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对价值创造源泉的认识

2020-03-23王旭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

王旭

摘要: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秘密,进而科学地剖析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要深化对价值创造源泉的认识,明确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弘扬尊重劳动与劳动者的良好风尚,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巨大的劳动依托。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212-02

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和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的斗争中,马克思科学地分析了商品二要素、劳动二重性、价值实体与价值量、价值形式的发展等内容,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透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经济规律。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单一的体力劳动是工人的主要劳动形式,商品类型还基本停留在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商品,科学技术并没有成为第一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虽已确立但尚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近二百年后,资本主义早已进入垄断时期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使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国经济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与信息经济时代,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比重大大降低,自动化生产体系的无人工厂已不再新鲜,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就业人数大大增加,劳动形式与商品类型多种多样。

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与劳动者的尊重。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石的劳动价值论,做到对真理的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在坚持与继承的基础之上,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不断丰富与完善,以更好地指导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价值创造源泉问题。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像知识、信息、资本、技术透过表面现象劳动等生产要素都在创造价值,其实不然。一定要看清其本质。

一、生产资料或物化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生产资料是物化劳动的存在形式,所以与物化劳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生产资料创造价值的观点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惯用伎俩;其鼻祖萨伊提出土地、劳动与资本三者皆是价值源泉,三者协同创造价值,随后由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固化为三位一体的斯密教条。彻底粉碎了这一庸俗观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三部分构成。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生产资料则不能创造价值。

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有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其中,人的劳动是能动地改造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勞动对象与劳动工具合称为生产资料。因此,劳动过程又可以简化为两个要素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分别定义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可以使价值增殖。他明确指出了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比自身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的价值作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只能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资料所转移的价值量绝不会大于它自身的价值量。发达的机器体系等生产资料只是资本家得以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手段。

生产资料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却不能否认它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马克思有时从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含义上将“财富”一词称为“抽象财富”。而西方学者往往会把“价值”同“财富”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因而把“财富”的构成要素当作价值的构成要素。劳动过程是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有人的劳动却没有现实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就不会发生。例如,在生产钢材的过程中,既要有工人的劳动,也要有生产钢铁的铁矿石等原料。所以,劳动过程是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与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创新,该理论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家会不断追加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则会减少。作为生产资料的机器不创造价值,但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机器人与生产自动化之后,在车间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人数大为减少,这种情况给资本家带来的利润反而增多。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在无人工厂中操纵机器的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会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大价值。第二,机器人与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可以获得一部分超额剩余价值。第三,虽然资本有机构成高的机器人与生产自动化的企业部门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预付的可变资本小得多,但在市场竞争中,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会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这是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因此采用机器人与生产自动化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虽然本身创造的剩余价值较少,但会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参与整个社会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而获得其他企业与部门的剩余价值。

二、科学技术作为独立要素不创造价值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形容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商品生产中,科学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在扩大劳动对象、提高商品质量上发挥巨大作用。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会使商品使用价值更大更好,但即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仍然不能创造新价值。

科学技术的作用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在于创造价值。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生产要素始终存在于生产过程中。人类运用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就是极大地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不论科学技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它必须借助于生产资料等实体形式才能进入生产过程。

科学技术不创造价值,但不能否认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对于单个资本家来说,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竞争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全社会普及,劳动力价值相应会下降,工人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则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就会随之增加,从而使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要注意的是,技术的进步而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會为资本家阶级带来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它只是改变了工人总劳动中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却不会增加价值的总量。

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作用以及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只有融入劳动力的脑力之中,被劳动者掌握,才会发挥出复杂科学劳动创造价值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单独的科学技术也不能创造价值。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高,他着重考察了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物质生产领域。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的劳动形式更加复杂,商品类型更加多样。在价值创造中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科学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管理劳动的地位日益突出。与之伴随的是物质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商品多种多样,信息与技术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精神产品不断涌现,劳动未必物化在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商品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重点研究体力劳动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脑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为此,中国经济学界在21世纪初针对“劳动价值论过时论”展开了大讨论,学者们认为,活劳动作为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的真理必须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但需要根据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和发展,学界将创造价值的部门由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到了非物质生产部门,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我们要始终弘扬“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价值观,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引导社会“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观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巨大的劳动依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6]吴易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1(10).

[7]卫兴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J].经济纵横,2012(1).

[8]程恩富.确立“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

[9]吴易风.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N].企业家日报,2017-07-07(9).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