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探索

2020-03-23清河县直第一小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研学学科资源

清河县直第一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出台,重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课程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那么,新时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推进常态化实施?清河县近几年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挖掘地域资源,开发多样性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开发应体现地域性,根据当地的乡土和人文资源,为课程的开展提供多样化支持。我县坚持立足本土、开发资源、服务地方,引导学校将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和建设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依托我县的张氏祠堂、羊绒濮院市场、山楂种植林、大棚种植园、京杭大运河、企业、社区等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和保障。

2.结合当地资源,打造特色课程。有的学校把本地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引入校园,比如,将张氏文化、京杭大运河、当地名胜古迹等作为特色主题,开辟文化专栏,开展主题研究。有的学校依托本土资源生成校本课程,比如,连庄中学组织师生搜集整理本地名人古迹、社会风物等资料,生成了校本课程《追寻身边的历史》,引领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不断开发新的主题资源。

3.开发学校资源,建立实践基地。有的学校在校园内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种植基地,从果树管理、农艺种植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比如,辛集校区围绕种植基地开展有关种植的活动主题。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探究、记录、撰写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场所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

二、学科整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取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只有把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内容相整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延伸,才能有效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扎实开展。

1.学科融合。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学校整合课程资源,整体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让不同课程融会贯通,形成合力,使传统学科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比如,长江小学开发了多个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并研发了活动资源包。油坊中学把初中段数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活动主题汇编成校本课程。县教育局李秀华综合实践活动名师工作室应人民出版社邀请,编辑小学段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创新性地加入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容。

2.横向延伸。“课程群”的实施沟通了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课程目标的横向沟通和课程落实的纵向联系。比如,清河五中在初二年级整体推进《走进张氏文化》课程项目。该项目集语文、历史、艺术、数学、科学、工程学于一体,让我们看到了1+X课程即STEAM课程整合的无限可能。

3.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科整合的“着力点”。据统计,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以及《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等地方课程中,内容重复率高达40%以上。在课程实施中,实践、体验、探究等学习方式虽然被广泛用于学科教学,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纽带进行学科资源整合,能够有效解决学科内容重复、学科实践活动未能有效落地等问题。

三、研学旅行,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更多课内学习和更多课外实践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为我们打开了新思路,即用研学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应活动,引导学生在游中学、学中研、研中做,有效助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为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我县各学校结合本地实际以及学生关注的主题,制定了多个研学旅行实施方案。比如,清河五中开展了“走进清河县双创基地”,湘江小学开展了“走进万亩山楂林”,孙庄校区开展了“走进农耕博物馆”,油坊中学开展了“走进运河码头”,育才小学开展了“走进清河县学思堂”等活动。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亲近自然,感受责任,培养了团队精神、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开发新劳动教育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应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念。

比如,辛集校区把农事劳作分为“小小农博士”和“快乐种植”进行主题开发,围绕蔬菜种植活动设计出若干探究式小主题。学生在开垦、播种、培育、收获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直接认识和直接体验,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赵店校区开发了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我能行”,组织学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倡议村民、同伴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

新劳动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知识育人向实践育人的转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专家点评:相对于学校的其它文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独特的课程属性。首先,它是一门强资源依赖性课程,需要依托一定的环境、工具、设备来实施,依托地域环境资源是课程开发的常见方式之一。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清河县李秀华老师利用当地张氏文化、京杭大运河、名胜古迹等地域资源开发了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主题。其次,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学科知识、生活背景和心理年龄进行课程开发。在李秀华老师指导下,当地学校不仅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更懂得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及人文等学科元素,十分难得。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等内容。李秀华老师善于把握国家最新的政策要求,在区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发中,巧妙地融入研学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教育效果良好。李秀华老师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新课程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和借鉴。

点评专家个人简历:王先佳,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培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特聘专家,《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杂志执行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研学学科资源
【学科新书导览】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