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背景下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测度

2020-03-23李文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前三位五大发展理念省区

李文星,韩 君

(兰州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自然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面临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生态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了明确的表述,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诞生。本文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定义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体系,指出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解决黄河流域面临的各种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经济学界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和阐释,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比较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演变过程。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到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和具体的应用,其中应用方面涉及全国、各个省份、各个流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以流域为核心构建经济带的研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经济增长质量主要从量的视角突出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规模和速度快慢。[1]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与增速减缓时期,更加依赖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非数量和速度。诸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经济增长数量指标不再是政府唯一的关注焦点。关注点逐渐从数量转为质量,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2]受索洛(Solow)[3]、乔根森(Jorgenson)[4]和格瑞里茨(Griliches)[5]研究中经济模型的影响,有的学者通常采用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增长质量水平[6]。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在反映资源的配置情况、经济效果方面有所欠缺,所以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增长质量不够准确。[7]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中引入了经济增长质量,由此对中国经济质量的状态作出了基本判断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8]

以流域为核心构建经济带的研究。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生态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采用的方法是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9]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框架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水资源、GDP空间分异进行分析。[10]通过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SBM)、伦伯格(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了相关的结论。[11]根据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方法是借助构建指标体系和模型来综合分析区域内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同时研究的对象多以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经济带的相关研究为主,对于黄河生态经济带的相关研究较少。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和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多个政策目标间进行协调。[12]目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大多采用熵权法,另外还有综合指数分析法、质量指数和神经元网络评价法等多种评价方法。从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采用TOPSIS(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熵权法,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分析空间分布规律。[13]在稳定经济增长和节能降耗的双重约束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测度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14]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逻辑依据,从中国各个省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并对经济增长五大方面的质量水平进行量化评价。[15]

综上,本文在“五大发展理念”的背景下,探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是对经济增长与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二是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利用TOPSIS-熵权法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体系,为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依据。三是探索了沿黄9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本文选择的研究时期相对较短,选取的指标具有主观性等,这些研究方面的不足都可能影响到评价黄河流域各个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驱动因素选取的准确性、某些结论的说服力。

二、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的选取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对黄河流域的发展提出个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形成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本文选取2012—2016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研究样本。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指标下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体系。其一,创新主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制度、理论、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因此创新通过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创新投入和创新贡献来衡量,创新投入包括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R&D人员投入力度,创新贡献选用创新产品增利度来代表。其二,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焦点放在是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上这些是协调发展注重解决的,而要实现这一发展,就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协调这一分项指标用三个指标来衡量,由于投资消费结构、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在协调发展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性,因此选用这三个指标来衡量协调发展的水平,投资消费结构用投资率和消费率来表示,经济稳定用经济波动率来表示,产业结构选用第一(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其三,绿色发展注重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环境保护看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发展模式。选用绿色环保、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通过这三个分项指标来衡量绿色发展,绿色环保包括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环境污染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工业SO2排放强度,环境保护用环保投入强度来表示。其四,发展内外联动一直是开放发展最关注的问题,提高对外开放的发展水平,需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开放方面选用外资开放度和外贸依存度。其五,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也是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的。因此,共享通过选用公共服务、城乡居民收入和省域协调来衡量发展水平。公共服务用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代表,城乡居民收入用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来代表,省域协调用地区收入共享水平来表示。计算指标用到的GDP以2000年为基期,采用平减法计算得到2012—2016年的实际GDP详见表1。

表1 黄河流域9个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

注:指标中涉及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区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TOPSIS-熵权法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水平发展进行了测度,不再以过去单纯的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此方法得出的结果较合理,没有较大的主观性,对于经济的发展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实施步骤如下。

为了消除测度体系量纲的影响,进行极差化处理然后利用极差化后的测度指标值计算相应的信息熵Ej。

(1)

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中各测度指标的权重wj和加权矩阵R:

(2)

(3)

(4)

计算各测度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相对接近度Ci:

(5)

其中,Ci相对接近度介于0—1,Ci值越大表明省份i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好; 反之,省份i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差。

三、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质量指数的结果分析

(一)各省区经济发展质量

利用TOPSIS-熵权法估算了沿黄9省区2012—2016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及经济综合发展指数, 如表2所示。2012年, 青海省、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排名前三, 分别为0.6049、0.5989和0.4276; 2013年, 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山东省和四川省, 分别为0.6163、0.5185和0.4620; 2014年, 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山东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分别为0.6060、0.5331和0.4456; 2015年, 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山西省和山东省, 分别为0.5608、0.4559和0.4261; 2016年, 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山西省和山东省,分别为0.5711、0.4739和0.4280。

表2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从黄河流域各省区2012—2016年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除陕西省和青海省外,其他省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在样本期内,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也随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并注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

