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改革策略研究

2020-03-23赖锦松余卫平楚海月

山东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普通高校互联网+

赖锦松 余卫平 楚海月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系统要素进行梳理,认为当前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仍存在管理观念普遍滞后、共建共享思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开发指导监管缺失等问题。提出重视学习转变观念、制定规划完善制度、成立科技创新专家组督导、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快构建共建共享格局等改革策略。

关键词:体育管理;改革策略;“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20)01-0064-04

Abstract: The sports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form to the reform in the era of "Internet+".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logic analysis, et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lements o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Internet+", and regards that the sports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ggard management concept, lack of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idea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and absence of development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The following reform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learning and change concepts, improve system and implement measures, set up expert groups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strengthen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and accelerate the building of a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pattern.

Key words:era of "Intern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management; reform strategy

體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与德育、智育、美育始终紧密相连,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互联网时代由上世纪 90 年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来,也正是这一时期信息技术率先融入竞技体育管理进而渗入高校体育[1]。起初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今信息技术正快速向高校体育管理的多方面渗透。进入21世纪,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纷纷崛起,积极采取措施开放应用构筑平台形成了全方位的业务体系,并通过竞争互动方式很快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管理中[2]。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2015 年李克强总理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完善体育管理是普通高校体育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前提,“互联网+”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广泛融入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中,促进其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课题组组织展开“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相关研究,分析系统要素查找不足,提出改革策略,试图为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在顺应新时代发展中发挥更积极作用提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系统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始终在政策指引中不断提升水平,如果说 2000 年以前以“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在指导设计高校体育管理的话,进入21 世纪随着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化则逐步以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为指导设计管理模式[3],尤其在提出“素质教育”“全民健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阳光体育”等以来,学界在理清系统要素上,展开了一系列相关探索与理论研究。201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6年又相继出台《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 2016—2020 年》,再次为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工作明确了行动指南,也对普通高校体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要求有必要重新梳理“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系统要素。

以管理学、现代体育管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顺应新时代发展为前提,结合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特殊性,“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系统清晰地呈现为目标、主体、客体、中介、环境五要素。目标,即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围绕《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开展好普通高校有关体育的一切工作。主体,即体育管理者、体育教师以及部分参与体育管理的学生骨干,在“互联网+”时代主体必须具备与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相适应的互联网应用技术能力和素质。客体,即与互联网技术相关联的体育资源、活动、组织、全体师生。资源包括开展体育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场馆等,活动包括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课外活动、运动竞赛、体育科研、体质监测等,组织包括各体育课堂、课余体育活动组织机构、体育协会、运动队等,此外“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师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中介,即实现管理目标的互联网系统、软件平台、技术方法、辅助设备以及各种手段措施等。环境,即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制度与氛围,制度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政策,氛围是师生掌握与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与程度。总之,五个要素不可分割、相互作用,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需要动态地把握方能推进互联网技术手段在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中获得合理、科学、长效的应用[4]。

2 “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观念普遍滞后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在“智慧校园”“微信平台”日益普及的普通高校管理中体育管理却长期处于不够重视的地位,造成互联网技术全面植入体育管理缓慢的首要因素是管理者普遍维持传统观念[5]。一是学习少,应用互联网技术提升高校体育管理水平为主题的相关培训机会很少,当前积极探索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普通高校,也主要得益于极少数高校领导与体育管理者的推动,而多数管理者观念更新速度慢;二是制度少,当前有关建设普通高校体育互联网管理平台的专门制度几乎没有,个别在互联网技术上投入大、先发展起来的优质高校,也仅仅是自主探索行为,无制度保障下的发展只能显示出个别高校体育管理者的特色做法;三是保守,改革需要打破传统,必然触及保守者的利益,尤其高校中年龄稍大的体育管理者保守者居多,总是固守陈旧的体育管理经验不放而不愿开启改革的大门[6],甚至将旧管理模式美化为继承传统,当前普通高校保守的管理者不在少数。

