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的“喀什城市群”产业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2020-03-23白晓孔娜陈昊
白晓 孔娜 陈昊
1.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项目服务中心; 3.新疆喀什地区统计局综合科
一、引言
喀什城市群位于西北的边陲,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由于历史悠久,喀什城市群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因此,地区的经济也稍显落后,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虽然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问题,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柱产业,服务业也都是处于发展相对平稳的状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使得喀什城市群不仅成为面向西亚的窗口,而且将作为西部地区“五大中心”。2015年5月22日,新疆自治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期表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三通道”(北、中、南三条通道)为主线,以“三基地”(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为支撑,以“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为重点,以“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开放步伐。其中,喀什城市群所在的位置就是“五大中心”的中心点,喀什城市群将成为西北乃至中亚地区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产业如何进行转型?在此,结合鲁尔区和大芝加哥都市区的产业转型经验,根据喀什城市群地理区位、资源概况和产业发展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国外都市区产业转型的经验借鉴
(一)鲁尔区产业转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1.鲁尔区产业转型案例分析
鲁尔工业区(文中简称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和“伦敦-热那亚”香蕉形老工业带中部,通常所说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城市联盟”(Kommunal Verband Ruhrgebiet)所属的北威州4个县区和11个直辖市的总计61个大小城市的所辖区域。鲁尔区面积约为4434平方千米、人口为540万,是西欧继巴黎、伦敦之后的第三大人口密集中心。
从19世纪开始,鲁尔区在之后的100多年里,都主要以煤矿业为主,约占德国的80%以上,钢产量占德国的70%以上。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石油战争,鲁尔区也不能幸免,同样陷入经济危机,进一步暴露了以钢铁、煤炭为主的单一重工业结构的弊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意识到产业结构的问题,转而开始产业转型的工作,培育新兴产业逐步开始改变产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今,鲁尔区的经济转型成效明显,成为单一资源主打型经济转型的典范,其经济转型发展阶段如下表(表1)
表1 鲁尔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阶段
在转型初期,鲁尔区以“再工业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基本上围绕着改造传统煤炭业和钢铁业展开。1960年,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提出了鲁尔区整体发展规划。1969年又将次方案进行补充和修订,提出了“以煤钢为基础,发展新兴产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的目标。总体规划围绕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矿区部门结构,扩建交通运输网络,在中心城区控制工业和人口的增长,并增设服务部门;而在工业中心的外围嵌入商业和娱乐场所,这一规划对于调整鲁尔区经济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又使得鲁尔区的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2.鲁尔区产业转型对中国城市群产业转型的经验借鉴
鲁尔区的经济转型经验表明,对于单一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经济综合体来说,单一主导型产业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单一主导型产业发展遇到经济发展不良的时期,便会将其危害将波及到整个区域。因此,从鲁尔区经济转型的经验来看,对于城市综合体,要以良好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为主导,同时多元化发展其他产业,避免形成单一的产业结构。其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有力于支撑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主导产业来带动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核心城市与其它城市之间的主导产业应避免重复,要选择与自身资源和经济情况相符的产业进行扶持,形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最后推动整个城市经济综合体的经济发展。
(二)大芝加哥地区产业转型案例与经验借鉴
1.大芝加哥地区产业转型案例分析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西部,在伊利诺州东北部,东临密歇根湖。芝加哥始建于1833年,到现在,芝加哥已走过180多年的历程。芝加哥及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是美国仅次于纽约市和洛杉矶的第三大都市会区。芝加哥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是美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为美国最重要的钢铁、航空枢纽,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美国金融、文化、期货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
芝加哥于1833年建镇,1937年升级为市。19世纪中叶,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使得芝加哥成为重要的交通大枢纽,同时兼具水运、铁路和航空,是美国中部地区的三大中心“水运中心”“铁路交通中心”“航空中心”,大量的人口涌进了芝加哥市,芝加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进而成为美国中部地区的商贸中心和工业基地。芝加哥市具有运河运输的天然优势,拥有了“草原上的港口”称号。交通大枢纽的优越地理位置,极大的推动了芝加哥市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使得芝加哥迅速成为了工业活动集中的地区,房地产和土地一度成为芝加哥的支柱产业。
1937金融危机爆发,使得芝加哥也难于幸免,房地产业的泡沫迅速破灭,导致了芝加哥经济受到重创。此时,芝加哥政府意识到经济需要多元化发展,要避免过度投机和产业单一化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注重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大力发展食品、印刷业、金属加工业等新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摒弃冶金和传统钢铁等传统重工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在此新产业发展战略中,依旧保留了历史主导产业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将制造业放在主导位置。
表2 1997年芝加哥经济各部门统计
3.大芝加哥地区产业转经验借鉴
政府规划对于芝加哥城市经济体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958年,芝加哥规划局提出“芝加哥中心区发展规划”(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Central of Chicago),它是向导性的,主要关注中心商务区和湖滨地区的在开发,并对这些地区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1973年“芝加哥21世纪规划”(Chicago 21 Plan)出台,强调用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居住区取代工业建筑和贫民居住区来围绕城市商务核心区;对芝加哥河沿岸地区进行再开发,作为步行通道和住宅用地;在密歇根湖滨建设新的公园绿地。2003年3月芝加哥规划委员会和私人团体、非政府组织和设计机构合作公布了“芝加哥中心区规划”(The Chicago Central Area Plan),其主题市“为21世纪的中心城市做准备”,规划提出对中心城区进行混合化利用,通过提升中心城区与大都市区的功能与作用,提升芝加哥在美国内陆中心的地位,也提高中心城区和芝加哥都市区在美国和国际上的竞争力。