(二)上、中、下游经济发展质量

从黄河流域的源头,一直到注入渤海这期间流经的9省区,用上游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作为中游的第一个省份,用中游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作为下游的第一个省份。由此,上游包含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青海省。用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和陕西省作为中游,下游用河南省和山东省表示,用9个省区每一年的均值作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创新方面指数。从图1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上、中游各省份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下游发展的态势刚好相反。2012—2016年上游、中游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基本保持一致,上游各个省份经济发展指数的上升得益于创新、开放和共享方面,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 中游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水平的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的增大,以及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即创新、开放和共享对中游经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创新和开放方面指数带动中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具体表现为科技进步和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增大、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然而,下游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2014年以前高于上游和中游,受益于创新、绿色和开放方面指数,从2014年的0.4497下降到2015年的0.3492,然后缓慢上升到2016年的0.3522,发展的趋势与上、中游保持一致,只是发展的速度比较慢。

图1 上、中、下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数

四、五大方面指数的测算

(一)创新发展指数

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类基础指标,并利用TOPSIS-熵权法计算出这5年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创新方面指数,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2012年,9个省区的创新发展指数为正数,山东省、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创新发展指数,分别为0.7751、0.3850和0.378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三个省份全年排名前三。2013年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三位的是山东省(0.8419)、山西省(0.5054)和河南省(0.4365)。2014年,0.8195、0.4983和0.4275分别是排名前三位的山东省、山西省和河南省的创新发展指数。2015年,创新发展指数均大于0.2050,排名前三位的是山东省(0.7703)、宁夏回族自治区(0.4779)和河南省(0.4074)。2016年,创新发展指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海省的变为0,山东省的变为1,为了与之前的保持一致,可以将0近似地看作0.1000、1看作0.9000。排名前三位的是山东省(0.9000)、宁夏回族自治区(0.4384)和陕西省(0.4365),与之前的创新发展指数的排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纵观2012—2016年的创新发展指数,9个省区中,有55.56%的省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余省份呈现下降的趋势。

表3 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指数

图2中从上、中、下游对比来看,中游和下游2012—2016年创新发展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中游这几年变化幅度较大,而上游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创新发展仍然存在发展不到位的情况。纵向对比来看,下游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但2015年表现出稍微下降的趋势,中游2015年下降的幅度较大,但上游2015年创新发展指数突然大幅度上升,这与上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关,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此后为推进科技创新,积极响应政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不断加大财政、科技的投入力度,2015—2016年上游创新发展指数发展的趋势与中游和下游相反。

图2 上、中、下游创新发展指数

(二)协调发展指数

按照上述的方法计算和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查找出各类基础指标,并利用TOPSIS-熵权法计算出黄河流域9个省区协调发展指数,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以看出来,2012—2016年,协调发展指数变化较大,有88.9%的地区处于下降的趋势,其中包括了上游和下游的全部省份,以及中游的2个省份。2012年,河南省、甘肃省和山东省排在前三位,协调发展指数分别为0.5639、0.5398和0.5158。2013年,排名前三位的是甘肃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分别为0.5980、0.5643和0.5172。2014年,排名前三位的是甘肃省、四川省和河南省,分别为0.5452、0.5120和0.4665。2015年,排名前三位的是山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分别为0.6951、0.3319和0.3257。2016年,排名前三位的是山西省、甘肃省和四川省,分别为0.6235、0.4372和0.3836。

表4 黄河流域协调发展指数

从图3可以看出,黄河上、中、下游协调发展指数变化的态势是一样的,都是从2012年缓慢下降,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2016年缓慢上升。发生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GDP增长速度减缓和消费率的提高,部分原因可能是受选取指标影响,其中黄河上游的协调发展指数由2012年的0.4807下降到2015年的0.2946,随后上升到2016年的0.3532; 中游的协调发展指数由2012年的0.3828下降到2015年的0.3349,随后上升到2016年的0.3442; 下游的协调发展指数由2012年的0.5399下降到2015年的0.2520,随后上升到2016年的0.2896。由此可见,对于黄河上、中、下游而言,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共同面对的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

图3 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发展指数

(三)绿色发展指数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类基础指标,并利用TOPSIS-熵权法计算出2012—2016年沿黄9省区各个省份绿色发展指数,如表5所示。2012—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和山东省的绿色发展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四川呈现上升的趋势,而陕西省和河南省下降的幅度很小,基本处于平稳趋势。2012年,青海省、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前三位,分别为0.6347、0.5702和0.4515。2013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四川省和陕西省,分别为0.6121、0.5742和0.4229。2014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 0.6203、0.5681和0.4569。2015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0.6293、0.5002和0.4425。2016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分别为 0.6369、0.5310和0.4978。