2.2 共建共享思路缺乏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开发互联网相关资源投入成本较大,多数高校在财政不宽裕情况下经费重心往往投向建设重点学科专业,体育管理的投入普遍很少,相关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没有共建共享思路。共建方面,普通高校之间的学科专业共建模式已开展多年[7],同类型或同地域的兄弟院校之间却没有共建发展体育管理互联网信息化的先例,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财政一向独立预算结算,体育管理长期各自为阵、独立运作、互不干涉。共享方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共享经济现象,信息技术与创新推动了共享时代的到来,当前社会上各种优质的、可流动的闲置资源正在通过互联网连接、流通起来,然而个别财政宽裕率先研发应用互联网信息化体育管理系统的高校,却不共享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是各高校体育管理的运行还始终关注与注重特色发展、引领发展,出于各校管理基础、资源、模式的不同,互联网体育管理始终认为仍处于探索阶段,先发展的高校只愿提供经验交流, 而不愿发起共享[8]。

2.3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当前在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系统中管理主体的能力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不相匹配。一方面缺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体育管理的主体意识不强,尤其是体育管理者普遍认为高校体育管理主要以实践性工作为主,与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力高低没有直接关系,拥有过硬的体育专业技能与组织能力才是开展好体育工作的基本功,能应用一般的互联网技术即可, 因此引进体育人才時不看重此方面能力,造成既懂体育又懂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缺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中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均是体育专业出身,几乎都是通过自学掌握了有限的互联网技术就上岗担任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仅有的互联网技术能力远远适应不了发展需求,更何况一些地方院校基本不懂互联网应用的老一辈 在岗管理者还大有人在,管理部门也几乎不组织骨干教师接受专门互联网技术培训,学生体育骨干的互联网技术水平已普遍超过体育教师,在体育管理中管理者和体育教师普及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氛围严重不足[9]。

2.4 开发指导监管缺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涉及体育管理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进军高校,相关企业也瞄准了高校,纷纷与高校相关部门开展合作,如万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运动世界校园”课外活动跑步系统已与全国 300 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多数高校为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与购置体测仪器的厂家签订数据采集统计合作协议等。然而由于企业众多,技术研发水平甄别难度大,高校也没有互联网信息化体育管理的整体建设布局,已有部分高校投入大量财力开发的互联网信息化系统,因使用中总出现各种问题不能满足管理需要而半途而废,为此一些高校体育部门管理者还背负起相关责任,前车之鉴也使很多保守的高校体育管理者更有理由坚守观望态度,以致于高校建设互联网信息化体育管理系统严重受阻。目前市场和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相关的权威指导机构或组织,长此以往,缺失行业市场监管和主管部门指导的互联网体育管理,仅仅靠高校自身去识别与探索还将消耗大量资源,进而严重影响高校互联网体育管理升级建设的进程。

3 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的改革策略

3.1 重视学习转变观念

近30 年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始终围绕改善与促进大学生体育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不同时代的改革均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的状况,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时期社会发展皆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发生着飞速变革,普通高校体育管理理应紧跟时代步伐,为了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应该迎合时代发展,尝试互联网信息化改革探索,何况一些高校的相关实践探索已初见成效。为此,高校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高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培训工作,尤其重视组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在互联网知识能力方面的培训,强制一部分管理人员必须达到相应信息化技能水平方能上岗, 通过学习从思想上武装体育管理人员,改变体育教师职业价值观,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职业发展动力[10],从而转变管理观念。

3.2 制定规划完善制度

规划是改革落地的基础,没有规划的改革或是为获得特色的一种自主探索,或是相关企业为打开高校体育市场前的试水池,但都不会得到高校管理层应有的重视,当前国家还没有明确要求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必须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这也正是一些高校长期固守传统或维持信息化初探阶段的原因。为此,国家应尽早研究制定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相关规划,完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相关要求,有了规划“指挥棒”,各省市地方主管部门才能完善配套制度,各高校才能出台落实措施,尽早将课堂体育教学、课外阳光体育、体育社团活动、课余训练竞赛、体育教科研究、学生体质监测、体育场馆设施等各项工作统一纳入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图1),重新建立科学规范的普通高校体育管理评价机制,并纳入综合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图1 普通高校互联网+信息化体育管理系统图3.3 成立科技创新专家组督导

