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么神!“厌学生”成了“优等生”
2020-03-23丛绿
丛绿
没有规划的人生是一艘没有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生涯规划已成为现代社会必备的生存型技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不仅能够发挥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最大程度助力孩子成长,也有助于父母自身的生涯发展。
许多父母存在这样的疑虑:孩子学业那么忙,花时间进行生涯规划是不是浪费时间?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督促孩子把学习搞好不就行了吗?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父母对于孩子学业和成绩的关注。为了高考,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一年级就学习奥数,上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但对于孩子一辈子都要去从事的职业,却很少做准备。这就像当下常被指出的问题—人们买件重要的生活用品尚且要了解相关的知识、信息,却很少为养育孩子这样的大事多做些学习和准备。
我们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确很重,但花那么多精力来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从人生的终极目标来说,是为了追求幸福的人生;从具体的现实来说,难道不是想要从事一项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吗?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同时获得报酬。”这种运气并非凭空而来,通常来自有意识的生涯探索和引导,如果没有这些,一个人又怎么能够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呢?
如果孩子能够花一点儿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是什么,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就会从原来的漫无目标变成目标明确,学习也会从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我咨询过很多所谓“厌学”的孩子,有的甚至非要辍学。除了采用常规的咨询方式,我还会融入生涯咨询的方法,解读他们填写的职业兴趣测评、性格测评、多元智能和学习方式测评等,让他们看到自己感兴趣并擅长的专业和职业是什么。
这些孩子之所以厌学并想退学,一是父母采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在学习上管得过多过严,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二是他们抱有对未来职业和谋生方式的某种想象,比如觉得自己可以做警察、消防员、开花店、DJ、厨师、蛋糕师、调酒师、销售员等,认为这样的职业不需要考大学也可以从事,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是只有考大学一条出路。
我会分析他们自己提出的职业方向,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技能,需要怎样的个性特点与之匹配,工作环境与发展前景如何,然后再与其自身所具有的喜好与特长相比较,看是否吻合,在了解详情后看看他们是否真正喜欢。比如有的孩子想做销售,觉得谁谁退学了也能有高收入,销售适配的是兴趣类型中的E型(事业型),要求喜欢竞争,善于交际,能说会道。但他的测评却是I型(研究型),乐于解决抽象问题,独立理性,喜欢独处,不喜欢太多人际交往,与E型差别极大。看别人做得好,那也许别人正好是这个类型的,而你不是。你不仅要继续上学,而且最好还要考研究生、博士,将来从事研究类工作。
每个人对于了解自己都是充满兴趣的,一旦听到了合情入理的分析,明確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就容易激发出学习兴趣和动力。很多“厌学生”最终成了“优等生”的案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这儿,你还觉得对孩子进行生涯规划会浪费时间、增加负担吗?不仅不会,还会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渴望,并为实现渴望不断学习、实践,在未来的职场上增加强大的就业竞争力。
曾有一个调查显示:71.2%的大学生表示,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超过60%的大学毕业生脱离专业求职,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这种现象其实已经证明,没有明确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上大学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学或中学就已经不断在进行自我探索以及专业和职业探索,还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吗?
当然,中学阶段正处于兴趣和职业的探索阶段,而探索则意味着变动与不定。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即便此时探索出来的兴趣,后来发现不喜欢了,在这上面投入的时间也绝不会浪费,都能为孩子未来的专业和职业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