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项目过程管理 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2020-03-23龙吟冀松
龙吟 冀松
摘 要:本文以如何完成年度内部审计计划为出发点,以审计项目管理为抓手,通过节点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等几个方面,阐述高效、高质量完成年度审计计划,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的方法。
关键词:审计计划;项目管理;风险评估
最近总有朋友提出年底计划完不成、集中加班出报告、下属抱怨项目节奏太快等问题,问有没有好的审计制度可以分享给他。经过沟通,才发现其实他们公司的各类审计制度都比较完善,导致最终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出在了项目管理的过程。
一、科学制定管理办法,全面把控项目进度
科学制定审计项目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审计方向,合理控制项目进度,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审计质量;还能够激发审计项目人员工作热情,促进审计人员自身成长。
1.“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合理制定项目计划
现代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职责是灵活的,是可以根据整体项目进度进行变动的,但是组织架构对于一个组织价值的发挥是重要的保障之一。随着企业经营不断发展,集团化、多元化、数字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多变的,优秀审计团队要求其成员来自于多个行业领域,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甚至需要从事过多个岗位。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员有机结合,最大化发挥其价值需要的是“明确职责、灵活定岗”。可以根据每个成员工作的年限,在各方面领域擅长的项目,机动担任项目负责人、现场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角色。
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管理的主体,负责制定项目管理方法,明确现场负责、项目组成员等角色的分工控制项目进展、质量。现场负责人是项目管理的灵魂人物,要求具有一定审计工作经验;较强的实施能力,沟通能力,是审计团队的中坚力量。包括:参与审计进点会、指导现场工作、参与指导访谈、审计底稿复核、撰写审计报告等多个重点环节。
审计团队成员不一定都是团队的新鲜人,他们可能是具有某一领域特长的专家,要求项目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根据其特长灵活有机的安排其工作内容。一方面要发挥其自身专业特长在整个团队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其自身对职业的规划给予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和灵活的培养。
2.“定期汇报”及时汇总,保证项目全程可控
对于审计项目的管理需要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审计团队全体成员应当按照一定要求,记录项目进展,定期向负责人汇报沟通。控制好现场阶段的进度,是保证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将现场阶段的汇报事项分为“日、周、月、中、终”几个不同的时间点。以现场审计时间2个月左右的项目为例。针对“日”汇报:审计项目负责人应该通过邮件、微信等高效每天向审计现场负责人(可能存在不同分组,多个现场负责人)收集两项重要信息,一是当日发现的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二是存在的组内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进行统一协调;针对“周”汇报,可以要求各组现场负责人通过会议形式统一进行周工作汇报(远程视频或者现场均可),通过该措施,及时汇总各组问题,同时将各组查到的线索进行交流,对于各组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关联的问题及时“互通有无”,对于单一组别无法证实的问题也可以相互印证;针对“月”汇报,可以由负责总部审核的项目组牵头,将本月内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及时甄别,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逐一梳理,为报告阶段做好准备;针对“中”期汇报,项目进行到中后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可以对各组现场负责人进行召集,集中2天-3天时间,进行报告草稿的撰写,汇总前中期项目中发现的报告因素,初步搭建报告模板,同时针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证据的整理,对于那些需要后期补充资料,继续深入调查的事项进行统一梳理,同時也需要根据前期的情况再次调整确定审计重点;对于“终”其汇报,现场审计工作基本完成后进行“终”期汇报,于汇报结束后3日-5日内进行重点问题调查及高层领导访谈,核实审计底稿,结束现场工作。
3.“有始有终”重视报告,确保结果及时落地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审计人少事多,项目安排非常紧张,临时项目又特别多,大多数出现人手不足的现象,甚至有的项目组结束一个现场,立即赶赴另一个现场,无法集中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对审计工作的客观评价,是整个审计项目成果的集中体现,如果不重视审计报告阶段,整个审计项目就缺少了“最后一公里”。审计报告是团队工作成果,不是团队某一个成员的工作,更不是现场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在有充足的时间前提下,审计工作应该全员参与。
项目负责人应该集中现场负责人以及重要项目组成员,根据审计底稿共同参与审计报告的拟定,实时参与同被审计企业交换意见,直至报告正式印发。审计报告的征求意见稿最好不晚于审计项目现场结束后的一个月内,一是保证现场查处的额情况得以及时汇总记录,二是可以和被审计单位就争议问题做到即时沟通解决,审计报告一定要做到事实清楚、数据准确、客观全面、文字精炼、索引清晰。
二、合理控制审计风险,全面确保审计质量
对于内部审计来讲,审计质量是工作的灵魂,内部审计的工作进度并不是以年度审计为周期,更不会根据报表周期天然的划分淡季、忙季。很多时候内部审计也不需要靠着接手项目的多少来保证人员生计问题。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11号令)内部审计的定义:“本规定所称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企业的完善治理,实现目标。所以工作质量重要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要远高于数量。
1.“三级复核”控制风险,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是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方式。审计的项目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三级复核”需要贯穿于计划、方案、现场底稿、报告等多个阶段。审计项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可以通过复核过程把控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质量,了解项目重点内容,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复核的岗位在很多项目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模式进行,一个人不需要永远承担复核责任,也不可能永远被复核。可以让某个领域相对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复核人,其他人担任被复核的角色,在不同领域的校色互换,有助于发挥成员的个人优势,增强工作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团队成员进行换位思考,共同推动审计项目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