2018年教育部成立了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组在教育部组织下,将对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研究、咨询和指导工作。为此建议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各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尽快成立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小组,接受教育部上级专家组领导,开展本省本地区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开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工作。成立专家小组既能督导高校互联网信息化体育工作的规范推进,又能缩减高校在相关工作上花费的探索精力财力。具体包括:其一,对相关校企合作体育管理方面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研发系统进行咨询与鉴定;其二,制定颁布普通高校互联网+人工智能体育管理建设发展规划和干预措施;其三,定期组织开展普通高校互联网+人工智能体育管理平台建设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其四,定期对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互联网+人工智能管理系统进行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并形成监督机制。

3.4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具备互联网技术相应等级水平应成为互联网时代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也是普通高校体育管理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水平的基础保障。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一靠引进,包括通过专业院校引进相关专业技术毕业生(最好热衷于高校体育事业)担任体育管理员,在本校专业师资队伍中借调个别互联网信息专业技术教师兼任体育管理员,向社会或企业聘用一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体育管理员;二靠培养,包括分批选派在职体育教师参加校内外相关技术技能培训,要求达到互联网技术相应等级水平方可结业,并逐步作为今后业务考核内容之一;各大体育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将互联网技术相关课程增设为专业必修课,建立技能等级制度,逐步成为高校选拔聘任引进人才的必备条件,并建立互联网技术相应等级水平高的毕业生优先选聘的制度。

3.5 加快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系统的互联网信息化体育管理模式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好本校的体育资源尽快建立起自身的互联网信息化体育管理系统或平台,为适应发展需要培养体育管理主体在此期间尽早具备相应素质,形成互联网体育管理氛围;第二步为了更多信息资源获得利用,高校之间的一些体育资源可通过互联网衔接起来,如同类型、同层次、同地域等兄弟院校联合起来形成共建模式,共同开发共享共有的体育管理资源;第三步普通高校体育管理逐步走向开放,为了让体育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大学体育管理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有必要聚集更多高校体育管理信息形成大数据,政策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分析大数据体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从而开启普通高校共建共享的人工智能体育管理模式,并为地方或区域性高校体育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互联网共建共享格局的路径有三:一是通过业务学习、业务交流,建立兄弟院校之间的体育管理联盟开展相关体育管理合作,如结合体育教学资源共建公共体育网络共享课程,结合体育运动场馆资源共建阳光体育共享竞赛活动,结合体质测试方法共建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资源等;二是在积累经验基础上逐步开通互联网管理权限,将共建网络课程、阳光体育活动、体质监测管理等资源,在合作的兄弟院校之间实现体育课程共享、阳光体育活动共享、体质监测管理共享、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等;三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高校,在专家小组指导下开展大数据整理分析,通过政、校、企合作开发人工智能的体育管理系统,逐步形成普通高校共建、共享、开放、协同发展的互联网+体育管理格局(如图2)。

图2 普通高校互联网+体育管理体系格局图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文献检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卢安文,王儒,吴晶莹.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竞争互动研究[J].南方经济,2017(7):116-136.

[3]王学华. 以系统科学为指导的普通高校体育管理模式的研究[J]. 体育学刊,2000(3):84-86.

[4]肖林鹏. 现代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学出版社,2005.

[5]钟志玲. 对高校体育管理理念变化的认识和对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3(2):99-100.

[6]肖亚玲. 新常态下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新尝试[J]. 运动,2017(159):82-83.

[7]周岩,余长营. 区域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31-34.

[8]刘永强. 大学体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区域推进影响因素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111-115.

[9]吴建逊,李丕彦.转型期高校体育信息化要求体育教师应对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3):15-18.

[10]赖锦松,田学礼.社会转型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价值取向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3):121-126.第42卷第1期 Vol.42 No.1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普通高校互联网+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