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修,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2020-03-23文利
文利
【摘要】课例研修是针对教师教研工作中的“教”与“研”脱节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继续教育方式。文章以《泊船瓜洲》一课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谈谈教师如何通过课例研修,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课例研修;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专业知识),这样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性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年比一年富起来(即专业实践);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可以归入专业精神方面);教师要有语言修养(即专业能力)。”[1]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聚焦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注重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是一种目标指向性强、效率比较高的教师教学研讨活动。课例研修最早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日本,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向性,是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继续教育方式之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泊船瓜洲》一课的教学案例为研究对象,教师将通过这一课的备课、说课、授课及课后反思等实践活动,螺旋式地提升专业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转变理念——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放手式”教学
1.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单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思乡专题的开篇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诗文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描写王安石在瓜洲古渡口停泊時的所见所思。根据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首诗歌的情感不能简单、直白地理解为“思乡”,还掺杂了作者期待、激动、忐忑、紧张等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命运未卜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鉴这首诗,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教师可以先明确教学目标(表1),设计学习任务单(表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多种形式,教学设计灵活多变
(1)熟读成诵“明诗义”。古诗诵读要经历三个阶段(如表3)。
(2)借助图画“明诗意”。在学生熟读古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文画出推想示意图,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古诗的含意,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教师:“①请根据诗文画出推想示意图。②这首诗中藏哪三个地名?请在图中标明出来。③诗人此时站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④说一说诗人站在古渡口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的绘画(如图2):
(3)研究创作背景资料“悟诗情”。“明月何时照我还。”这轮明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作者要传递的情感,教师还要和学生一起研究作者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思乡之外的期待、激动、忐忑、紧张等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人命运未卜和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根据作者的背景资料,瓜洲古渡作为王安石北上南下的必经之路,王安石有三次经过瓜洲古渡(如表4)。
学生通过研究创作背景资料和共同探讨,发现、感悟了这首诗歌不拘泥于一种单纯的思乡情结,还蕴含了作者很多种复杂的情感,是作者当时百感交集、五味杂尘心境的真实体现。
3.拓展传承,从“浅尝辄止”到“深度体验”
在平时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在经历了“解诗题”“知诗人”“读诗句”“品诗意”“悟讲情”等五个环节后,就算完成古诗文教学任务了,忽视了对古诗文的拓展学习和文化传承。在《泊船瓜洲》课例研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拓展环节,让学生对古诗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1)体会“绿”字的传神。“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显得非常生动、传神。教师可以运用诗句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绿”字的传神(如表5)。
(2)聚焦诗歌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象决定了诗歌具有多义性,为读者提供了从不同维度解读诗作的可能。因此,理解诗文的意象,能更透彻地理解诗文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对比《泊船瓜洲》《忆昨诗》中“春天”的意象,表现王安石的家国情怀(如图3)。
《忆昨诗》中“春天”的意象,表现王安石的少年志向,《泊船瓜洲》中“春天”的意象则是家国情怀的表达。作者站在瓜洲古渡,前面等待他的是“国”,是天下兴亡。
②对比《泊船瓜洲》《与宝觉宿龙华院》中“明月”的意象,触摸作者的诗心(如图4)
《与宝觉宿龙华院》是十年后王安石回到家乡,再次回想起瓜洲古渡夜晚的明月写下来的诗文,体会作者笔下依然不变的明月是指什么呢?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学的传承。
课例研修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指向性很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课例研修不仅可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教学的引领者,而且可以让教师突破专业瓶颈,提升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参考文献】
(苏)B·A·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