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医养融合”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0-03-23李士婷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医养医护养老

李士婷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1)

一、引言

“医养结合”新养老模式是保障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医疗需求的不二选择。但是由于处于发展阶段,面临问题在所难免,对这些问题进行症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可行性建议,对于突破我国养老事业瓶颈,推进医养结合成熟定型具有深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根据人口老龄化的内涵也就是65岁以上人口占国家人口比超过7%,我国早在2005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02亿。其中失能半失能失职老人将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达100万[1]。联合国相关统计显示,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接近5亿,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日益加重,数据的背后是养老问题的日益迫切,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要求老有所养,更希望老有所医,他们需要专业的医养机构保障身体安全,进而实现老有所乐。

(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退化

一方面受计划计划生育影响,我国家庭结构逐渐缩小,呈现“4+2+1”结构,这意味着2个子女要照料4个老人和1个孩子,家庭照料压力增大,子女忙于工作和下一代教育,从而精力不济,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动,子女结婚等原因,老年人很少和子女居住在一起,这样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尤其对于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老人的医疗、护理和康复等需求更是无能为力。

(三)医护需求日益迫切

一方面,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生理机能逐渐退化,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老年人对于医护需求将不断增加,他们需要医疗服务、慢性病防治,护理康护、临终关怀等。另一方面传统养老功能难以为继,传统社区养老难以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和服务能力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医养结合新养老模式是满足老年人医护需要的最佳选择。

三、医养结合现存问题

(一)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医养结合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由于医养结合是将医疗和养老结合,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卫生、民政、公安和消防等。不同部门管理标准不一,导致“政策碎片化”,这主要体现在审批和考核等方面,有的地方采取卫生部门相关规定,有的遵循民政部门相关规定,有的则需要两个部门共同主管,职责交叉不仅导致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缺乏沟通协作时则导致职责推诿,不利于医养结合事业有序发展。其次,政策扶持落实困难,一方面医养结合属于中间地带,只有医疗机构才能享受医保政策,医养结合难以进行医保报销,而医养结合的需求者大多为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这无疑增加老人和家庭经济负担,进而不利于医养结合事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如政府为了鼓励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在土地、水电、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难以落实,如某养老机构申请土地时,政府相关部门存在不审批或拖延审批现象。最后,缺乏系统需求评估体系。我国很多地方都没有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不能根据地方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标准和办法,进而不能统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导致资源浪费,老年人真正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

(二)资金筹集困难

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需要提供专业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因此其需要配备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此外还有相关药物如慢性病相关治疗药物,这意味着运营成本和建设成本高于一般养老机构。但是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医养结合资金筹集渠道,政府缺乏专项资金投入,很多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处于亏本经营状态,还有部分想要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面对高昂成本则望尘却步,因此专项资金的缺乏不仅影响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不利于机构基础设施的构建。目前我国医养结合资金来源主要是用户提供和医保结余。一方面老人自费医养结合支出,虽然退休基金提高老年人收入,但是面对高昂的医疗和护理费用,则显得杯水车薪,老年人无法负担则会影响医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开始将符合医保政策的医养机构内部医疗服务如医疗、康复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由医保负担。但是医保的初衷是为了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但是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是一个长期连续性支出,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医保结余不够,就会影响医养结合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专业医护人员短缺

对于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医养结合顺利开展和完善的最大瓶颈,在“医养结合”的实践中缺乏专业医疗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大量专业全科医生和专业医护人员,但是目前我国对这方面专业人才培养不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医养结合”模式在专业人才方面面临很大压力,使得医疗资源不能有效分配和利用。同时也缺乏能够做出正确决策和进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员,这都不利于“医养结合”的有效开展。而医护人员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老机构中专业医疗人员数量少、需求高,供不应求导致医养机构专业医护人员雇佣成本高,但是普通养老机构底子薄,实力低,缺乏有效资金来源,难以吸引和培养专业医疗人员,从而导致养老机构中专业医护人员。

(四)“医养结合”服务费用高

一方面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到了老年需要大量药物来维持诸如慢性病之类的疾病来维持身体健康,而部分药物需要自费购买,高消费支出与失能、半失能老人收入水平十分不平衡,增加家庭和经济负担,导致很多老年人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医养结合”模式是集医疗、养老、照护、康健、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其高层次、全方位、更专业的医护服务需要大量专业人员,高成本的运营机制导致了“医养结合”费用自然也高。真正对医养有迫切需要的失能、半失能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高昂的费用支出对医养机构望而却步,而医养机构也因为不能亏本运营出现“空床位”的现象,由此导致医养需求和医养供给不能达到有机平衡,不仅使得老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利于我国养老事业发展,而且医养机构的设备、人员闲置将造成医疗、社会资源的浪费[2]。

四、推进“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促进“医养结合”事业有效开展需要理顺“医养结合”管理体制,首先,政府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地方管理部门和医养结合服务部门统筹规划、健全其各方面的管理机制,如在市场准入、民办机构优惠政策、医保支付等方面应加强统一管理。其次,政府应该协同多元主体进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并在其中扮演协调调控角色,破解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权限界限不明晰的困境,促进各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加强信息互动沟通,建立完善统一纵向审批机制,从而化解“政策碎片化”矛盾[3],最后各部门应该加强联系,实现政策协同,共同推进优惠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如政府税收、土地、水电方面、银行信贷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应当明确优惠标准,细化政策优惠申请和落实办事程序,从而使政策支持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

“医养结合”属于我国养老事业,因此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政府需要根据需求分析,调整财政支出,加大对对医养专项资金投入,成立专项发展基金和医养护一体化基金,避免过度依靠医保结余而导致的风险,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4]。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医养结合资金筹集,如通过鼓励支持医养结合商业保险的形式宽资金供给渠道,从而吸引社会力量将资金投入到“医养结合”事业中,弥补资金缺口。同时,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对于护理需求是长期持续性需求,单纯依靠个人支付和政府补贴是不现实也是不长久的,因此可以通过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失能半失能老人筹集可持续护理资金,提供保险给付支持[5]。

(三)加强对医护一体专业化人才培养

“医养结合”模式需要专业医生、护士和照料师。可是我国目前医养结合最大的一个瓶颈就是专业医护人才短缺,因此我国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培养我国医护人才力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性水平。一方面,应该鼓励支持各大医学院开展相关专业,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保障医养结合紧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从而建立“医养结合”原生态力量机制[6]。另一方面则要重视在职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开发,保障医护人才自身发展,建立长期有效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同时通过提高地位和薪资待遇方式吸引相关人才参与医疗护理相关工作,从而造就专业化医护团队和缓解医护人员的短缺。

(四)合理定位价格水平

医养结合有效将养老和医疗结合,其养老费用占小部分,而医养结合需求者对于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但是许多医养结合机构价格、设施、服务等定位较高,超出了老年人承受范围。因此应当建立系统需求分析评估体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了解老人真正需求以及经济承受能力范围,结合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设施、服务进行合理价格定位,从而避免“空床位”、“低入住率”等现象,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使老年人“老有所乐”。同时应该完善监督机制,对其医疗服务水平和养老服务站的服务标准、价格设置进行监督审核,在服务、管理模式方面采取绩效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结语

“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转折点,针对其出现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筹集困难、专业人才短缺和价格水平较高等问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部门共同发力、加强政策协同;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医养结合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视专业人才和培养和发展;建立需求评估体系合理定位价格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熟和定型。

猜你喜欢

医养医护养老
医养当兴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