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

2020-03-23李慧周玲元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情境

李慧 周玲元

摘 要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相关研究,分析总结了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的现状,凝练出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方向、热点和难点,以便增加对这一研究课题的理解。通过输入关键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给出了智慧图书馆和图书馆微服务定义,总结并归纳了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微服务 个性化服务

分类号 G252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micro-service of smart library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micro-service of smart library, and condens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hot spots and difficulties of smart library micro-service, so as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research topic. Through keywords,literatures on the micro-service of smart library in recent five year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Given the definition of Smart Library and library micro service, an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trend of smart Library micro service.

Keywords Smart library. Micro-service. Personalized service.

当前,国内图书馆服务正在向“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App客户端)转移,高校图书馆微服务通过移动端方式展示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是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创新举措之一,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服务内涵。社交媒体和App入驻图书馆的好处在于增加馆际之间信息的互通性,减轻图书管理者的负担,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信息分享,图书信息资源会以更加快捷及时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三微一端”进入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的服务呈现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因此这一服务便称之为智慧图书馆的微服务。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今后在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因此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也成为当下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 智慧图书馆相关基础理论

1.1 智慧图书馆

“智慧”一词表示事物的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1],“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学者发表的一篇题为《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的会议论文中,作者在论文中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它能帮助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找到需要的资料[2]。这是国际上首篇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研究的文章,然而在图书情报界没有过多地引起学者关注,直到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才真正引发学者对“智慧”概念的广泛关注,图书馆作为传统行业也积极融入“智慧”行列。智慧图书馆的出现融合了“物理图书馆”与“数字化技术设备”,如今很多的高校图书馆和大型公共图书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的技术打造馆际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读者寻找资源更加便利,图书馆管理者更加节省管理成本的智慧型图书馆。本文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形成的一种智能化建筑,是智能设备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而智能设备和高度自动化管理是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客户端,以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来实现的,智慧图书馆技术通常包括感知传导、分析判断和服务提供三方面的技术,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图书馆系统。利用这些智能技术,可以提升图书馆对学者学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1.2 微服务

事实上,微服务就是一种新媒体服务,在信息时代多通过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新媒介平台通过图片、视频、文本、链接等相关信息开展宣传和推送服务。截至2017年12月即时通信用户已超过7.2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超过5.79亿人,微博用户已达到3.16亿人[3];以此同时Facebook全球用户已有20亿[4],Twitter用户3.3亿[5]。微信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网民的大众交流平台,继微信之后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随之而来,人们渐渐进入了以短小精悍为特征的微信息时代。目前,微服务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梳理总结研究者们关于图书馆微服务的文献,对图书馆微服务的定义为:在大数据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图书馆(以用户为信息接收和传播为中心),依托各种社交媒体以及图书馆App等信息技术,通过PC、iPad及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为用户提供图文并茂,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6],它是一种“随时、随地、随身”的动态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服务方式和手段因人的流动而流动。目前图书馆开通公众号是最为普遍及有效的微服务措施,国内外图书馆用户大多通过手机即可获取图书馆提供的各类资料和服务。读者通过图书馆公众号不仅可以在图书馆预留位置,还可以对相关图书资料进行动态追踪。

1.3 MVS技术

随着Web2.0的技术发展,移动搜索已成为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MVS(Mobile Visual Search移动视觉搜索)成为信息检索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的MVS技术国内外都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国外对于MVS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其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及其推广上。MVS的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学举办的首届移动视觉搜索研讨会上提出的,随后几年国外的MVS技术应用随着移动网络和设备,基础理论等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迅速介入到如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各个信息领域[7]。MVS的发展是基于MS(Mobile Search移动搜索)理论和实践发展而来的,是MS的拓展和延伸。2002年英国出现的“手机搜索乐曲名”是早期的MS一种表现形式[8]。Kolmonen 將MS定义为:MS是一个为移动设备提供服务的软件或是网站,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如关键字词等可得到与搜索条件相匹配的结果[9]。在此基础上斯坦福大学图像系统工程中心的专家学者将MVS定义为:一种拥有强大的图像及视频处理装置、GPS等功能的移动设备,以获取图像或视频作为搜索对象,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检索视觉对象取得相关信息的搜索方式[10]。MVS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的作用在于能使其拥有的图像视频处理器可以处理海量图书资源数据,满足读者需求。

