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格与赏析之我见
2020-03-23段云霄
段云霄
哲学家丹纳说:“艺术不是孤立的,它从属于艺术家,同时也包括各种艺术流派以及它周围的社会。艺术是艺术家所属时代精神和社会风俗组成的整体。”
一、艺术家的艺术风格
16、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文主义、个性解放,宗教改革运动兴起。虽然雕塑和绘画仍以宗教故事为主题,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将神与普通人进行联系。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文艺复兴“三杰”把艺术的主题从神明转移到了人性和人体上,他们的作品中充满着人文气息,而缇香和鲁本斯关于艺术、色彩和素描的争论更是影响了后世数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自此,艺术家们把目光从《圣经》中转向更广阔的现实社会,一系列反应社会问题的艺术品开始面向普罗大众。
在隔海相望的东方,中国艺术家们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路线。中国画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吸取了儒道释三家的精神思想,追求孤云生远、闲旷自得的审美意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态度,寄情于山水之乐,相忘于江湖之上。这样的民族精神深深镌刻于中国人的民族之魂中,体现在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上。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指出:“我国的绘画,是要把自然物的形象得以成立的神、灵、玄,通过某种形象,而将其画出来,所以最高的画境,不是摹写对象,而是以自己的精神创造对象。”
艺术家和他本身创作的作品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艺术家在当时所隶属的艺术宗派或者艺术家家族,是一个对于艺术家而言更大的集合,它们组成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边界,其艺术作品的创作很难突破。
艺术家们的独特性格特征赋予了艺术品的独特个性。作为创作者,他们的内在精神和思考体现在艺术作品上,从而使欣赏者得以区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当人们在参观美术馆时,即使缺少作品介绍,人们也相对容易地从两幅不同的作品中区分出,哪幅作品是梵高的,哪幅作品是毕加索的,不同性格和个性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截然不同。
二、社会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当人们探讨究竟是什么影响了艺术家的个性,产生了不同艺术风格时,人们很容易想到性格因素对于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艺术家性格的形成是和其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紧密相关的,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社会的影响。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主流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隋唐时期,鼎盛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文化制度自信给当时的艺术创作带来无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艺术创作风格的转变也体现出隋唐时期社会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无论是纯绘画还是工艺艺术都可以看到其汲取来自周围国家的艺术养分,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着外来文化。
与之相反,元朝时期的艺术创作远不如隋唐时期兴盛,在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民族、阶级矛盾下,汉族文人和艺术家大多消极避世,艺术家们转而寄情山水,疏于表现人事,直接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创作变少。伴随着宗教的传播,艺术家在宗教中汲取灵感,开始有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墨技巧,寻求突破。当时的艺术家作品中开始追求笔墨韵味。
20世纪70年代的艺术家处于被社会环境支配的状态,时代氛围把文艺与政治紧密捆绑起来,艺术家们仿佛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舞者,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方法来逃避这样的政治氛围。所以动乱结束后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骚乱时期压抑苦闷的气息,艺术作品开始出现对社会动乱的反思和批判。他们可能并非主观上刻意去描绘当时经历的苦难,但是这或许是当时社会动荡所带来的难以摆脱的梦魇,创作是他们发泄内心苦闷和寻求心灵宁静的途径。此时,艺术对于这批艺术家来说成为了逃避痛苦的港湾,观众在欣赏这批艺术作品时,即所谓的“伤痕艺术”,也会很容易体会到社会弊端以及动乱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因此可以看出,社会经历塑造了艺术家们独一无二的性格,而艺术家独特的性格又在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艺术家们很难创作出跳出社会背景的藩篱之下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那些脱离社会背景,走的比同类更远的艺术家们也很难被观者和社会所接受并推崇。
三、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艺术创作
地域文化和风俗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家流派与风格。笼统地说,北方人性格粗犷豪迈,南方人性格温柔细腻,所以南方和北方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也不一样。北方山水派荆浩、关仝和南方山水派董源、巨然就是因其所在地理位置来划分其所代表的艺术风格的。北方山水雄浑壮丽,对大山大河的描绘展现出雄壮阳刚之气,南方山水秀雅柔和,山水亭阁的雕琢反映出秀雅温润之美。
近代中国充满苦难,近代艺术作品也有很大一部分反映记录了这些磨砺,人们可以从当初的一些艺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些气息。当人们欣赏近代著名艺术家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时,可以看到他在当时民族危难的关头,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顽强不屈、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当时提升民族凝聚力、鼓舞战士士气的重要作品,这也是社会环境对创作者的影响。反过来看,当下的艺术作品给欣赏者带来的更多是困惑,观者站在当代艺术作品前,大多数一头雾水,甚至产生“什么是艺术”的怀疑,这些艺术作品不再是人们传统认知中的形式,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不断打破藩篱,仅仅凭借视觉上的感知去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变得越来越难。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已经不再是艺术家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农民题材和现实题材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少,艺术作为讽刺现实这一功用已经不再重要。对于艺术家来说,如何表达自我是一个新的重点,艺术家们的目光已经放在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上。与此同时,当艺术家们表现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时,艺术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被简单理解。
当代社会环境对于物质基础的盲目崇拜和空洞的精神信仰,导致艺术界充斥着荒诞和虚无气息。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直面社会、参与社会、捕捉问题和矛盾并从中概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的艺术家才能更好地生存,这也是现代艺术充满了复杂性的原因。改变的不仅仅是绘画,雕塑和音乐艺术家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越来越多样。
今天,在我们讨论艺术风格与社会环境时,还有一个不可逃避的因素就是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是决定艺术作品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赞助人家族与艺术家的联系,还是北宋宫廷画院所供养的艺术家,赞助者的审美取向取得了比创作者更大的话语权。如近代有郑板桥“润格”的故事,和齐白石“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价”的门条,都是早起艺术品进入市场的典型案例。如今商品经济市场成熟完备,艺术与市场间的关系更紧密地贴合起来了。虽然经济规律并不曾强行支配和改变艺术观念与艺术创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艺术与经济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艺术家们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压力,在社会功利氛围下,努力使自己的艺术创作契合市场规律与经济规律,希望受到更多关注的行为也是无可厚非的。
因而,在当今社会,某些艺术品并非是先作为艺术品被社会所接受开始流行,更多的是为了流行而产生的创作行为。艺术家们为了赢得公众喜爱、社会认同和商业利益去创作,艺术创作的目的不再像过去一样简单纯粹,只是为了少数特定人群的精神享受。艺术开始沉淀,步入平民化、大众化、商业化,这也是大势所趋。以当代的眼光来看,人们很难去定义这样的趋势下对于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市场和社会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
社会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艺术作为社会环境中意识形态的产物,不可避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变化进行研究来了解历史,也是美術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社会环境决定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反过来反映社会现实,相辅相成下不断进步的社会也给艺术创作不断提供新的生命力。只有那些把握了时代潮流的敏锐艺术家们才能更好地在艺术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温州大学美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