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年林业鼠(兔)害发生情况及2021年发生趋势预测
2020-03-23李娟
李 娟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河北 石家庄050081)
近几年,草原鼢鼠、棕背鼠平、草兔等危害范围有所扩大。草原鼢鼠主要危害樟子松幼树根系,于晚秋季节为贮存越冬食物疯狂危害,将主侧根全部取食,造成立木倾斜死亡,次年春、夏季树冠逐步失绿、枯黄。草兔主要取食危害常绿针叶树油松、樟子松枝梢部及其顶芽,虽不会造成幼苗、幼树死亡,但树木失去顶端优势,呈丛生状态,树势衰弱,抗性下降,易造成死亡,严重影响成林速度,影响生态、经济效益[1-2]。
1 2020年河北省林业鼠(兔)害发生情况
2020年,河北省林业鼠(兔)害发生面积为29687hm2,占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总发生面积的6.15%。其中主要发生种类为棕背鼠平13688hm2、草原鼢鼠4886hm2、蒙古黄鼠1020hm2、草兔(托氏兔、高原野兔)8040hm2、大林姬鼠1963hm2、中华鼠分鼠90hm2,分别占鼠(兔)害发生面积的46.1%、16.5%、3.4%、27.1%、6.6%和0.5%。鼠(兔)害危害程度主要是轻度危害。通过近几年的有效防治,鼠(兔)害发生趋于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两市的坝上及沿坝山区县和林场(管局),太行山、燕山山区县(市、区)也有少量分布。
2 林业鼠(兔)害发生原因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2014年、2017年为2个发生高峰,2017~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直在高位徘徊。主要原因为:一是生态造林步伐加快,森林面积加大,地上植物生物量迅速增加,为鼠(兔)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二是历史上对森林环境的破坏,对狐狸、黄鼬、鹰、隼等乱捕滥猎,加之近年来坝上地区大范围风电装机,造成鼠(兔)天敌大量减少,鼠(兔)逐渐从低密度发展到相对较高的密度形成危害。虽然近年来加强森林植被保护修复,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但仍未形成稳定的天敌种群。三是2019年冬季降水偏多,积雪较深,今年春季调查,严重危害地块主要发生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林地内,尤其灌木杂草茂盛而没有进行割灌作业的新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幼龄林地。进入初秋即发生鼠类啃食树干韧皮部现象,再就是林地积雪较深,鼠类食物来源减少且取食困难,加重了对林地危害。针叶树本身又含松脂,内部水分不易蒸腾流失,含水量较高,也是鼠类偏好取食的原因之一。
表1 2008~2020年河北省林业鼠(兔)害发生面积 单位:hm2
3 2021年发生趋势预测
3.1 2021年发生趋势
根据2020年河北省林业鼠(兔)害发生防治情况和全省各级测报点秋季监测调查结果,预测2021年春季林业鼠(兔)害发生面积在34000hm2左右,比2020年发生略有上升,主要发生在河北省北部地区的承德、张家口坝上、沿坝地区,发生程度以轻度为主。
3.2 预测分析
一是秋季调查结果与2020年发生情况及基数调查基本持平。二是由于随着植树造林事业进一步推进,新植林地、未成林林地规模逐渐扩大,增加了鼠、兔栖身场所。三是河北省工程造林的穴状整地,造成苗木明显暴露于鼠、兔的视野中,容易取食。
4 应对措施
(1)进一步搞好秋冬季鼠(兔)害调查,准确掌握秋冬季森林鼠(兔)害发生种类、密度、面积、分布地点、危害程度等情况,科学指导防治。
(2)加强技术培训,利用秋冬防治空闲期不定期举办鼠(兔)害监测技术现场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学习鼠(兔)害监测新技术,交流经验。
(3)遵循无公害防治的原则,通过保护天敌,招引天敌,使用生物药剂、物理灭鼠等无公害防治方式,促进和保护生态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