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一路狂飙突进,又渴望诗意地栖居

2020-03-23康琴

廉政瞭望 2020年1期
关键词:绿皮火车年轻人

康琴

从新世纪初到今日的20年间,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仅从2002年至2011年,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就增长2096万人。城镇化的背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奋斗改变命运的背后,农村与老家成为越来越多人疏离的故乡。随着物质与财富的日益丰富,国人出门旅游的目的地或许已经从拉萨扩展到了布拉格,世界正日益变成一个“村”,但人们却在越来越小的世界里,开始怀念起那日益淡忘的故乡的模样。

一键下单与消费主义陷阱

物质生活与消费习惯相辅相成。

2019年的国庆7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前走过一支特殊的方队,当他们穿着红黄蓝色的冲锋衣,骑着电瓶车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时,很多人开始惊呼:他们是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人——外卖小哥。

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3.58亿人,2019年则超过了4亿。人们下班后等米下锅变成等外卖小哥,从抢地摊货到刷拼多多。谁能想到,改变生活方式只需要二十年时间。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到如今便宜又方便的网购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购物方式。随着拼多多的崛起,连淘宝都没有触及到的老年人群都已经开始网购,号称中华第一商业街的上海南京东路,虽然目前依然有很多国际品牌,每天依然涌动着很多人,但大部分人是游客,只是过来拍照打卡。

2000年,人们的支付方式还几乎都是用现金进行交易,尽管在1979年,中国银行就发布了第一张信用卡,但这20年,内地信用卡体系进展非常缓慢,而随着支付宝的成立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人们首选的支付方式。连西方经济学家都惊讶,中国直接跳过了信用卡支付,由现金支付变为移动支付。现在连菜市场卖菜的大妈摊位上都摆了一个收款二维码。

互联网电商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一键下单、次日即达,还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各式购物节,几乎消灭了物质生活的缺憾,但也让钱包一再透支,难有止境。

在钱包渐空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也包办了人们的生活,外卖、打车、送药、挂号……几乎没有手机不能解决的问题。生活似乎从未如此便捷,一机在手,尽享所有。当人们热衷于躺在家里等待一切送上门时,也在催生一种独有的文化。

“小破站”与青年文化的胜利

“21世纪的一零年代即将落幕。这十年,B站与大家一起成长,见证了网络青年流行文化的飞速变迁。动漫、影视和游戏领域中诞生了属于这个世代的经典,也创造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作为10年代的总结,B站的跨年晚会被网友评为“这么多年来最值得一看的时代盛宴”。

20年前,年轻人开始在QQ里生涩地加陌生人尬聊,此后,他们在天涯贴吧盖楼,在人人网结交朋友,在豆瓣找到自己的精神归所。10年前,刚诞生的B站还只是一个二次元的社区,开创了“弹幕”这种新的玩法。如今,它已经拥有超过7000个文化圈层,季度日活3760万,日均视频播放量7.25亿次的大平台。

这个中国宅文化发祥地,众网友口中的“小破站”,在跨年晚会后两天里,股价暴涨超18%。6天之中,晚会回放量超过了6700万,弹幕数达244万,“补课”成了观众在前两分钟刷得最多的弹幕,寓意着观众是在元旦之后回来补看晚会。

这是一场年轻人的胜利。

正如B站董事长、CEO陈睿说,B站成功主要是因为用户喜欢,她希望B站能够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在这里能够开心,交朋友,把握最新的娱乐趋势,甚至在这里学习。

20年前,一份娱乐八卦报纸常常是班级里流传的宝贝。人们仍然记得2005年,选秀节目《超级女生》在全国引发追星狂潮,全国手机短信投票投出了百万数据,李宇春成为票选草根之王。

借由通信的迅猛发展,视频、游戏、直播等一度依托电脑及大型设备的娱乐或传媒形式,开始通过手机不断塞满我们的大脑。2020年天猫年货节9大黑马年货中,《人物》当期杂志靠明星肖战封面爆卖1356.6万元。惊人的变现能力背后,是娱乐文化的狂欢。

20年前,恐怕谁也想象不到,那些在全世界的电视屏幕里都能看到的一板一眼的新闻联播主持人,有一天会“走下神坛”,在镜头前拿起了自拍杆。

潮流从来都是追随年轻人,而年轻人也反过来影响潮流,一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主题,必然是与年轻人密切相关。

追求有意义,不如追求有意思

时间最会大浪淘沙。

20年前成长的烦恼如今已变成中年的烦恼。而新一代年轻996社畜们习惯性“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熬夜不见得是加班,也很有可能是在打游戏刷剧。佛系的他们还信奉一条人生哲学:养娃不如撸猫。

20年间,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开始从有意义到有意思。也许90后、00后最令早生年代的人羡慕的一点是:他们太有主见,不用谁来告诉TA应该做什么。他们不盲目崇拜英雄,也不小看任何特立独行。

