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传统窑洞村落保护与发展探究

2020-03-2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窑洞古村落民居

李 颖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大刀阔斧的改建工作,这使得大多数文化古城都丢失了传统的城市空间格局特有的魅力。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研究,促进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本文将基于“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建设方针,对西北窑洞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类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提出规划思绪,构建规划的理想模式,丰富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理论研究。本文对西北窑洞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窑洞村落概述

窑洞村落多选址在黄土覆盖层区域,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形态较为复杂区域,该区域的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窑洞的建造也依靠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挖凿和修建。这些黄土土层深厚,沟壑纵横,再加上黄土高原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植被存活率较低,土壤层已被侵蚀,更加加剧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因此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环境迥异的地形地貌窑洞村落多选址在黄土覆盖层区域,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形态较为复杂区域,该区域的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窑洞的建造也依靠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挖凿和修建。

(一)村落风俗文化

西北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村里的当地文化也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积累。这里的古村落有着各式多彩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特色文化有剪纸,民谣,社火。剪纸也称窗花,剪纸文化是一种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家家户户都喜欢。剪纸文化在陕西民间剪纸中独具一格。剪纸也是中国乡村文化的象征,它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文化蕴涵以及地方特色。在黄土高原土地上,人们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原始的耕种劳作之余,他们用歌声唱出了心中的一切情绪,高兴、压抑、愤怒等一切都在歌声当中有所体现,由此便产生了原生态的秦腔。陕北民歌也是由此产生的。社火是西北地区的一种娱乐活动,一般在大型的节日村落都会组织村民进行大型表演活动。有踩高跷、舞龙、打腰鼓、扭秧歌等等。现如今,很多渭北地区古村落仍然保留着正月十五前后耍社火的传统民俗。

(二)窑洞村落的分布

我国是一个窑洞居住比较普遍的国家,中国的窑洞村落按照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可划分为六个窑洞区:陇东窑洞区、陕西窑洞区、晋中窑洞区、豫西窑洞区、河北窑洞区、宁夏窑洞区。陕西的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一带,延安、榆林等地的窑洞式住宅居多,它们大多建造在黄土高原的沿山和地下,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这一片区的窑洞多数为靠崖式窑洞。本文研究的主要是陕西窑洞区,指的是分布在秦岭以北的大半个省区。集中在西北、延安、陕北地区。

二、窑洞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窑洞民居是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产物,是当地的居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产物。窑洞被称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国的窑洞民居是乡土建筑建的瑰宝,是世界的一个建筑民居奇迹。在当代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新生建筑逐步取代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窑洞逐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窑洞建筑具有很强的生态意义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窑洞居住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发挥了本地自然材料的特性,并在保持生态平衡、自然景观以及节约土地资源上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是符合我们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文化范畴的典范。

(一)西北窑洞村落的现状

在现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入到一个大的跨越时期,全国各地方都在进行着大改大修,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发展与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很多村庄也试图和城市接轨,修建起来了漂亮干净的平房。但是这些修建工作伴随着的将是古村落快速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有着现代生机的新村庄。这样普遍存在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忧虑。

(二)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1.窑洞自身的缺陷

窑洞民居的形成历经了千百万年,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窑洞建筑的室内通风不畅、容易潮湿、采光差、卫生条件不好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导致了当地的居民在物质条件丰富之后,选择了弃窑建房。越来越多的窑洞被平地而起的平房代替,乡间小道被水泥路面代替,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当地居民更加喜欢和快速接受。窑洞也因此以飞快的速度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2.恶劣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地的气候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西北地区经常会出现连绵的雨季,而最原始的窑洞都是采用黄土直接建造的,在连绵的雨水冲刷之下,很多窑洞变得岌岌可危,随时面临着房屋倒塌。多数居民为了安全考虑,也基本都选择弃窑建房,平房由钢筋混泥土建造而成,更能经受的住雨水的冲刷。

3.居民观念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西北窑洞村落的居民以前喜欢的居住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居住房屋的好坏渐渐成为居民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大多数居民认为古老的窑洞代表着贫穷和落后,人们更喜欢干净、宽敞、明亮的平房,所以很多村落里的住户都选择了弃窑建房。这种现象的逐步发展带来的便是窑洞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伴随而来的便是新村取代以前经过岁月洗礼的古村落。

