修配和装配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基本装备,并对其基本原理、結构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规范的拆装顺序和方法,巩固和加深学生根据不同的零件特征以及不同的精度要求选用不同的设备或工具,完成零件的拆装,真正适应企业的需求。
4 教学手段
(1)首先使学生通过前期学习,掌握锉削技能基本要领、具备零件修配能力、了解零件抛光技术、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相关工装夹具的装配方法。
(2)此后尝试进行项目式教学法和产学合作教学法,项目来源于企业真实的机械结构。首先将机械结构拆分,按小组学习方式,在先修的现代测量技术实训课中,使学生运用各种测量设备对各零件进行数据测量,并完成各零件的视图表达;然后在数控加工实训课中运用数控机床完成各零件的加工;最后利用本课程中的零件修配及装配方法,将所有零件装配完成,要保证装配后的机械结构能正常运转。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发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配备齐全的实训教材,满足教学需要;加强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建设和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在此基础上更新和完善本课程教学大纲。
5 结语
总体的实训一体化教学建设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即在实训主体上,实现由以教师布置任务为中心向以学生自主分析、制造为中心的转变;在实训形式上,实现由单一型向多样型、由试题型向产品型转变;在实训内容上,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创新意识培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庞钰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探索和研究[J].智库时代,2018(23).
[2]邱宏峰.“工学结合、产教研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衢州市技师学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建设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05):41-43.
[3]李君.应用型大学教师“产教研”融合能力培养途径研究——以云南工商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为例[J].中国培训,2016(16):70.
[4]张鹏飞等.基于机械加工基础性实训整合及有效衔接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2.
[5]王世新.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