2 智慧图书馆研究方向

2.1 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方向分析

图书馆服务在新媒体的相关应用研究一直是国外学者聚焦点,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1)“智慧图书馆”理论探索。国外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大多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为情境感知服务,比如Lee[11]认为情境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图书馆图书推荐服务;Song[12]推出大厅灯光自动开关功能,根据用户的时间和位置决定是否提供灯光服务;Hicks[13]使用QR码链接地圖和指令的标识系统,以及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位置信息解读系统;在此基础上Younghee[14]指出下一代图书馆应该融入情境感知技术。研究表明通过解读用户“情境”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当下“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

(2)图书馆微服务现状及比较优势。实践表明图书馆微服务更具时效、针对性更强。Niusha C F[15]通过研究吉隆坡的22所大学图书馆显示,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新媒体服务是图书馆主要对外沟通和服务方式;也有学者针对微服务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Huang J和Guo J [16]等对图书馆微服务和读者的互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Evgenia V和Emmanouel G[17]通过总结2006至2012年间的相关文献,收集和描述有关在图书馆学领域使用Facebook的研究,系统的评价如何通过Facebook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并且总结了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在使用Facebook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但是对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发展Manes[18]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微服务领域存在地区差异,是因为社会媒介有4个重要元素在起作用,分别是:以用户为中心、丰富的多媒体经验、社会富裕、社区创新。发达国家的社会媒体具备这些元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媒体来说却有所欠缺,还不能完全利用好社会媒体这一工具,特别是在图书馆服务这一方面。

(3) 新媒体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移动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兴起,给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机会。Kristina[19]展望未来图书馆在Facebook、Twitter中可能开展的微服务;Jacobson[20]研究图书馆如何使用新媒体、应该提供哪些服务、用户使用的积极性等内容。以此为契机,科研人员创新性设计并实现了诸多新媒体服务,如Walsh[21]、Kane[22]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智能手机端的二维码网址链接,并在高校图书馆中实施;Adomavicius[23]设计并实现了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领域的个性化服务推送系统;Swell [24]认为对于图书馆运用Twitter这一主题的大部分文献资料都是关于信息传递方面的,只有少数研究人员尝试对图书馆推文进行内容分析,所以Swell更加注重图书馆微服务中推文的研究。

2.2 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方向分析

关于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理论探索、模式构建和微服务评价及绩效考核三个方面。

(1)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理论探索。国内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基于智能手机的终端应用很大程度上赶超了国外。国内学者对图书馆微服务更集中在智能手机终端的个性化微服务。李民[25]结合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及推荐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基于智慧推荐的高效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从推荐系统的角度拓宽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视角。毕强等[26]认为是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阅读服务;吴锦辉[27]、李民、王颖纯等[28]从多个角度对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图书馆微服务进行理论探索研究;综上可知,国内学者从微博、微信、App等多角度、积极的拓宽图书馆微服务内涵。

(2)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模式构建。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图书馆开展App微服务进行了研究,比如王保成[29]等构建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微服务客户端;高春玲[30]、夏立新[31]等构建基于SoLoMo的智慧图书馆微服务App;曾子明[32]试图构建智慧图书馆的移动视频搜索模型;孙翌,李鲍[33]等人探讨了微信在图书馆微服务中的应用,构建了微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但尽管微服务模式形式多样,符玉霜[34]、李冠南[35]等在对图书馆App使用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模式构建的App功能性、目的性相对单一,甚至同一个图书馆的不同微服务模式间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由此迫切需要整合“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于一体,集中统一检索,以实现与该服务模式的无缝访问、共享“情境”数据,提高服务精确度和用户满意度。