4.社会结构的改变

西北的古村落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影响下,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自古以来的以族群聚居的农耕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原有的封闭的人口几乎不流动的自给自足的旧社会在逐步瓦解。社会体制的变革,人口流动的迅速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取代的。村民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很多村落里面的村民选择了去往更宽广的大城市去发展,存留在村庄里面的房屋由于没有人居住变得破败不堪,留在村庄里面的居民,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也大多选择了弃窑建房或是拆窑建房。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在加速窑洞村落的消失。

(三)保护与发展规划原则

1.保护为主,更新为辅

古村落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代表,有着很强烈的地域色彩。西北地区的古村落是经历了千百年的磨炼所形成的现在的形态,是当地居民在岁月的磨砺当中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因此,西北地区的古村落以及当地的窑洞居住对于人类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古村落不适应于新的社会生活当中,逐渐被现代化的新农村所取代,古老的古村落衰退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我们要想保护古村落不被完全破坏,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问题,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合的措施去进行部分更新,让这些村落不被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吞噬。

2.“人”与村庄和谐共处

“人”在古村落的保护发展中有着关键的作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最终要实现的是达成当地居民的认可,当地居民可以说是和自己所居住的村庄同生息、共命运。

“人”是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主体,只有达成了让当地居民满意的保护和发展机制,古村落的保护才实现了是最终的目的。

3.修缮和改造民居

窑洞因自身缺点被当地居民遗弃,要想真正的让窑洞村落被大众所熟知,首先要向让当地居民加入到保护的行列当中来,而这就需要我们去修缮和改造这些被人们有些嫌弃的窑洞民居。针对当下这些民居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对于窑洞的不足进行改造。

窑洞的采光不足是因为窑洞中的门窗较小,采光面积有限,窑洞的进深较长,而且前后空间又用矮墙或者帘子间隔,内部采光更差,再加上窑洞多为砖土建造而成,颜色较深,不利于室内光线的漫反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加大窑洞的门窗的采光面积、在窑洞的后方设置采光井以及将前后空间间隔材料换成落地窗等利于透光的材料。

由于窑洞修建较为密闭,室内经常通风不畅,容易潮湿,不利于人们居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门栏和窑后设置通风口,形成空气对流,这样通风不畅的问题的到解决了,室内也就不会那么潮湿了。

4.生态保护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不可挽回的,人们也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而村庄因为其的发展落后,自然环境并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所以我们的保护规划可以考虑往自然环境的保护方向靠拢,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以此作为发展的一个契合点,让人们在呼吸了新鲜的空气,观赏了各种水果的园区以后,参观村落当中的特色窑洞建筑和体验式民宿居住。

5.结合旅游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普遍的改变,很多人在节假日都选择了外出旅游,而城市起源于乡村,乡村是很多城市人的梦里老家。在城市生活习惯的人们,渴望回归到乡土气息的农村,去了解当地的传统风俗和民间文化,这些都促成了乡村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西北地区的窑洞村落有着自身特有的魅力,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正确的旅游开发有助于更多的人认识和喜欢上窑洞居住,喜欢上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这样带动了当地村落的经济发展,人们也会对窑洞的看法改变,达到了保护和发展窑洞村落的双重效果。

窑洞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发展,主要采取以保护为主、发展为辅的策略。保护具体从民居的现有问题入手区修缮和改造以适应新社会的人们居住要求,并根据窑洞的建造年代去区划保护区,而发展则主要结合村庄的农产品产业化等手段,介入旅游发展等,实现村落当中的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四、结论与展望

西北窑洞村落的选址和建造又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智慧,然而今天的新建村落却导致这些传统的村落面临着乡土文化特色丢失的困境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人们丢弃了传统的营建智慧,过于追求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而本文通过文献收集、网络查找等方式整理和归纳出了西北窑洞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整个村落保护以保护为主,更新为辅,结合人与村庄和谐共处,借助政府力量进行保护和发展。而村落的保护实施手段主要有修缮和改造民居、生态保护相结合、农副产品生态化以及结合旅游资源发展。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西北窑洞村落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直观的研究以及针对这些研究提出保护与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但研究仍有待深化,对西北窑洞村落的蕴含特色仍需加深阐述。随着此类研究的深入和地域创作热潮的到来,我们可以从其他优秀文章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后续再加深和完善此类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规划。

猜你喜欢

窑洞古村落民居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陕北窑洞民居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