从图4中可以看出,黄河上、中、下游绿色发展指数分别呈现出在0.4700、0.3900和0.3100上下波动的态势。上游由2012年的0.5069下降到2013年的0.4691,2013—2016年,呈现上升、下降交替变化的态势; 中游2012—2015年呈现下降、上升交替波动的态势,2016年的绿色发展指数由2015年的 0.3927下降到0.3688; 下游2012—2016年的绿色发展指数基本关于2014年对称,2012—2014年从0.2943到0.3164,2014—2016年,从0.3164变为0.3055。在 2012—2016年的绿色发展指数中,排在前五名的多数是上游省份。虽然黄河上、中、下游绿色发展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总体来看,与开放和共享发展指数相比,绿色发展指数均在0.2943之上,说明这些年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表5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指数

图4 上、中、下游绿色发展指数

(四)开放发展指数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类基础指标,并利用TOPSIS-熵权法计算出2012—2016年沿黄9省区各个省份的开放发展指数,如表6所示。

表6 黄河流域开放发展指数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2012年、2016年这两年里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开放方面指数表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 甘肃省、四川省、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有上升的趋势, 而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2012年, 山东省、青海省和河南省排在前三位, 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0.5875、0.4530和0.4196,2013年,陕西省、山东省和青海省排名前三位,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0.6367、0.5931和0.4661。2014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陕西省(0.6546)、山东省(0.5508)和青海省(0.4828)。2015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陕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分别为0.7483、0.5620和0.5618。2016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陕西省、山东省和河南省,分别为0.6946、0.5068和0.5002。

从图5中可以看出,黄河上、中游(下游)的开放发展指数2012—2016年大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13到2014年,中游和下游开放发展指数呈现下降的态势,分别从2013年的0.4165、0.5196下降到2014年的0.3968、0.4984。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游和下游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总额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黄河流域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和力度逐渐提升,因此沿黄9省区开放发展指数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图5 上、中、下游开放发展指数

(五)共享发展指数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出各类基础指标,并利用TOPSIS-熵权法计算出2012—2016年沿黄9省区各省份共享发展指数,如表7所示。从表7中可以看出,2012—2016年甘肃省和四川省共享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变动的幅度较小,基本处于稳定的发展态势; 剩余的4个省区呈现下降的趋势。2012年,共享发展指数排名前三位的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自治区,分别为 0.7177、0.6124和0.5103。2013年,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的共享发展指数,分别为0.6699、0.6000和0.5280,排在前三。2014年各省区的共享发展指数相对之前来说,基本上都有所下降,排名前三位的值分别为0.6713、0.5620和0.4486,相应的省份是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自治。2015年,青海省(0.6866)、内蒙古自治区(0.5358)和宁夏自治区(0.4464)排在前三位。2016年,排名前三位的是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自治区,分别为0.6779、0.5468和0.4558。

表7 黄河流域共享发展指数

从图6中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共享发展指数2012—2016年基本处于下降趋势,上游2012—2014年处于下降的趋势,2014—2016年呈现上升的态势。上游从2012年的0.4054下降到2014年的0.3680,然后再上升到2016年的0.4060; 中游从2012年的0.4410下降到2016年的0.4108; 下游从2012年的0.2625下降到2016年的0.2250。总体来说,共享发展指数的变动是比较小的,说明2012—2016年沿黄9省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公共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图6 上、中、下游共享发展指数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估算了沿黄9省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以及将这五个方面综合之后得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通过这些指标测度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观察经济的新视角,有利于揭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的结论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从总体角度来看,除青海省外,2012—2016年沿黄8省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种发展的结果与五大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是从黄河上、中、下游层面看,上、中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 但下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16年与2015年相比,有了稍微的好转,发展质量指数有所增加。这与9个省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以及各种政策支持的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导致黄河流域上、中和下游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也存在差异。三是从分项指标来看,创新、绿色和开放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提高的驱动因素,而协调和共享对沿黄9省区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的贡献不太明显。

(二)启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诞生,对黄河流域和整个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因此,沿黄9省区的不同区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制定精准政策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此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其一,一方面,上游是水力资源的富矿区,充分建设水电站以及水利枢纽,推动农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以大保护促进大开发,积极推动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三大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其二,中游要根据当地的特色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 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工的干预,积极开发当地煤炭资源,振兴城乡经济。其三,强化鲁豫两省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协作生产建设,打造黄河下游绿色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与此同时加强两省城市群协作,探索黄河下游城市群建设。其四,山东省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创建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构建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猜你喜欢

前三位五大发展理念省区
2021年我国盐酸进口量增加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诗词背后等4则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亲!唠叨的背后是想念
省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分析与协调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