(3)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评价及绩效考核。相比移动图书馆,微服务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黎春兰等[36]对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量化管理研究;傅钰[37]对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当前图书馆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尽管不断增加,但推送内容、宣传推广方面表现不一,认为需要对微信服务进行多层次定位,制定规范的微信公众号管理制度,以便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得到全面的使用。刘兰[38]对图书馆推广模式及保障机制进行了细致研究;蒲筱哥等[39]构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模型;刘健等[40]提出基于聚类的群组AHP方法对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指标体系进行测评,进而构建图书馆微服务评价体系;郭文丽[41]、毕达天[42]从信息生态、人文关怀等角度进行评价。可见图书馆微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评估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改善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3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状况

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的提出是在2003年,社交网络的出现为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国内外的学者对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服务进行了广泛研究。

(1)国外图书馆运用社交网络技术较成熟。学者Sultan M. Al-Daihani和Suha A. AlAwadhi[43]认为社交媒体介入图书馆应用中的好处在于增加馆际之间的信息分享,给读者提供数据信息。Twitter以其简洁,使用轻松,虚拟社交闻名,很多图书馆已注册Twitter账户[44],例如,在2011年,美国有85个图书馆是研究图书馆协会的成员,他们在Microblog上使用Twitter[45];美国国家图书馆2014年的报告显示,美国84%的最大图书馆都有Twitter账户[46]。国内图书馆也在引进社交媒体,如在微信、Twitter等社交软件上开通图书馆公众号,方便读者进行图书查询、预约、借阅等,同时设置图书馆的相关推文,如在微博、Facebook上开通图书馆账号,这些账号上的推文主要是对图书馆相关的活动及部署以推文的方式对读者进行通告。

(2)国内图书馆“三微一端”微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内对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的初始阶段大约在2008-2010年[47],比国外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稍晚5年左右。图书馆“三微一端”的微服务正在迅速发展,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急需改善。覃凤兰教授[48]在腾讯推出微信社交软件一年后针对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这些高校图书馆开通微服务平台的仅有20%,虽然这些高校图书馆微服务存在开放率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栏目设置较为简单的问题,但是高校对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仍在继续完善。唐琼、袁媛[49]等人发现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利用微博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及发布各类新闻、资源信息等方面,各图书馆微博侧重点存在差异,建议我国图书馆微博服务发挥更好的服务需要制定微博管理的相关制度。

由此可以总结,国内外对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研究正在逐步推进,社交媒介及图书馆App正逐步深入传统图书馆行业中,成为图书与情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4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热点研究

4.1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建设

国内外关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平台建设的文献不在少数,特别是图书馆App或者是图书馆在微博、微信、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软件上推文及公众号的运用。国外对于图书馆的微服务的研究稍早于国内,在很多领域中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获得了很高的认知、认可和专业用途。例如Sokoya等[50]调查到,研究尼日利亚农业研究人员使用社交媒体主要是与专业同事联系。研究表明,农业研究人员利用社交媒体分享知识、获取技能,并与他人合作,以进行研究和发表研究成果。Dickson和Holley[51]认为,社交网络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创新和有效的方式,可以与用户建立联系,并且,当社交媒体应用于图书馆时,比如说Facebook可以与学生互动,并促进了图书馆内外的专业性关系的发展。

纵观近几年的文献,不少学者对关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App及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相关社交软件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问题进行了研究。2007年,Facebook成为了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题[52],代表了学者对新兴社会现象的兴趣。 Fasola[53]以问卷形式调查了Facebook等社交媒体促进图书馆服务问题,以及影响读者对其使用的看法和接受度的因素。Noa Aharony[54]对公共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做了项调查,旨在描述和分类Facebook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的使用,以便了解Facebook在图书馆使用的模式。国内学者较热衷于图书馆App平台建设及其服务的研究,有学者[55]以宁波大学“智慧图书馆”App应用为例探讨了“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智慧图书馆平台建设的研究渐渐趋向于深层次化,由单纯的平台研究转向平台服务研究。