芝加哥对城市功能的定位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定位是“第二层次的全球城市”,仅次于纽约、伦敦和东京三个顶级全球城市。顶级城市的风险较高,而第二层次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芝加哥对此作出了较为清晰的城市综合体的定位,在此目标之下,芝加哥以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为优势主导产业为主,以相关服务业为辅的产业多元化结构发展模式,实现了城市产业的转型,成为世界城市经济体转型成功的典范。
大芝加哥的产业转型不仅与当时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大芝加哥转型与其交通大枢纽的区位优势密切相关,天然的三大中心的便利条件迅速的推动了商贸业的发展,而商贸物流中心的建立,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的涌入,进而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秉承了传统的优势工业,同时,又大力发展了新的服务业,即顺应了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规划与支持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利用正确的决策和市场引导使得大芝加哥的转型成功得以实现。
三、喀什城市群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选择
(一)喀什城市群区位优势
喀什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大枢纽,与周边国家往来的贸易的大通道,喀什地区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毗邻,克州西北、西南部分别与中亚、南亚6个国家相邻,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254个通外山口及二个国家一类口岸。
丝绸之路经济带由长安为起点,途径嘉峪关敦煌,进入新疆后通过径伊宁、阿克苏、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县通往中亚地区,其中喀什地区包括四个县市,分别为喀什市、莎车县、叶城县和塔什库尔干县,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经之路,同样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可见喀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喀什城市群主导产业选择
根据喀什城市群及各城镇的区位以及资源情况,结合各城镇的产值发展、就业人口和劳动生产率的综合分析来选择各城镇的相对优势产业。根据2016年喀什城市群16个县市的10个产业部门的对比分析,选择具有相对有优势的产业的城镇选取1~5个作为保留,由于非营利性服务业一般不作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因此,在此不做比较(表3)。进一步结合喀什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了喀什城市群以及各个城镇的主导产业(表4)。喀什城市群的产业发展可以保留1-3个相对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1-3个作为辅助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3 喀什城市群各城镇的相对优势产业
表4 喀什城市群各城镇最终主导产业的选择
四、喀什城市群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喀什城市群目前拥有2市14个县市,2017年喀什城市群总人口527.03万人。目前,产业结构比重为31.1:26.5:42.4,属于三一二的结构,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但是农业的比重过大,工业的比重相对较小。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预期产业结构目标20.5:34.3:45.2,说明,喀什城市群的产业将在2020年实现“三一二”至“三二一”模式的转变。
(一)调整区域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呈现不同的特征。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体系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与关联水平的提高。合理的产业结构应符合以下几条标准:1.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域内的人力、财力、物力和自然资源;2.适合于区际分工和国际分工;3.区域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经济运行顺畅,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展;4.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5.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城乡经济稳定增长,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6.劳动、资源、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7.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喀什城市群目前的产业比较单一,多元化程度不够,很多城镇只发展了部门产业,很多产业部门基本处于无的状态;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了5年,但是对于喀什城市群的影响似乎并不是太大,各城镇的产业发展变动不大,基本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并没有很好的进行产业的转型调整;各城镇之间的规划也各自成体系,城镇间产业同构化程度较高,只有喀什市和乌恰县与其它各地的同构化程度相对较低,从城市群整体规划的角度的看有所欠缺。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主导产业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
喀什城市群目前的产业虽然是以农业产业为主,但是喀什城市群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开采量确并不大,加上缺少有效的交通基础设施,各城镇各自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城镇间同构化发展程度较高。因此,喀什城市群要注重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城镇的支柱性产业,扩展支柱性产业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更替产业;要注重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结构和平衡问题,通过战略调整,对能够形成主导产业的产业进行重点支持,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实现主导产业带动区域产业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
(三)制定区域规划,促进城市区域均衡发展。
基础设施的发展轴奠定了城市的空间布局,要想推动各产业部门的快速发展,更加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同一体化交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电子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对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速各城市园区的建设,以点带面,通过中心点辐射到周围的城镇,带动城镇一起发展,巩固以喀什市为中心城市的增长点,促进城市内部的融合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五、结论
本文主要对和喀什城市群发展相似的鲁尔区和大芝加哥都市区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并进一步根据借鉴的结果,对喀什城市群的主导产业结合资源与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了喀什城市群的主导产业,并以此为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保持具有相对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