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国产动画电影的融合发展之路
2020-03-23纪景文
纪景文
摘要:去年夏天,全国动画市场都被一部IP动画电影点燃了,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唤醒了国人对国产动画的热情与期待, 2015年的《大圣归来》使国人对国漫的内在审美开始复苏, 2018年的《白蛇:缘起》使国人的审美意識形态再次巩固,去年夏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彻底开启了国人对国产动画电影观赏的爆发式复兴。在高票房爆口碑的背后,反映的动画电影现阶段社会语境值得研究。文章旨在通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的境地,国产动画的生存困境的应对和解决,多产业融合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后维持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等。
关键词:动画电影 技术美学 产业融合
2019年对于中国动画来说是不容小觑的一年,自2015年《大圣归来》打出一记响亮的礼炮之后,时隔4年,国产动画电影再次强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称《哪吒》)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出品,由饺子(本名杨宇)执导兼编剧的一部三维动画电影。该片在预售时猫眼电影的评分便已取得了超过9.0的高分,评论呈现压倒性的好评,使电影在正式上映之前已具备了足够的声势,而观众的观影期待也对票房起到了预热和推广的作用。该片于2019年7月2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首日票房1.38亿元,在随后上映的5天时间里,突破了《大圣归来》的9.56亿元的票房纪录,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新的票房佳绩。但这并没有结束,2019年8月2日晚间累计票房达16.96亿元,正式超过《疯狂动物城》在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榜纪录;8月13日下午,《哪吒》票房累计突破36.5亿元,成功跻身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榜第四,然而热度和口碑依然在持续暴涨;截止到2019年10月10日下映,《哪吒》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在总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战狼2》。
可以说,这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国人对于动画电影空前绝后的观影热情体现。伴随这种热情,也一路将《哪吒》推向了话题和舆论的风口浪尖,前后因票房多次登顶微博热搜,这也不断激发了广大网民对剧情和人物的讨论热潮。可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对于电影全方位的深入解析,褒贬丛生,喜忧参半。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成绩面前,确实不应为一时的热度冲昏头脑,当《哪吒》的热度冷却,不应忽视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和其内核隐忧,未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导向更是值得深思。
民族到世界的提升
在国人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中,2019年8月15日,电影《哪吒》宣布将在北美上映,但国外观众对于《哪吒》仿佛并不买账,票房不仅没有达到预期,而且北美票房惨淡。同时,伴随国人观影热情的平复,其高票房背后的隐忧也逐步显现出来。
当代的中国动画,尤其是具备足够国民度的动画电影,大部分是改编自之前在漫长的文艺创作过程中被人熟知的IP形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来说,对这样的作品始终是有情怀的加持部分,可如果抛开情怀的外衣,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其故事本身,以及是否为这个故事选取了最佳的表达手段。而国产动画电影目前存在的明显弊端是,即便它是一个具备高度民族性的优秀艺术作品,也难以支撑起世界性艺术的审视和评价。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对国产动画来说由来已久,早在万氏兄弟时期,我国大量的优秀动画作品就曾让世界叹为观止,《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电影作品都曾是世界各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宝贵灵感。令人慨叹的是,我国动画在此后并没有向世界艺术的大门全速迈进,而是继续关起门来,持续探索属于中国的艺术动画,而在同一时期,美日动画产业火速开辟多样化的作品创作,使得产业模式的发展不断完备,而这也为后续国产动画的多年谷底生涯埋下了引线。纵观时隔多年之后的国产动画发展历程,《哪吒》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在之前漫长的求索和产业求生的过程中一批又一批中国动画人的艰难坚守。《哪吒》虽然代表了国产动画电影新的里程碑,但并不代表完美无瑕。整体故事的普世价值不足,部分情节与对白的苍白无力,不仅再次印证了北美上映的票房惨淡的事实,也质疑了中国动画电影是否已经具备了走出国门的能力。在动画艺术方面,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创作并不矛盾,需要动画电影人更多地去挖掘和探寻民族宝藏并进行更加开阔和包容的艺术创作,只有实现动画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创作融合,才是中国动画再次名满世界的基础。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重构
在众多动画从业人员大梦初醒之时,国产动画早已腹背受敌,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帝国强势崛起,早已瓜分和垄断了世界动画市场。日本在动画之父手冢治虫之后又出现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和金敏,还包括近几年不断发力的新海诚等,从《铁臂阿童木》到《千与千寻》再到《天气之子》,在众多广受好评的精良作品背后,无一不体现着发展进程中对故事与制作的详细揣摩。而美国动画电影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从《汽船威利号》开始的米老鼠,到部部精品的皮克斯“总动员系列”,再到现在被称作“续作该有的样子”的《冰雪奇缘2》,无一不是在向更优秀的视觉等级迈进。而这一切使国产动画电影迫切地意识到,想要抓住并引领观众的目光,必须从根本上思考作品的质量与审美内核。