4.2 MVS运用于智慧图书馆

MVS与图书馆的结合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MVS能够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它与图书馆的结合能够分散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提供中心地位,因为MVS图书馆系统中的所有中转站(包括图书馆方、书店、书商、个体用户等)都可以成为知识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或获取者,实现信息传播过程的“点对点”对等传输和知识信息的高度共享。MVS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仍在初期阶段,国内外对此项研究的人数并不是很多,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是信息检索技术运用的一个重要平台,MVS技术的推广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对于MVS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第一,MVS信息检索需要多样化。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开通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的图书馆管理更加复杂化,特别是微服务平台本身的信息检索功能更要与时俱进,而现在相应的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上的信息检索技术仍停留在文字检索的服务模式上,忽视了当今微时代的发展特征,没有将海量的微视频、图片、音频等容纳到信息检索的范围之内。例如读者将所拍的一本书图片上传,即可显示该书在图书馆的馆藏信息。第二,建立视觉对象知识库。MVS的应用需要视觉对象知识库的支持,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知识库有利于检索对象在检索过程中更加匹配检索信息。在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中建立视觉对象知识库既可以完善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又可以多样化的管理、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全方位的搜索。虽然视觉对象知识库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是智慧图书馆完全利用MVS技术和建立视觉对象知识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Web2.0技术的日益成熟,MVS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技术无疑将为图情领域的发展锦上添花,给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带来机遇。

4.3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情境感知模式研究

国外对图书馆微服务情境感知模式研究较早,并且研究成果颇多。Castano. B等人在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并且利用RFID技术,研发出了图书馆的智能借阅系统,SCHILIBNT在1995年提出了情境感知技术的概念。Markus Aittola[56]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通过情境感知技术感知图书馆内外部变化,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可移动的图书馆,并介绍了运用于奥卢大学的移动图书馆定位服务软件(Smart Library)。Bilandzic M[57]以State Library of Queensland为研究对象,从图书馆用户的角度,明确了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智能空间技术的设计策略,以提升图书馆作为联系和非正式社会学习的场所特性。

2012年Lee. Jeong-Mee[58]提出情境感知可应用到图书馆中,并且通过一些例子介绍了情境感知计算的概念及提出了在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中情境感知技术的应用。Younghee Noh[59]指出图书馆应用的情境感知系统可以识别进入图书馆的用户,为新老用户提供适合每种情况的最佳服务。基于情境感知还可以通过检测用户的行为,移动路径和温度等来识别需要紧急援助的用户。Jacobson[20]着重于研究如何使用這种平台,提供什么服务,以及服务用户的热情。Calvi等[60]研究了Facebook、Twitter等新媒体是如何在图书馆微服务当中应用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对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情境感知的研究晚于国外,但发展迅速。在2010年以前国内已经有“智慧”意义上的图书馆建设范例,例如2005年,上海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领先者,为使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率先开设了手机图书馆。在澳门,首次使用RFID自助图书借阅系统的图书馆并且提供自助打印机、字体放大机、自助式图书消毒机等自助设备,以方便用户使用。胡文静[61]建构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数字图书馆体系构架。刘健[62]论述了图书馆微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通过以上的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利用情境感知技术,为数字化图书馆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实践中,这些学者所提出的理念也得到了部分实现,例如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在使用“学习通移动图书馆”就能实现部分图书和文献智能推荐功能。

4.4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用户信息保护研究

微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捷与乐趣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带来巨大威胁。人们在使用各种软件时是需要注册登录个人账号,而账号隐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随时会面临着泄露的危险,所以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同时需要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不受侵犯。

(1)国外的法律文化中比较崇尚个人的权利至高无上,所以对个人的信息保护受到非常关注,对智慧图书馆微服务下用户的信息保护及其相关法律较完善。另外,国外的信息科技早发展于我国,以至于研究图书馆微服务用户信息保护的课题早在90年代已受关注。Davies,和J. Eric1[63]以英国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英国大学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中与数据保护管理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认为英国虽然有对数据保护立法,但是关于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最好的做法是加强和提高个人及图书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Paul Sturges和Vincent Teng[64]希望通过调查制定关于信息专业人员隐私问题的准则。云计算的发展使得未来的商业信息中包括更大范围的可移植性和个性化信息,这一特性将对隐私提出挑战,Paul Pedley[65]从企业图书馆及其用户的角度考虑隐私问题,认为解决隐私问题的策略包括供应商管理以及隐私数据保护审计。总体上来看,国外对于图书馆个人隐私权的研究成果渐趋成熟和完善。