英雄主义的远离未必是平庸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只是想过一种与父辈们不一样的活法。

从武汉一商场里月薪三千的彩妆推销员,到年入千万,能与马云叫板带货能力的直播主,人人都想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分一杯羹,成为李佳琦,却少有人关注一句“Oh my god”背后还有多少努力。而那些衔着金汤匙出生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想法。留洋归来的富二代王思聰放着亿万房地产家当不管,偏要去搞电竞。而谁能想到成为职业电竞选手不仅可能年入千万,还可能为国争光。

毫无疑问,对于人生规划,新兴人类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在意义与意思之间,选择更感兴趣的事情去做,而正如当年从哈佛大学退学创办微软的比尔·盖茨所言: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着一个最终属于他们的世界。

“万物互联”,却惴惴不安

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歇。在通信发展面前,人类的想象力始终都是贫乏的。

时间调回到2004年12月9日,大唐电信董事长周寰站在屏幕前,忐忑不安地喊出了一句“总理好”。远在欧洲的时任国家领导人应声出现,大唐电信第一通3G视频电话成功打通。

在需要频繁与多人联络的大学社群,年轻人们靠着中国移动开发的飞信,拯救了钱包,赢得了爱情。

在QQ尚未普及的年代,来自飞信免费短信的“收到请回复”,就是召集学生聚会的号角。20年后,二十来岁的大学生们在微信群、QQ群里步伐一致地刷“1”,屏幕背后是似曾相识的青涩的脸。

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横空出世,人们的社交圈子却越缩越小。24小时不断联的环境,让每个人都被迫交出最后一丝个人时间。而通信最初的作用——沟通,似乎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语境里,变得不再重要。

20年前互联网刚刚进入国门,QQ刚开始兴起时,全民都狂热地渴望着与陌生人成为朋友。网络为国人打开了通往更加广阔世界的大门。但那个时候的人们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人们会因为信息与交互的过载而忙着屏蔽。

人们曾走过好几个街区寄出一封信,奔跑数百米只为排队打一个电话,却在信息零延迟的现在,抱着手机收不到一句应答,或者不愿应答。有人说在这个越来越快的时代,慢反而成为稀缺品,从前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见字如晤”到“已读不回”,通信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爱,却也让许多人选择放弃了爱人的能力。

在5G来临的前夜,我们讨论着“万物互联”,怀揣着惴惴不安,等待着时代赠予我们的惊喜。我们的选择,会怎样改变人类文明?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

绿皮火车,开往时代的下一站

1987年,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坐火车游历中国,却迟迟没有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他发现其所身处的被绿色铁皮包裹的世界要有趣得多。在这个移动的长龙里,人们用惊人的热情嗑瓜子、打牌、聊天和喝茶,每个人都好像在度假,总有无限的创意来打发时光。“中国人生活在火车上。”保罗写道。

这些见闻后来被他收录于著作《骑着铁公鸡,坐火车穿越中国》中,在讲述那个美丽的东方古国之前,他先描绘了一个轨道上的中国——“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地方。”

2006年的一天,江苏无锡一家酒店的电工钱海峰背着一台相机搭上了一趟保罗·泰鲁所描述的绿皮火车,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拍摄之旅。他乘坐绿皮火车跑遍全国,坐过227趟绿皮车,拍摄了15万张照片。火车上那些挑着箩筐、扛着塑料编织袋的农民工,躺在座位下、蜷在过道上酣睡的人,捧着泡面或嚼着干粮的人,是一代人的记忆。千百种姿态里,藏着一部现代启示录。

作家和摄影师记录的中国正在消失。1997年后,中国铁路经过了5次大提速,进入了高铁时代。2007年,第一辆和谐号在广深段下线,时速200公里,但仅仅3年后,国产新一代动车就以486公里时速刷了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纪录。

当绿皮火车渐渐从这个国家的铁路线上消失,有人开始怀念那种坐22个小时火车从上海到北京去看女朋友的记忆,那些记忆属于青春与爱情,也属于渐行渐远的某些逝去时光。目前,铁路部门考虑到绿色具有简洁、庄重、环保的视觉效果,确定将墨绿色作为普速客车外皮的统一色调,“绿巨人”动力集中动车组也应运而生。动车开启的年代,又会有新的、美丽的故事。

我们一路狂飙突进,又无时无刻不渴望诗意地栖居。

火車上那些挑着箩筐、扛着塑料编织袋的农民工,躺在座位下、蜷在过道上酣睡的人,捧着泡面或嚼着干粮的人,是一代人的记忆。千百种姿态里,藏着一部现代启示录。

猜你喜欢

绿皮火车年轻人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年轻人如何理财
火车
年轻人
GREEN TRAIN BLUES
登上火车看书去
再见,绿皮火车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