纵观近几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态势。其一是满足少儿审美的低幼动画电影,代表作为每年春节档必不可少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等。这种类别的动画电影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国产动画有着固定的审美指向,导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观众对动画电影产生低幼化的思维定势,而这对动画电影来说,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随着科技与数字化的蓬勃发展,不单是在艺术创作的领域不断引发技术与艺术的双重革命,面对众多优秀的国外动画电影作品,国人对于动画的审美与定义悄然发生了嬗变。加上动画制作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更多好的故事有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和表达,所以催生出了第二种态势,便是动画电影的全年龄段的普及。不论是票房破亿的《十万个冷笑话》系列,还是彻底宣告动画电影迈入成人化表达的《白蛇:缘起》,都不断标示着国产动画电影在实现手段与美学表达上不停进行着融合重构。而到了《哪吒》,可以称得上是技术与美学融合重构的现象级作品,它不仅有精美逼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剧情设定,而且将古典的韵味运用现代的比特进行了新的创造。电影中活灵活现的各年龄段的哪吒,操着一口重庆话的太乙真人,以及质感细腻的砖墙瓦块、云雾深海,在每一个巧夺天工的场景中,都让人感慨我国不断成熟的技术与审美需求的蜕变,让人叹为观止。
《哪吒》的大获成功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道路上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它不仅代表着经过长期的坚持探索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我国的动画产业正在逐步回暖,而且在無数积累起来的好评里,也使得国人对国产动画电影信心大增。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不断的技术替变和创新,持续用更精美的画面和相对饱满的故事情节来重塑观众的审美内核,在迈向世界性艺术表达的过程中,完成了国人与动画电影互助的包容式成长。2019年10月7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将有93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片参加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评选,而我国选送的正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对于国产动画电影和动画电影人来说都无疑是有益的机遇和挑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未来,我们又将面临新的问题,《哪吒》之后国产动画电影将如何发展?
融合发展之路
产业融合在现今早已不是个新鲜的名词,它主要表达在时间上和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各类产业出现在同一产业中,并相互渗透与发展,从而实现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对于当代的国产动画电影产业来说,在面对尚有内忧、外患强大的局势下,想要继续“闭门造车”显然已经不符合急速成长的市场需求了,产业融合无疑是一剂良方。
首先是人才市场的融合。我国动画人才极度匮乏和流失的困境可表现为动画人才市场断崖式的空缺,成熟的动画从业人员分属在不同的动画制作机构,而受产业经济及项目经济的影响,多数的动画项目均为动画影视作品。从制作角度来说,由于原画设定和背景的部分统一,因此具备一定的可重复性,工作量和创作压力没有动画电影那样庞大,投资产出比高,收益也相对快速稳定。而动画电影场景宏大,制作过程漫长而复杂,使很多项目看起来前途渺茫,容易使人心灰意冷,以至于很多从业人员的才华并没有得到最合理最大化的释放,导致真正参与和触及到动画电影制作中的人员依然很少。动画专业的在校学生和毕业生能力还尚有不足,想要完全成长需要漫长的实践过程,参与动画电影的制作尚不堪重用。从这两点来看,也是我国每年产出的动画作品中,影视作品、短片较多,而动画电影较少的根本原因。因此,迫切地引进人才、达到人才市场的融合发展才是最佳的出路。一来可以为动画产业注入强有力的新鲜血液,二来也可以进行新的思维与灵感的碰撞,为推动和改进我国动画电影实现世界性的艺术提升献计献策,实现动画电影产业的共赢。
其次是技术融合。随着数字化狂潮席卷全球,比特对原子的挑战早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哪吒》的成片中,可以看到创作各个方面都在显著地进步,不论是造型设计上极大程度地还原人物和符合观众的心理预期,还是场景设定细腻和规模,都足以看出对模型构建的反复打磨。从动作设计来看,骨骼动画的技术已经非常娴熟,画面剪辑与转场过渡也更加流畅自然等,技术增长带动了动画电影的成长,但显然不能止步于此。在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各类制作软件中,After Effects、MAYA、Cinema 4D、SoftImage等都已经作为元老级的制作软件为动画从业人员熟知,但在未来可能还需要更多更精密的技术创新尝试,动态捕捉系统、面部捕捉系统、近些年热度不曾消减的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的逐步渗透都为未来动画电影的制作提供了新的道路与方向。谷歌在2018年已经推出了VR动画短片《Age of Sail》;而曾执导动画电影《马达加斯加》系列的编剧兼导演埃里克·达内尔更是用一部沉浸式的VR动画短片征战了91届奥斯卡。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融合的不断渗透和市场产业经济的不断磨合与推动下,定能取得更加优异和强势的发展。
《哪吒》带来的热潮已经趋于平静,但它带来的反思并没有停止。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依然道阻且长,只有更加深刻地融于艺术的世界性,融于创作与市场的审美变革,融于人才与技术产业的多方位发现与探索,才能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持续向好。《哪吒》已经撕开了动画天地的方寸一角,而这天地的全部帷幕仍需动画电影从业人员借融合之东风竭尽所能地拼出越来越多的样貌,以期再次登顶世界之巅。(作者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1.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72页。
2.贾秀清:《回眸2015年国产影视动画》,《当代电视》,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