(2) 国内学者从法律、图书馆机构和管理角度看待用户信息保护。我国近年来对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重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提上法律日程,已于2007年通过专家组的研究拟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刘青,黄圆圆[66]针对即将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信息服务中用户信息的保护条款,分析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侵害用户信息安全的行为,并根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用户信息收集、分析利用、存储传播等过程的影响,从立法保护、机制改革、技术改进等方面探讨了适用的对策。赵培云[67]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出现的隐私权问题出发,通过其危害性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立法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谢珺[68]认为《图书馆法》中应明确图书馆对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义务及法律责任,并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图书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职责,以及违反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国内学者大多关注从法律角度来探讨用户信息的保护策略,而池媛[69]从图书馆核心价值视野中分析了读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认为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两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并以此探讨了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的具体形式。

5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难点

首先,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所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与用户信息保护相矛盾,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是智慧图书馆微服务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图书馆微服务利用情境感知技术跟踪用户浏览习惯,通过系统检索完成用户信息搜集使得用戶信息失真;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了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对用户信息的传输效率,并且增加了传输环节,加大了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威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方案能够解决图书馆微服务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与用户信息保护之间的矛盾。

其次,缺乏智慧图书馆微服务运用MVS技术的相关研究。目前,图片、视频等海量视觉信息已经充斥在网络中,这些数据也将逐渐成为图书馆大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MVS技术采集的移动智能终端采集的视觉数据必将作为检索对象以获取关联信息,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数字图书馆的新型信息检索模式[70];此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资源存储方式存在高成本、低效率、高风险等问题,而运用MVS技术进行资源管理,将避免这些问题,使得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呈现高效率,低耗能,智慧型等优点。有研究者试图把MVS技术引入图书馆微服务中,但关于这一技术在图书馆中具体应用还未出现相关措施。

最后,缺乏图书馆情境感知微服务模式评价研究。用“图书馆微服务+情境感知+评价体系”作为关键字(或类似的关键字)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进行搜索,尚无对图书馆情境感知微服务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国内外在智慧图书馆、情境感知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微服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情境感知技术起源于国外,所以国内的学者对情境感知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的研究相比较于国外还有待完善,尤其是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情境感知和图书馆微服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成果比较少。

6 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趋势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微服务研究为国内的“三微一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发展指明了方向,图书馆应适时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充分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技术含量”。

本文通过以上的国内外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文献的分析,总结出研究现状,热点及难点,发现智慧图书馆以后的研究趋势有如下几点。

(1) 随着各大图书馆微服务的相继开通,学者对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研究不断深入,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将会更加清晰。虽然国内在图书馆微服务研究的初期对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进行过相关探讨,但是目前这一概念还是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归纳,尚未统一的定义,也没有解决类似如图书馆微服务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机制,通过哪些平台来实现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将会对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开展系统理论的研究。

(2) 虽然目前“智慧图书馆”理论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急需创新性深入研究,特别是结合情境感知的“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模式设计、应用及评价研究还未见到相关论著。

(3) 目前图书馆微服务创新研究涌现了许多微服务模式,但往往目的性单一,单纯是数字图书馆内容平移到移动图书馆的业务过程,且图书馆实体与线上联系不紧密。今后“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模式研究应该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敏感”数据的共享,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4) 精准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的一项方略,信息扶贫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触角将慢慢扎根贫困地区,为山区人民提供服务。图书馆作为人们直接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必然承担“脱贫攻坚”中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智慧图书馆”微服务相当一段时期内的研究热点。

猜你喜欢

图书馆智慧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